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出浴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姆林 《拔示巴》 1482

  这样一个拔示巴,是淫妇呢?是情人呢?还是王后呢?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笔下所描绘的拔示巴形象神态各异。然而,这些画作中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画家们无一例外地选取拔示巴在王宫附近沐浴的一幕,为后世留下了“美人出浴”系列。
  早期的保守风格
  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因此这个时期的绘画都无一不在彰显着人体的光辉。梅姆林(Hans Memling, 1430—1494)于1482年创作的《拔示巴》和老克拉纳赫 (Lucas Cranach der Aeltere, 1475—1553)于1526年创作的 《大卫和拔示巴》是早期题材的典型。梅姆林所创作的拔示巴半裹在浴袍中,体态纤细优美,肌肤胜雪,她在身旁侍女的搀扶下准备迈出浴池。侍女身着色彩明快的黄绿色服饰,作为背景的王宫也采用了统一的亮黄色调,加上洁白的浴袍,整幅画面显得十分鲜艳明亮,而画中女子的肤色则与画面明亮的麦色和谐地融为一体。而在老克拉纳赫的版本中,拔示巴已沐浴结束,穿戴好了服饰,只剩一位侍女在为她穿鞋。画家并未对拔示巴沐浴一事加以强调,而是主要表现女主人公面部容貌的美艳,采用的色调更为沉稳。拔示巴服饰的颜色与其他侍女相差无几,也与背景暗灰色的宫墙和深蓝色的天空十分相称。可以看出,早期绘画虽都着意表现拔示巴的美丽,但作为故事核心人物,画家从色彩上并未注意对她加以突出。与后来的画家们相比,这个时期对拔示巴的描绘也要更为含蓄上许多。
里奇 《拔示巴出浴》 1724

  在荷兰画家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1635年创作的《拔示巴出浴》中,拔示巴也是刚刚沐浴结束,慵懒地斜靠在浴池边上,姣好的身姿与出众的容颜展露无遗。她的一只胳膊搭在浴池上,双腿并拢而双脚踮起,斜斜地向左侧靠去,这个姿势既给人以舒适休闲之感,踮起的双脚又为她增添了几分动感,把慵懒与活力和谐地结合在了一起。一位年轻美貌、充满青春生机的女子形象便跃然纸上。从色彩看,远处淡墨色的天空映衬下的浅褐色王宫建筑为整幅画奠定了暗色的基调;在近处,黑人侍女和暗处的白人侍女则与裸体的拔示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女主人公白皙的肌肤在其映衬之下更显光洁夺目,如同打上了高光一般熠熠生辉,成为整幅画的焦点所在。此外,画作所表现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在于黑人侍女手中的信件,拔示巴扭过头看着信件,略带惊骇。我们可以推断,在侍女说明信件的来源时,拔示巴感到颇为惊讶,并不明白大卫王的意图。而鲁本斯对这一事件的描述到此戛然而止,画面定格在拔示巴略带惊骇的容颜上。至于拔示巴随后的反应如何,神色姿态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就只能凭借观众自身的想象来完成了。
  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1654年创作的《拿着大卫信的拔示巴》,她静静地坐在那儿,一只脚抬起任由老侍女给她修整脚趾。画中大片阴郁的颜色衬得女子的身体如珍珠一般圆润,似乎正在散发着温和的光芒。女子左手撑在座椅上,右手拿着一封信件,从上面的红色火漆我们可以推测出那是来自大卫的信件,女子面露愁容,还有几分不安,似乎是在想去还是不去。然而,画面中绣满装饰的金黄色被褥却已经暗示了拔示巴的命运。据台湾学者蒋勋先生介绍:“画中模特儿是伦勃朗第二任妻子,曾经是照料他的女仆。在他失去第一任妻子、最穷困潦倒时给他最多的支持和爱。伦勃朗在画这个赤裸身体时似乎也传达了他对一个女子身体的细节充满了解与爱。”这幅画着力表现拔示巴一人,但这丝毫不影响观众对这幅画的理解,因为拔示巴所有的心理活动已经全部展现在脸上,不安、惶恐、忧虑已足以让人们对这幅画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马塞斯 《大卫与拔示巴》 1562
杰罗姆 《拔示巴》 1850

  细观这些画作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卫与拔示巴通奸这件事上,画家们并未将罪责加在拔示巴身上,每一位画家笔下的拔示巴都是美丽而窈窕的,散发着如珠如玉一般的光辉。纵然在历史上人们对于这个女子褒贬不一,但这并不影响画家们用美好的笔触表达自己对拔示巴的美丽的欣赏,拔示巴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流淌着画家对美最真实的感悟。
其他文献
在西方电影界,有一个神秘而充满传奇色彩的科波拉家族,中流砥柱是拍过《教父》系列和《现代启示录》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他的父亲是为《教父》系列谱曲的卡迈恩·科波拉,他的女儿索菲亚·科波拉以《迷失东京》在好莱坞一鸣惊人,他的侄子是尼古拉斯·凯奇,原名尼古拉斯·科波拉,因为不堪家族重压而改了姓,并以影片《离开拉斯维加斯》获得第六十八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科波拉家族以意裔美国人的身份缔造了好莱坞神话,
在英语戏剧史上,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通常被称作继莎士比亚和肖伯纳之后的第三代英语剧作家代表,在美国文学史上,他又被公认为美国戏剧之父。奥尼尔一生致力于悲剧创作,是一位著名的悲剧大师,他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总的倾向是悲观的。“我们本身就是悲剧,是已经写成和尚未写成的悲剧中最令人震惊的悲剧”,这种思想植根于他个人的坎坷生活,尤其是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奥尼尔自己的一生就是颇具悲剧色彩的。他出生在纽约市
翻开任何一本有关建筑的书籍,“文化”一词必定出现,有时出现的频率还会很高。这就说明建筑与文化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建筑风格一定是与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相关联的。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其内涵丰富而深刻。虽风格迥异,世界各族人民却留给我们数不胜数的经典建筑实例。本文仅选择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时代的著名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与中国北京天坛进行分析。  阴阳鱼与十字架  如果用一个符号来代表中国文化,阴阳鱼(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随着条约体系的建立来到中国,纷纷建校,进行传教。宁波作为最早开辟的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在1844年率先建立一所女校,史称为“宁波女塾”。有趣的是,这个中国第一所女校的创办者并非中国人,而是一位外国的基督教女传教士。她就是第一个来华的英国女传教士、被西方历史称为“宁波女巫”的爱尔德赛女士。  向往到中国去  爱尔德赛(Mary Ann Aldersey,1797—1868)生于英
当你老了,两鬓染白,睡意沉沉,  在炉火边打盹,请取下这部诗,  慢慢品读,回想你当年的双眸,  何等温柔,还有那波影深深。  多少人曾经爱慕你妩媚的青春时光,  爱慕你的美貌,或是真情或是假意,  但有一个人爱你那颗圣洁虔诚的心,  爱你那日渐衰老的脸上的悲戚。  冬日里,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坐在炉火旁,似有睡意。她随手取下一部诗集慢慢地读起来,那是爱她的人送的情诗。透过诗句她回忆起自己昔日的绝代风
来自英国的一项睡眠研究发现,人们在床上睡觉的位置与他们起床后的精神状态有着明显的关联。当人们睡在床垫右边的时候,醒来后人会表现出相对悲观的情绪,脾气也会显得暴躁,心情不爽,同时讨厌工作。相反,睡在左手边的人会对生活更加积极、乐观。虽然这一区分边界有些小,但确实总结出了有意思的行为倾向。夫妻双方在睡觉方面往往会有比较强的“领地意识”,因此要换边睡也非易事。独居的人更喜欢睡在右面,而交友广泛的人则更喜
塞尔维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心位置,国土面积只有8.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713万。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个前南斯拉夫加盟小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饱经战乱,直到20世纪末才稳定下来,开始大力发展经济。由于免签的便利,我用两周时间参观了塞尔维亚五个主要城市:首都贝尔格莱德、南部古城尼什和新帕塞尔、北部古城诺维萨德和边境小城苏博蒂察。尽管走马观花,但之前关于前南斯拉夫贫穷落后的刻板印象早已烟消云散,
8岁的英国男孩杰伊很聪明,但他不幸罹患脑瘫,这导致他不能坐起来,双手也很不方便使用。他不能说话,但他能和家人一起玩耍,并且尽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杰伊还很年幼时,他的母亲茜帕就很想找到能帮助他的疗法。一天晚上,茜帕在互联网上查到一条信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正在进行一项干细胞疗法实验,据说该疗法对脑瘫有效。不过,杰伊不符合该实验要求。  当杰伊的弟弟凯拉于2015年出生后,茜帕和丈夫储
英国艺术家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是“英国青年艺术家”(YBA)群体的领军人物,也是世界当代艺术领域最富影响力的艺术家。如同许多特立独行,离经叛道的艺术家一样,达米安·赫斯特的艺术生涯充满了争议。他夺人眼球的艺术创作及庞杂的商业活动一次次将他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恨他的人斥责他为哗众取宠靠艺术吸金的伪艺术家,爱他的人把他奉若明星偶像,将他同安迪·沃霍尔和弗兰西斯·培根等艺术大师相提
他出生之时连气味都没有,就如同真正的赤子降临人世,然而死时却带着足以令全世界臣服的香气而死。这本应动人又经典的桥段放在格雷诺耶身上反倒成了最大的讽刺。  我们这位极富天赋的主人公名为让一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出生于18世纪法国一个肮脏不堪的鱼市的桌板之下,受到了死鱼和蛆虫的热烈欢迎。他从出生之时便同世界格格不入,不属于美好的一方亦不属于丑恶的一派,因为他没有任何体昧。尽管幼时的他对自己这一特性还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