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及其继发损伤时的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y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Allen's打击法以50g/cm和1OOg/cm致伤大鼠脊髓,于伤后1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24小时取伤段脊髓,用氨基酸微量检测技术测定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含量。结果显示:脊髓损伤(SCI)后10分钟两个致伤组ASP、Glu均较对照组(单纯椎板切除无损伤)明显升高;但伤后1~24小时两组AS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2小时和24小时降低最显著,ASP在8小时虽也降低,但较2小时略回升;50g/cm组伤后1小时、4小时、8小时Glu含量较10分钟时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1OOg/cm组伤后2小时、24小时Glu降低最明显。结果表明SCI后兴奋性氨基酸EAA存在两个高低不同的反应峰,提示EAA参与了SCI后的继发性损伤。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少见疾病。本文报告8例,临床确诊脊髓动静脉畸形5例,高血压动脉硬化,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脊髓侵犯、霉菌性脊髓炎各1例。临床上以突发性腰背部疼痛为特征,并有脊髓损害症状以及头部症状。根据病史,结合腰穿检查血性脑脊液确诊。并通过椎管造影,CT扫描、MRI检查及脊髓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病因。治疗上常采用外科手术、栓塞治疗、腰穿置换疗法,理疗及神经活化剂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