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及虚拟现实(VR)的以血管为轴心的术前精确评估中央型肝癌的新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经术前检查诊断为中央型肝癌的20例患者的高质量CT图像数据。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28~69岁。所有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首先采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导入VR开发引擎进
【机 构】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 广东省数字医学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 广东省数字医学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28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及虚拟现实(VR)的以血管为轴心的术前精确评估中央型肝癌的新方法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经术前检查诊断为中央型肝癌的20例患者的高质量CT图像数据。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28~69岁。所有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首先采用三维可视化软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三维重建,然后导入VR开发引擎进行VR的研究,在三维可视化中央型肝癌分型基础上建立以血管为轴心的分析和评估体系,精确判断肿瘤与周围主要血管的关系,制定手术规划,并将二者图像带入手术室用于指导导航手术。比较20例患者术前资料评估结果及VR环境中以血管为轴心的三维可视化评估结果,记录术前术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胆红素数值并进行对比。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
结果20例中央型肝癌患者均成功进行了三维重建,按照中央型肝癌三维可视化分型结果如下: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4例,Ⅳ型7例,Ⅴ型5例。以血管为轴心评估分型结果如下:Ⅰa型6例、Ⅰb型2例、Ⅱa型2例、Ⅱb型9例、Ⅱc型1例。所有患者均在三维可视化及VR指导下成功切除肿瘤,术前CT和(或)MRI评估结果与术中所见相符15例,符合率为75.0%(15/20);在VR环境中以血管为轴心的三维可视化评估与术中探查所见均一致,符合率为100%(20/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17)。本组所有患者手术过程中均未输红细胞,术前血红蛋白为(128.8±14.9)g/L,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为(119.8±12.5)g/L,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7,P=0.054)。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未发生肝功能衰竭、出血、胆瘘等并发症。
结论基于三维可视化及VR的以血管为轴心的术前评估对中央型肝癌术前规划及手术导航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骨癌痛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相关炎症因子指标,探讨骨癌痛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炎症介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疼痛科收住的晚期骨癌痛接受镇痛治疗的患者15例作为骨癌痛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骨癌痛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以及对照组血清中HMGB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隙侧方松解辅助下经关节突截骨术(SPO)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采用后路椎间隙侧方松解辅助下SPO治疗的8例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6.5岁(范围:18~71岁);休门病后凸患者3例,退变性后凸患者2例,腰椎内固定术后近端交界区后凸患者1例,胸腰段椎板切除术后
目的探讨未成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治疗的手术时年龄≤18岁的107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5.4±2.7)岁(范围:6~18岁);男性27例,女性80例。从同一时间段接受手术治疗的成人DTC患者中随机选取110例作为对照;年龄(43.2±11.8)岁(范围:21~77岁),男性35例,女性75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是骨科医师关注的焦点和面临的挑战。对PJI的准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是应对挑战的关键。目前,PJI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关节液生化检查、病原菌培养及生物标志物四个方面。近年来,新的病原菌培养方法和特异的生物标志物是PJI研究的热点。治疗上,二期翻修仍是"金标准",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诊疗中心开始接受并尝试一期翻修。
目的比较三维(3D)腹腔镜与二维(2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LPD的9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3D-LPD组45例,2D-LPD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学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D-LPD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变性腰椎侧凸(DLS)的患病率逐年提高,而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术是治疗严重DLS的重要方法。目前,术后效果的评估主要根据术后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及影像学上畸形矫正和平衡状态改善情况。虽然手术具有较高的难度和风险,但多数患者可在手术中受益。然而,长节段固定融合在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会造成腰椎局部活动度的下降,导致腰部僵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目的探讨一期翻修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抗真菌药物治疗慢性假体周围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8月因假体周围真菌感染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人工关节一期翻修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抗真菌药物的11例(4髋,7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67岁(范围:47~77岁)。所有患者在术中先行彻底清创,取3~5处明显感染性病变的组织样本及液体样本立即送往微生物实
目的比较混合型生长棒技术与传统型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型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的矫形效果。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应用混合型生长棒技术(混合型组)与传统型生长棒技术(传统型组)治疗的早发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混合型组患者13例,男性5例,女性8例,初次手术年龄(5.6±2.8)岁;传统型组患者13例,男性6例,女性7例,初次手术年龄(6.1±3.0)岁。所有患者
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的患者的临床结局,并已在外科临床实践中获得广泛应用,但临床工作者对营养不良的认知仍然不足。2015版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营养不良评定(诊断)标准共识和2017版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临床营养相关定义和术语指南发布后,许多临床营养专家提出了不同意见。营养不良评定(诊断)标准全球领导人(GLIM)共识于2018年颁布,虽然尚未获得临床有效性验证,但已较之前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