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 第四十五集 保定育德中学: 智心树人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河北省档案局与河北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60集微纪录片《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该片是一部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鲜活的故事脉络,真实再现河北百年革命风云的点睛之作,一经播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了进一步扩大该片的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脚本文字及图片以飨读者。
  (主持人):
  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在北方,有两所中学名气较大,有“文南开,理育德”之美誉。南开就是周总理的母校——天津南开中学,育德则是咱们河北的学校——保定私立育德中学。
  育德中学的校训是:“不敷衍、不作弊”,“凡是育德毕业过的人,都有一种特别的作风,遇事不可敷衍作弊,工作能够吃苦耐劳。”因此,从育德中学走出了一批国之栋梁。
  (短片解说):
  在河北省档案馆珍藏着一本1940年出版的 《育德同学录》。这本同学录里,有几个不寻常的名字。
  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第2班中,出现了李富春、李维汉、张昆弟;留法勤工俭学高等工艺预备班第3班有刘士奇,这个“刘士奇”就是后来的开国元勋刘少奇。
  (专家解说):
  育德中学是1907年由同盟会元老陈幼云设立的,同时也是同盟会直隶分会的活动场所。
  1917年,国民党元老的李石曾和蔡元培等在育德中学办起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这个班培养了刘少奇、李维汉、李富春、张昆弟、鲁其昌、熊信吾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生主要来自湖南等省。据记载,当时,毛泽东、蔡和森等人还专程从北京到保定,看望在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学习的湖南学生。
  (短片解说):
  育德中学是一所进步的学校,刘少奇在这里读到了《新青年》《每周评论》《东方》和育德中学自办的一些进步刊物,学习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了解了国内外形势和俄国十月革命及布尔什维克党的情况,这使他原定留学法国的想法开始转变,转而对红色苏联十分向往。此后,刘少奇到苏联留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经济萧条,觅工困难。国内的北京政府对勤工俭学之事也漠不关心。多种因素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1921年初基本结束,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也于1921年6月结束。1917至1920年,育德中学共办了4期留法勤工俭学高级预备班,毕业生213人,其中93人留法。
  (短片解说):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结束后,育德中学又成为保定中共最早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地方之一。
  1921年,邓中夏同志来到保定直隶高等师范任教,在他的组织领导下,育德中学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3年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保定育德中学支部,成为保定党组织的发祥地,是当时保定革命活动的领导中心。育德中学为革命输送了大批人才,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学大师孙犁,就是1931年育德中学开设高中部后的第一届毕业生。
  (专家解说):
  1926年,孙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当时用的名字是孙树勋。
  孙犁在这里读了七年书,直到高中毕业。受学校风气影响,孙犁读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像《大公报》的《文艺》副刊、《申报》的《自由谈》副刊、《小说月报》等等。當时育德中学有一份刊物《育德月刊》,孙犁还在上面发表了几篇习作,有《孝吗》《弃儿》,独幕剧《顿足》等。
  (主持人):
  198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保定育德中学建立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今天,漫步其中,透过故纸、旧照,我们仍能追寻一代代年轻人叱咤风云的足迹。
其他文献
5月9日至10日,沧州市档案局、沧州市档案馆联合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全市档案业务培训班。共有230余人涵盖了各县(市、区)档案部门、市直各单位的档案人员参训。这次培训是根据上级“双创双服”总体部署及沧州市2018年“档案创新服务年”的总体思路与目标,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举办的。本次培训班的主题是“爱档案、提素质、强服务”,是“档案创新服务年”系列举措之一。经过两天認真紧张的学习,学员们收获满满,达到了预期
初遇艾青  1960年10月初的一个傍晚,我初次见到了艾青。那天傍晚,在新疆石河子管理处旁边的一个普通篮球场上,密匝匝的观众正在围观新疆军区与青海队赛球,在不经意的回头中,我猛然发现在我和朋友身旁不到一米的距离,有位身材伟岸、前额广阔、长发后梳,从风度到气质都颇为不凡的中年男子(其实,艾青当时已五十一岁,但外表看来不过四十上下);在他身旁站有一位文质彬彬,风姿绰约的中年女性。我立即断定:这是艾青和
由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沿石太高速西行,过井陉西收费站出口,就到了天长。下高速沿307国道西行,从一座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石桥上跨过绵河,可以望见河的西岸矗立着一座古老的城池。古城名叫天长,曾经的“燕晋通衢”,有着九百余年井陉县县城的历史。虽然昔日的风光早已不再,但那高大坚固的残墙还在时时地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是一座“城”。  悠远历史锁天长  天长镇,是河北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
康占萍同志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10月调入新乐县档案局工作,2007年10月担任新乐市档案局局长。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档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康占萍同志团结带领档案局(馆)全体干部职工抢抓机遇,负重奋进,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上级档案部门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受到了上级部门和新乐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康占萍同志先后被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评为 “八五”
10月19日—24日,国家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组一行四人,由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明华率队,对张家口、保定等3个设区市,近10家单位综合档案馆室和我省近三年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情况进行了行政执法检查。省档案局局长魏四海全程陪同,张家口市市委书记邢国辉、市长侯亮,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市长马誉峰在当地与检查组进行会见,分管省领导江波,省长助理、省政府副秘书长李璞参加反馈意见会议,听取了检查反馈意见
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开展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国家综合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五位一体功能定位的基本要素之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河北各级综合档案馆就尝试举办了多起
(主持人)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太行深处一个闭塞的小山村,曾上演了一幕幕壮丽的革命大戏,栗再温就是这场大戏的主角之一。  (短片解说)  栗再温(图一),又名栗志周,1908年出生在平山县南沟村(图二)。“五卅”惨案后,他参加了李大钊领导的三次示威游行深受其影响。1927年李大钊就义后不久,栗再温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平山县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1934年底,栗再温回到家乡南沟,当时的平山
近日,由西藏自治区档案局(馆)编译的国家大型清史工程项目《清代西藏地方档案文献选编》由藏学出版社出版,全書分为8册。该书历时5年,内容丰富,精选档案1522件,以原件藏文影印、附汉译文的形式出版。时间为甘丹颇章政权初期至末代时,也即自崇德八年起宣统三年止,涵盖整个清代历史时期。举凡西藏政体政务、法律法规、驿站交通、民生贸易、赋税钱法、边防界务、战争军队以及外交纠纷、议约等具细毕载。书中档案均为首次
1937年“七七”事变暴发,国民党不抵抗,节节败退。次年中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就来到我的家乡——河北省平山县两河乡南白雁村。  我父亲康正瑞高小毕业,时年19岁。他在学校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积极参加抗日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两河抗日区政府成立任区党委委员、公安特派员,习惯上称除奸科长。在我父亲的动员下,我的两个亲伯父、两个叔伯父、八个堂哥先后参加抗日游击队。在他们动员下,我村又有
编者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省广大档案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更高起点上续写档案工作新篇章的动力和源泉。本刊特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展示全省档案部门学习宣传贯彻成果。本期刊登的是河北省档案局四位处长的学习体会。  根据机关党委安排,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处级干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轮训,通过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