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纪录片的模式诠释电影艺术的内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y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魏晋南北朝被称为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它所承载的“魏晋风度”脱不了干系。本文在文献查阅法和文本细读法的指导下,以《世说新语》为例观照以生命意识为标志的魏晋风度。本文旨在探索魏晋风度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此挖掘魏晋风度至今仍备受关注的潜在原因与价值。  关键词:生命意识;世说新语;魏晋风度  作者简介:成琪,女,
摘 要:水族歌谣是水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纺织歌谣是水族劳动民歌类型之一。纺织歌谣与水族漫长的小农经济社会有关,与水族丰富的染织技艺和服饰类型紧密关联,它是一定历史时期水族农村妇女纺织生产生活的一面明镜。本文主要通过田野调查搜集纺织歌谣材料,进而对歌谣的掌握人群、认知程度及传承情况作初步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水族;纺织歌谣;掌握人群;认知程度;传承思考  作者简介:石莉芬(1990-),女,水族,
永远改变不了的形象,  蓑衣一身,斗笠一顶。  任眼前的流水昼夜不息,  也无法将脸上的苍桑洗净。  一双粗慥有力的大手,  多像身后坦裸的树根;  一双混浊不清的老眼,  已经认不得周边的风景。  忘却了时下是何年何月,  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年齡;  只顾 一网接一网地打捞着,  希望与失落交织的人生。  垡头风化了,  鱼晾子早已散落;  如今我从河滩上走过,  看到高地上一座浑圆的冢。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和美国上流阶层的白人圈为背景的中篇小说。故事随主人公盖茨比的死,梦随之破灭了,表明当时的美国梦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国梦对中国梦的启示是,即需要物质文明又需要精神文明,梦想才能够实现。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国梦;美国梦  作者简介:容轶愚(1974-),男,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
课题项目:陪都时期重庆文化生态对抗战文学创作的影响,项目编号:2011YBWX082。  摘 要:作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抗战前期,感时忧国和新旧文学交锋的双重焦虑迫使张恨水在创作上由强调小说的趣味性转向体现抗战时代的意识形态。本文以抗战历史为叙述维度,着重考察张恨水这一时期的创作特色及转型原因。  关键词:张恨水;抗战前期;创作特色;双重焦虑  作者简介:刘瑜(1969-),女,重庆人,四川外
摘 要:东荡子诗歌创作的追求之一是于简单话语中蕴含丰富意味,《喧嚣为何停止》这首诗所选用的意象并不难见,但隐喻的存在却使得这首诗回味悠远;形式方面没有刻意而板正的模式,反而赋予诗歌一种灵动的音乐之美。它足以代表东荡子诗歌达到的高度。  关键词:东荡子;喧嚣为何停止;隐喻;音乐感  作者简介:曹文婷(1992-),女,现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刘昕华(1960-)
作者简介:陈相伟,男,浙江绍兴人,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2  利用偏误进行对比研究,是对比语言学方法论的一个创新;在此之上引入认知语言学原理作为工具进行作业,以尝试提出偏误-对比-认知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虽尚属非主流,但它既符合语言学研究的规律,也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对
摘 要:“我是生自土中,来自田间,这大地,我的母亲,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1]从乡村中长大的人往往汲取了大地的厚重和深沉,对土地怀有难以割舍的深情。《生命册》中的蔡国寅、骆国栋和吴志鹏是作者塑造出的表现人与土地关系的典型。蔡国寅立足土地,终生都消耗在无梁村的土地上,无意间将这片土地上的精华和糟粕囫囵吞下;骆国栋在乡村中成长,在城市中发家致富,金钱财富的欲望消解了土地的厚重与深沉,是脱离土地
作者简介:李昕曈(2001.1-),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人,目前就读于辽宁省沈阳市新世纪中学。  我喜欢钢琴,就像喜欢我自己一样。在我5岁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一架雅马哈钢琴,并且又给我请了一位钢琴辅导老师。每当老师悠然地坐在钢琴前,深情地抚摩它的时候,微微俯身,婉婉落座,手指轻扬,指尖在键盘上愉悦的跳舞,凝气深思,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悦耳不绝,琴声委婉如微风,悠悠扬扬,令人荡气回肠;又似清清
摘 要:新疆各大高校翻译专业开展多年,教学成果显著,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语言工作者。本文着力探讨新疆高校翻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伊犁师范学院翻译专业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翻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翻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简介:马龙(1993.12-),男,新疆人,伊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分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