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信一甲子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学就开始写信,给在朝鲜与美军浴血奋战的表舅写信。写信这事,后来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一项爱好,直到大多数人已经不用纸与笔写信的“网络时代”,掐指一算,我的写信史,差不多一个甲子了。
   我写信,概不留底稿,却小心翼翼地保留收到的信件。我把它们分门别类放入大号牛皮纸信袋,标明寄信人姓名、地址,再用固定的皮箱存放,这只皮箱,被我戏称“程氏信箱”,数十年来,家到哪儿,“程氏信箱”形影不离。家中器物、衣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唯有这些信件,却是愈旧愈珍惜。
   旧信的主人,大半是亲友与同学中关系密切的人,也有一部分是先通信,后来成为好友的。当然,虽有信函往来,却一生不曾谋面,也是有的。
   Z是大学同学,不在一个系,因有共同爱好,过从甚密。放假了,各自回到故乡,也不忘写信。他在江南水乡,我是皖西丘陵,他写信描述江水与江边的女子,我读后,竟梦见青弋江变成一个小姑娘,着一袭青衣,打着油伞,款步而来。我把这梦写给他,我的梦,又化作他的诗,寄到我的山村。这样不着边际的信件,随着走出校门,便不复存在了。Z赴山西,我去阜阳“四清”,继续鸿雁传书,然而写着写着,他那边遇到麻烦,我则被要求交出信件。领导让人寻章摘句,贴到墙上。之前读Z的信,执卷流连,不过两人隔着万水千山,岁月相望而已,如今成了大字报,成了炮弹,令我不寒而栗。好在运动甫一结束,这批信件悉数退还。待到河清海宴,我们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重逢,他把一包我写给他的信,交到我的手中。我大惑不解,他说:你的一生,也许要比我稳当些,这些信件放你那里,遁其光而不耀,我也放心了,将来我们老了,拿出来重温情谊,内心的寒暑,不至于成为游丝飞絮,了无影踪。重逢归来,便将我们的信件一一梳理,按时序归档。斜阳远巷,夜雨昏灯,尽在其中矣。
   先信后友的人,多为报刊编辑。在“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日子里,某些执掌权柄的人,沉溺于内耗,为了摆脱无所事事,我就翻译技术文献,同时写一些与业务有关的文化散文,这样结交上不少编辑,比如《中国食品》杂志的刘景文。刘先生每年编发我六七篇文章,都是说茶论酒之类。他是北京人,茶酒之事纸上谈兵也,我进京公干,顺便给他带几包安徽乡茶,慢慢引他上了瘾,他从一个茶盲变成茶痴。若干年之后,我再去北京,他反过来送我外地名茶,久而久之,“茶”与“壶”成了我们通信的主题。刘景文后来成了茶文化学者,他的著作,出版了就寄过来,他说:这是印出来的信,给你的,也给别的朋友的。
   众多的旧信中,有三封属于“孤品”,即一生一信,再无后续。
   仅有一次书信交往,后来本有机会见面,却又缘悭一面,是某著名诗人。1958年11月23日收到他的复信,本来是谈诗与民歌,却教诲我莫犯“青年知识分子的通病”云云。当时的我,是个为诗魔所缠的乡下学生,仰慕当红诗人,算是他的粉丝,写信向他请教,不知触动诗人哪根神经了,把我当成“青年知识分子”。此信写在一张高档图画纸上,不称我“学生”称“同志”,想来面孔是板着的,然而蓝墨水钢笔书写,字迹雅淡稚拙,堪称艺术品,所以五十多年了,仍完好无损。这件艺术品,当时的功劳,是把我从诗魔的纠缠中解救出来,从此与诗疏离,其后的作用,是促使我牢牢树立不当知识分子的决心,算了,且当个知道分子吧,如此便难以滑进沾沾自喜的泥坑。
   1994年春天,有一封信来自屯溪老街,寄信人郝思奇,是位书画家。信中说:“仁兄出差到屯,若能寒舍一聚,当为幸事。”也不知何故,从那时到现在,却一直未能赴约。信写在一张宣纸横幅上,笔墨清劲峭拔,刚柔兼备,满纸的风神气息,览之欣然,如果装裱起来,足以让我陋室生辉。美中不足的是,郝先生寄发时,忘记钤印,没有印鉴,就算不上完整的书法作品。
   郝先生的印章,尚有补救的机会,而杭州妈妈来信约见,竟没能遂其心愿,成为我终生的痛心事。1973年秋,妈妈从杭州到合肥探亲,我当时局促于H县,然而这个县盛产鱼虾河蟹,想接妈妈过来,可惜我身无彩凤双飞翼,不能成行。10月25日妈妈写了一信,说身体不太好,杭州家中又有琐事,准备回去了。信的末尾特意交待:“如果有时间,盼望你来一趟。”我当时被派到皖豫交界的临水集驻点,读此信已是11月中旬,妈妈早回杭州。妈妈是旧式女人,粗通文墨,动笔艰难,也许她有什么预感,所以勉力给我写下一生中唯一的一封信。此后,她就缠绵病榻,翌年竟撒手人寰。妈妈如今长眠于诸暨湄池的青山之麓,清明时节,我去扫墓,总要带上这封信,虽然阴阳相隔,却有深情在字里行间流动。
   以往的我们,握管倾诉于前,瞻望咨嗟于后,内心的寒暑,尚不至成为游丝飞絮。现在呢?!
   (编辑 花咖)
其他文献
毫无疑问,他已经失败了。尽管他为了去谷歌应聘,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学习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又将自己从头到脚包装一遍,依然落聘了。原因是在面试的时候主考官抛来的问题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中一个问题是 这样的:“你能清洗西雅图所有的窗户吗?”这个问题在让他瞠目结舌的同时,也失去了到谷歌工作的资格。  他有些啼笑皆非,又感到万分沮丧。从谷歌出来,他茫然走在大街上。流浪歌手迈克喊住了他:“嗨!你看起来有点不
节目安排可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www.ngx.net.cn查看  广播节目可在央广网www.cnr.cn收听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可获取节目安排与节目音频  栏目名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致富快车》  播出频率: FM106.1兆赫 播出时段: 4:30-4:55  栏目定位: 传授致富技术 培养致富技能 提高致富能力  科学进行牛场环境卫生控制、做好牛群的保健工作,是确保奶牛健康和保
孩子家里很穷,虽然那个年代每个家庭都很穷,但他家里更穷。家穷就没有了过多的物质享受,所以他连一件玩具也没有,可他是那么渴望有一件属于自己的玩具,哪怕它再破,再简单,他想他会成为之兴奋上好长一段时间的。  有天中午,放学回家的他路过一个树坑,惊喜地发现里面竟然有只被人丢弃的装雪花膏的空瓶子。他欣喜若狂,连忙跳进树坑,像宝贝似的捡起那只雪花膏瓶子,揣进了书包里。屁颠屁颠地跑回家里,迫不及待地把瓶子拿出
1860年,咸丰皇帝拟调湖北巡抚胡林翼出任两江总督,然后让曾国藩去顶胡的缺。但是,咸丰皇帝信赖的重臣肃顺极力举荐曾国藩。他说,6年前您就让曾国藩任鄂抚,可几天后就收回了成命,曾国藩肯定心有不悦,这次又让他任鄂抚,显得恩德不够厚重,还不如让曾做两江总督。胡曾两人相交甚好,胡林翼定会全力配合。咸丰皇帝认为可行,便接受了肃顺的建议。  可诏书还没下发,肃顺就先写密信告诉了胡林翼,同时又嘱咐,让曾国藩也看
1997年2月初,眼看就要过年了,正在北京电视台试用的赵普却满肚子憋屈:本来自己是到电视台做主持人的,但台里偏偏只是让他配音,或是跟着台里的正式员工到演播室看他们出镜。赵普心想,这样长期坐冷板凳,是很可能熬不过试用期而卷铺盖走人的。这时,母亲又打电话催他回家过年——一边是事业没着落,一边是亲情在召唤,赵普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请假回家过年,无疑会给领导临阵脱逃的印象,因为春节台里实在太忙了,正式员
深埋于地底的一粒种子,只要经过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就会赢得希望的萌芽。  没有遭受污染的池塘,其中生活着永不凋落的生命。  一块园地。每个人的心田必有一块需用心来耕耘的园地。这是一片处女地,这是一块芳草园,它可以长荒草生荆棘,也可以种鲜花收硕果。  一只玉杯,等待你用创造的双手去斟满生活的美酒。  一个光明的洞口,人类只有走过山重水复的泥沼,才能到达柳暗花明的桃源洞口。  一颗纯洁的心灵,你的
总爱听爱看人间故事,平生不知过耳过目多少故事,但记住的不多。许多故事或长或短,或悲或喜,都匆匆在眼前上演,在耳旁一过而落幕,似风吹白云般,在印象中了无痕迹。但总有一类故事能给人在流年中烙下深深印记,比如《圣经》中约瑟的人生轨迹。约瑟的故事以苦难开始,以悲情敷陈,以华丽结局,让人一气读完,似乎瞬间就改变了自己,纠正了人生,拯救了灵魂。  约瑟是父亲的小妾生下的儿子,刚出生母亲就死了。约瑟自小就成了没
老子不仅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还是“名医”,为君王、富家子弟“诊病”,也为平凡的大多数人“诊病”,开出的精神“疗方”受用无穷。不妨在《道德经》中感受老子哲人的智慧和救世的情怀。  不知足的自取其辱   病象:“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金玉满堂,没有谁能永远保藏。富贵以后,又骄又横,迟早会给自己留下祸患。“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过分的吝惜必定有很大的耗费,过多的收藏必定
人生四季,冷暖在心。所谓挚爱,莫过于换季时的一句,“天气渐凉,请珍重加衣。”  秋日的天空像是积蓄了很久的相思,一经打开,便有倾洒不尽的忧伤。一夜过去,枝头的叶子又落下大半。走在小巷里,地面还未来得及清扫,零星地躺着香梓树掉下的青黑果实与红黄枯叶,一阵风夹着几丝雨钻进脖子,真有几分萧瑟的凉了。  给衣橱也换个季:单薄轻便的衣物一一清洗晾晒,收纳入袋,棉袄羊绒裤手套尽数“出洞”。一截棉袖里,挨个挤着
台湾作家林清玄写过一篇文章叫《养壶》,他说:一把好壶,它的外表和内力都酝酿了时间的光泽,有着深沉的香气,即使不放茶叶,光是冲进开水,也会有茶的香味,那香味是无数好茶所凝聚起来的。  其实,与养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养心。  中国有句老话,叫“相由心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相貌是由心灵决定的。养心是一门技术活儿,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读书可以养心。茶余饭后,夜深人静,一书在手,在文字中穿行,丢弃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