语文阅读应重视悟性培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_2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悟是十分重要的,要学好语文,必须要有悟性,且悟性的高低往往决定着阅读能力的大小。那么,如何培养阅读中的悟性呢?
  一、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深思”而“自知”就是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不能靠抽象空谈的方法去培养,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来提高。旧时的私塾先生,手持戒尺,强令学生一味“读、读、读”,这方法虽显板滞,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它重点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而且一旦自行悟透书中道理,便会终生难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如果阅读时(包括默读和朗读)讲究科学和方法,善于积极主动地从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去感悟,那么不需要“读书百遍”,“其义”也“自见”了。
  二、借助想象,品味意境
  阅读时要就文章中的某些关键词句或优美画面进行拓展思维,进行再造性想象,体会作者创造的优美佳境。如读杜甫诗《春望》,我们就可展开想象,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遍地的草木,一位白发稀疏的老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通过再造性想象,不仅仅是把文章的词句变为鲜活生动的画面,而且还要对画面进行新颖深刻的理解与认识。由此,我们会发现,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展示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紧扣背景,领悟主旨
  任何作品都是“有感而发”,否则便成了“无病呻吟”,文章的主旨更是作者有感于现实的产物。文章的主旨是作品的灵魂,是涵盖全篇的命脉,是统帅全文的主线,要想深入地理解作品主旨,必须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结合作者的写作动机,避免架空分析。
  总之,善于悟,才能拓展思路;善于悟,才能使有疑变为无疑;善于悟,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语文阅读离不开悟。只有反复揣摩,才能探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杨秀梅,教师,现居山东日照。
其他文献
南朝时,梁国东阳太守何远与朋友开玩笑,曾经许诺一道悬赏:“有人能抓到我一句假话,我就给他一匹缣作为酬谢。”这句话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因为抓强盗的悬赏不好拿,毕竟有风险,但要找出一个人的一句假话,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可众人留心倾听调查了很长时间,竟然真的没能找到。  何远是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风流倜傥,人长得很漂亮,连梁武帝萧衍都称他为“美男子”,喜好行侠仗义,有名士风范。何远不仅人
珍珠肉丸是我家常做常吃的一道蒸菜,造型可爱,营养也很丰富。  这次做法不同于以往的是在肉丸中加入了整颗的虾仁,小小虾仁带来让人惊喜的味道,也让这道珍珠肉丸变得更漂亮了。  晶莹透亮的糯米包着鲜香人味的肉丸,里面还有整颗鲜嫩的虾仁,一口咬下去,三种口感和香味的混合,鲜美异常满口留香哦。  材料:猪绞肉2。Og,鲜虾20个,荸荠4个,糯米1小碗,生抽2大勺,米酒1大勺,蒜1瓣,白胡椒粉少许,盐适量,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