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55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存问题与原因,为我国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截至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3700万人,普通高等学校2852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是达到了40%,高等教育逼近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普及化不只是一个因学生规模变化而形成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更是高等学校肩负时代改革和创新的新时期。大规模、多样性、个性化和社会化的高等教育时代,要求高等学校对在校生的知识能力、人格素养和道德情操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全面培育,这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与国家政策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始于1984年,是在我国经济改革发展浪潮下应运而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隶属于所在院校的学生处(学工部)或有教育心理专业的院系,多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室)等名称存在。其定位和功能一般为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和了解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预警大学生心理危机,为其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直接的帮助。以某大学为例,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隶属学校学工部,校内专(兼)职国家心理咨询师89名,团中央心理辅导员9名。主要职责为通过采取课堂教学、个别咨询、发展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测评、发放宣传资料、心理学专业杂志和书籍的借阅等多种途径,帮助在校大学生掌握增进心理素质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在校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体对心理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高等学校心理健康领域发展日益壮大。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部门联合印发宏观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导意见》,提出“两个目标,四条基本原则”,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落实下全面发展。
  二、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问题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初见成效,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观念的认识发生了质的改变,由积极的观念转变为积极的行为。在早期的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个体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的群体,唯恐给自己贴上做过“心理咨询”的标签。现代社会,尤其是在高等学校,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咨询才是学校心理健康活动的主流。发展性咨询主要针对大学生在学习、工作、恋爱、职业选择等方面进行辅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充分开发潜能,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完善人格,适应社会社交生活。实现高等学校发展性心理咨询可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受众最广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参与人数多,涉及问题范围广。其次,围绕提高心理素质和维护心理健康这一主题,针对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分主题开展宣传讲述,使存在性别、专业、年级等显著差异的相关问题得到集中解决,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定期把具有相似心理问题的学生集中起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最后,让成员通过团体内交流、互助、共同体验等形式,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提高适应能力,配以适当的心理训练,如辅导员心理成长素质拓展培训、户外大学的心理素质拓展等,从而更快速、更有效地为学生解决有关问题提供基本的知识基础和方法支持。
  2.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专业化问题
  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团队中,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数量还不够。大多数心理健康团队的成员是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政人员。这是当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际情况,是被反复谈论的团队专业化水平不够、咨询与思想教育、行政工作职责不明等共性问题。事实上,自我国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诞生起,其发展和未来就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分割。高等学校在校生进行心理咨询,本身即具有学生和来访者的双重身份。作为和学生直接接触的辅导员或思想政治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掌握学生的发展定向,更容易建立对话关系。在处理一般学生发展性问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通过由专业咨询人员予以解释学生心理测评的结果,使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结合每年对在校生展开心理普查工作,对可能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及时联系、追踪研究。由此为每位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区分由于成长环境、性别等因素产生的发展性问题与障碍性问题,尽量让专业的问题由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解决,更适合解决发展性问题的教师来解决发展性问题。
  3.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问题
  现代心理咨询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咨询的理论概念与技术操作标准均基于西方社会体制。实际工作中,结合自身文化背景和心理现状进行的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现行的咨询评价标准体系下就显得不合时宜。以某大学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为例。统计专业心理咨询老师自2012年至2015年的有效心理咨询记录256条,其中大一58人,大二82人,大三65人,大四39人,研究生12人。数据分析发现,2012年至2015年来访学生总人数逐年上升。来访学生在性别分布上呈现男生多于女生的特点;在年级上呈现出低年级人数多于高年级的特点;在专业分布方面,理工科与文科未有明显差异。来访学生咨询的常见问题分别是自我、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发展性心理问题。咨询师所采用的咨询理论与方法主要是心理疏导法、认知领悟法,这与国外心理咨询统计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如果我们用西方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标准来衡量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水平与状态,很显然没有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文化传统带来的影响。
  从政策法规的创新与完善,到量变的不断积累进而实现理论的整合,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观念到实现本土化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从笼统的“咨询”到“教育—咨询—治疗”,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构更加合理,分工越加清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从实际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一方面要与国际接轨,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准入、督导、培训等要求,满足日益变化的在校师生心理咨询需求;另一方面要依据我国的社会发展情况,明确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制定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发展政策。
  参考文献:
  [1]朱颖婷.中外高校心理咨询比较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2]徐 妍.高校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樊富珉.我国高校心理咨询活动的回顾与展望[J].青年研究,1993 (4):29-34.
其他文献
“时间都去哪了?”这句歌词对于很多班主任来说,犹如一声沉重的叹息。班主任既要进行班级管理,对学生方方面面的成长负责,又要尽到一名学科教师的职责。事实上,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素养支撑的工作——班主任是指导、引领、陪伴学生成长的专业人员。如果你有幸成为班主任,首先应该建立起作为专业人员的那份自信。  班主任应具有怎样深厚的专业素养,才能当好“一班之主”。仅仅拥有热情满满的教育情怀远远不够,还
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分析认为天井山平驿铺组主要发育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从平驿铺组油砂储层中识别出临滨亚相,并进一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分布情况的筛查,并用不同方法学对宫颈癌筛查进行评价,优化出最佳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
胶州秧歌是山东民间传统舞蹈的组成之一,同时也是构成中国民间舞体系之一。胶州秧歌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展现的是我们齐鲁大地的文化,表达的是人民群众朴实的情感,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