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于西学踯躅于理学--郭嵩焘"本末"思想评析

来源 :江苏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差异在郭嵩焘的意义世界里并没有本质区别,他反复陈述的"本末"说的悖论在于:似乎抓住了西方富强之本,要取法西方政治制度,甚至要改革风俗人心,其实他不过是秉持湖湘经世文化中理学的精髓,对西方政教大本作出了一种传统东方式的道德化解释,认为西方也有可以媲美于中国的政教文明,这是其思想逻辑所在;"本末论"成为否定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的理论.郭嵩焘没有越出儒学的思想樊篱.
其他文献
科学发展观源于正确的世界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世界观改造,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发展的方向,抓住发展的重点,提高发展的效益,注重发展
在尼采身后的一百多年里 ,悲剧理论没有取得有分量的成果。这首先同悲剧本身的复杂性有关。人格诗学的基本命题是 :天才文学的实质是人性的自我肯定。本文依托于这一诗学原理
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带来与思维相关的两个特征:创新与共融.关于创新,如何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热门的话题.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的认识论和真理的相对性的高度来探索,发现任何
对当代社会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讨论 ,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其哲学基础 ,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这一基本观点为出发点 ,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理解当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坚持道德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注重效率与
刘勰的篇首,历来争论颇多.我认为,以单一的儒家之道或纯粹的道家之道来解释,都是不足为据的.就"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一句来看,第一个"道",当为道家的自然之道,是天道;
古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一”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探求 ,认为“一”是万物的始基。本文从“一”的概念、“一”的万物之源、一致统一、公正无私的涵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提出人应
目的研究单性别军人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我军边远海岛驻军中的单性别军人群体为被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孤独量表(非大学生版)及自编的一般情况问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调查了699名山区高中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结果发现,普通中学学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职业中学,职业中学学生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
本文从综合性志书纲领门类关系出发,论证概述遵循的标准是:不过高、不喧宾夺主、不脱离方志基础理论规范;论证大事记不能与相关门类脱节,否则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指出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