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寄生虫病的种类及防控

来源 :中兽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198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生虫病在生猪生产中的危害程度仅次于传染病,其发病率有时还高于传染病,严重威胁着生猪养殖发展.分析生猪寄生虫病的发生原因、侵害机理及防治技术是有效控制和预防寄生虫病发展流行的有效措施,是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和“菜篮子”工程的重要举措.
其他文献
狐狸附红细胞体病采用西药治疗可杀灭附红细胞体和维持重要器官功能,结合中药可对病狐进行调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以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CS12菌株为研究对象,从菌龄、酶种类与浓度、酶组合、酶解温度与时间、不同渗透压稳定剂等方面对番茄匍柄霉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筛选了最适再生培养基,成功建立番茄匍柄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番茄匍柄霉CS12在菌龄为36 h,稳渗剂为0.7 mol·L-1 NaCl溶液,酶解液为10 mg·mL-1 Kitalase裂解酶,28℃酶解3.5 h的条件下制备的原生质体效果好,在YEPS再生培养基上再生效率最高.番茄匍柄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及育性恢复(restorer of fertility,Rf)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由线粒体不育基因和核恢复基因互作产生.本文综述了水稻CMS和Rf基因的来源及其分子遗传机理,并展望了水稻CMS和Rf系统在水稻育种方面的应用.
近些年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动物疫病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在这一形势下,兽医实验室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及作用.兽医实验室主要指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进行动物疫病诊断、监测的实验室,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分析对了兽医实验室的功能、基本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兽医实验室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强化兽医实验室作用的对策,旨在充分发挥兽医实验室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高效、稳定地推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在不断地转型发展下,甘肃泾川县养牛业逐渐走向规模化,但目前仍然存在40%的小户散养模式,受饲草料单一、管理方式落后、圈舍简陋等,加上季节变换,防暑保温措施不当,常常引发牛流行性感冒.从牛流感的发病原因、主证、治则、方药、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分享几个比较奏效的临床方剂,供同仁参考.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青海地区油菜秸秆纤维素降解的菌株,提高当地油菜秸秆堆肥的效果,从青海省西宁市北山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其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为25.35 U·mL-1,外切-β-葡聚糖酶活为22.33 U·mL-1,滤纸酶活为20.58 U·mL-1.将该菌株制成微生物液体菌剂,按10 mL·kg-1的比例接种于堆肥试验中作为试验组,与不添加菌剂的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堆体升温快,高温持续时间长.堆肥结束时,试验组堆肥的pH值和电导率均在合
目的:探讨牛羊蜱虫病的发生以及诊治情况.方法:研究调查时间为2021年1~6月,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二半山区共调查牛羊2557头,通过观察牛羊异常表现、采食情况、生长发育情况等方式进行病情诊断,根据蜱虫数量选择相应的除虫方式,蜱虫数量较少可实施人工捕捉,蜱虫数量较多可采用伊维菌素、螨净、特敌克或者倍特等进行药物去虫,同时还需要注意采取防制措施,降低牛羊蜱虫病发生率.结果:牛羊发蜱病发生率为70.90%,其中牛发病率为70.85%,羊发病率为70.94%.病牛治愈率为77.70%,治疗有效率为22.30%,
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多个地区畜牧养殖业走上了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动物疫病的暴发风险.这也就对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深入地分析了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的诊治.
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畜禽养殖业的进步,国家也加大了对动物疫病监测的重视,逐步完善了兽医实验室建设,有利于抗体监测工作的开展.兽医实验室作为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部门,需要加大对抗体检测的重视,充分发挥防止疫病防治作用.但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异常,进而影响动物疫病防治的效果.基于此,文章将分析兽医实验室抗体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
对“十五”以来我国杂交小麦审定品种的产量构成和品质特性等进行了汇总和分析.结果 表明,“十五”以来,我国共审定杂交小麦品种22个,“十二五”以来审定速度明显加快,北方冬麦区是我国杂交小麦品种审定主要区域;审定品种产量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北方冬麦区杂交小麦品种生产试验的产量平均每年增长76.0kg/hm2,增幅为1.25%,审定品种综合品质亦不断提升;杂交小麦审定品种产量与库容量呈正相关关系,穗粒数和千粒重潜力的挖掘与提升对产量增长的贡献最为明显,但是有效穗数并未明显提升,因此进一步提高成穗数,实现库容量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