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zw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传统教学的关注点一般集中在学生的文化课程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的人才储备需求,需要对中学生的身体机能进行有效锻炼。文章针对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索了通过素质拓展的方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方式。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拓展;教育创新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更加注重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中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虽然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但是仅是缓解了体质下降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包括对于学生的文化教育与体能教育两个方面,不仅关系到少年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当前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1]。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融入素质拓展运动,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运动素养,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现代运动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素质拓展训练概述
  中学体育素质拓展,就是利用拓展运动开展体育教学的现代模式,通过构建科学的素质拓展体系,提升学生的运动效能。从特点来看,素质拓展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和实效性,是现代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首先,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往往以深刻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素质拓展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为贴合,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体育锻炼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增强体质,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健康为指导方向,能够让体育融入学生生活。
  其次,贴近生活的素质拓展可以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促进作用。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愿意与教师进行体育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教学方案调整,对于优化教学策略,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学校、师生对于体育课程关注度不够,缺乏现代化的教学创新。尤其是中学,往往设置一般性的体育项目和选修课程,只要超过标准线即为合格,既没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也没能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2]。
  三、素质拓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学时间不充分
  中学体育课程中很多运动项目缺失,很多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課时量较少,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课时量特别少;棒垒球、橄榄球等运动项目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没有出现,导致中学生很难掌握这些运动项目,难以培养体育特长。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运动项目课时量较少或者缺失,运动项目学习不连贯,健康教育课时量太少等问题,导致中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不高,运动技能难掌握,终身锻炼意识难培养。
  (二)素质拓展模式有待创新
  目前中学体育课程内容以跑、跳、投等相关内容为主,比较单一,很难激发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此外,中学生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大多数以个人练习为主,小组练习和团体练习较少,形式比较单调,很难激发中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素质拓展知识有待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需要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掌握两项伴随终身的体育技能,能够有效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国家如此大力加强中学体育教育的情况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每况愈下,体育运动兴趣爱好逐渐降低,很多中学生除会跑之外再没有其他体育特长。很多教师固守传统模式,对于新型的素质拓展项目认知不够,制约了综合教学效能的提升。
  四、素质拓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中学生的体育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及相关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体育素养的提升,以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体育思维与体育习惯的重要阶段,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增强中学生体质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教育部门先后引进了先进的中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及策略,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对于提升中学体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4]。影响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因素众多,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很多家长更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程,因为其与学生未来的高考升学有着较大关系,而忽略了中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缺少家庭体育文化氛围,加上家长本身对体育缺乏一定的兴趣,造成了学生在体育方面只有较为浅显的认识[5]。素质拓展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拓展训练更能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构建科学的体育训练综合体系,适应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实现途径。实践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必要手段,教师在体育素质拓展训练中,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专业理论内容进行科学的讲解,以便学生在体育素质拓展训练中能够掌握相关的理论,并能对这些理论进行实践,提高体育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的效能。
  此外,体育素质拓展训练之所以能为学生所接受,就是因为学生可以通过科学有序的方式寻找到体育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路径,提高自己的理论认知和实践水平,在成功的实践中提升执行力,适应当前中学体育教育发展趋势。有效开展体育素质拓展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构建科学的体育运动训练体系,满足当前中学体育发展趋势。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丰富体育素质拓展训练体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提升中学体育教学效果。
  五、素质拓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积极拓展项目,增加素质拓展项目和时间   中学应该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场地器材、学校发展历史等实际情况,开发一个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学校特色项目大力开展。学校在各个项目上全面开花目前是不现实的,但可以挖掘某一优势资源来开展体育特色项目。在创设学校特色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上,每个班级每周可安排一节学校特色体育运动项目的课程,每学期可以安排一次特色项目校园联赛。比如创办足球特色的学校,每周每班都开设一节足球课,每学期安排一次校园足球联赛。中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进行系统的足球运动技术学习,有利于掌握足球运动技能,激发参与足球运动兴趣,增强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与兴趣;有利于“体育、艺术2 1项目”的推进,增强学生发展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開展,为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提供资源,有利于学校体育品牌的打造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培养[6]。
  (二)探索素质拓展模式创新,激活学生运动活力
  中学体育教师在编写体育教学方案时,要遵循终身锻炼、终身受用的原则,素质拓展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匹配,尽量选用较为简单的器械或场地,有利于学生的自我锻炼;也可以结合社区中的体育器材进行体育内容拓展,使学生在放学后也能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进行锻炼,同时能促进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
  (三)提升教师水平,更好开展素质拓展运动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探索创新开展素质拓展运动,要积极强化素质训练,主动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要想增强中学生的体质,改变传统的中学体育素质拓展教学模式,必须为学生营造健康且完善的体育文化氛围,激发中学生的体育热情,并改变之前的教育路径,通过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面的支持,达到教学环境重构的目的。针对体育素质训练,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运动氛围。作为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在社会层面施以正确的教育舆论导向,同时发挥大众体育的宣导作用,为学生营造健康的体育氛围。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进行体育精神传递,促成良性代际传递,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实现素质拓展运动的有效开展,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六、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在我国长期受到忽视,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体育素养,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调整教学方案,采用多元化的素质拓展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体育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真正发挥中学体育素质拓展项目的作用,适应当前中学体育教育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漆志,漆琦.素质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文渊(高中版),2020(05):313.
  钟坤.素质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2020,17(03):239.
  张华楠.素质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20(13):77.
  吴明胜.素质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20,27(06):183.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能够直击人的心灵,唤醒心底暗含的情愫。在组织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时,教师应当重视音乐的德育价值,主动地将德育融入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活动中,从而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音乐知识的同时,促进高尚品格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学生;课堂教学  音乐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门艺术,能够对人的思想和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传统音乐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掌握音乐
本文从语境、主题、音乐、舞蹈语汇、极简化处理等方面对《也许是要飞翔》这一 2000 年中国现代舞作品进行赏析,并从作品本身的创新理念出发,展开对现代中国女性以及中国现代舞探索之路的讨论。
任务驱动是数学教学着力于学的重要抓手,也是凸显学为中心的动力所在。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清单,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提炼,进而促进学习的不断深入,也促进数学思考的不断深入,最终让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有发展,数学思维水平有提升。
《教育家》2020年12月第三期发表的卷首语《走入儿童内心世界,做智慧的养护者》,令我倍感亲切,颇受启发。儿童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甚至影响到一个人的人格健康发展。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他的话在有些人看来似乎略显夸张,但确实明确地点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山东博兴的草柳编工艺在我国传统工艺发展历程中历史悠久,发展至今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艺术和使用价值,主要分布在鲁东的烟台﹑鲁中的济南临沂,鲁北的滨州、潍坊等地。山东博兴的草柳编工艺多取材当地,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但目前市场上有效应用草柳编工艺进行创新设计的产品并不多,并且产品种类主要以继承传统样式为主,新品研发能力较弱,特别是在融合当下的高科技产品方面,很难有进展;品牌意识薄弱,多以工艺品代加工的形式进行线上销售或出口,依然存在于产业链的低端,采用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传统手工艺精细度与设计发展水平不在同一频次,手
在全面改革中职教育教学的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注重在音乐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音乐课程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声势律动就是指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能够通过音乐调动全身的感官。声势律动对于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声势律动如何应用于中职英语教学中进行探讨。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比较的贪玩好动,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而分散注意力,不能很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对此,文章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展开探讨,以期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传统的课堂讲授,已难以适应新时代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要求,本文从打造红色课堂、开展红色实践、传播红色文化,构建红色网络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让红色文化贯穿思政教育全过程,用红色文化资源擦亮小学思政教育底色。
在我国9万多个教学点里,零星散落着一座座“教育孤岛”——“一师一校”教学点。这些“孤岛”上唯一的教师被称为“孤烛”。在媒体的报道中,他们常常被描述为奉献者,故事励志而感人。奉献模糊了他们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着的酸甜苦辣。  他们的工作条件、生活境遇如何?有哪些苦与乐?面临什么样的困顿?为了让感动不止于感动,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各地多位“一师一校”教学点教师,试图走近更真实的他们,展开被折叠的乡村教育图景
【摘要】托物言志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写作手法。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准确把握教学时机,将托物言志写作手法渗透其中,促使学生灵活地掌握这一写作手法。文章针对托物言志的写作思路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初中语文托物言志写作手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助于促进初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托物言志;写作手法;教学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作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