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刑法司法解释的概念

来源 :法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w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刑法的司法解释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系列需要在理论上探讨解决的实践和理论问题,而我国刑法理论对此问题的研究还比较欠缺。鉴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八九级刑法专业研究生结合刑法理论和自己曾在司法机关工作的体会,在刑法课的学习中对我国刑法的司法解释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一组研讨短文,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对刑法司法解释的认识和意见。本刊特择优刊发,以期引起法学界对此课题的关注和研究,同时也希望有助于人文函大法律系学员对此问题的了解和研讨。
其他文献
<正>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建系四十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法律系全体师生,向光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重返母校的校友们表示热烈盼欢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大学法律系,从1950年创办到现在,
<正> 近来,在法学界、对免诉制度存废的研究讨论中,有的同志主张增设"缓予起诉",在起诉与免诉之间再增加一个中间环节,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主张设立缓予起诉的同志认为缓予起诉的概念是:人民检察院给予罪该起诉、但符合有关条件,以暂不起诉为宜的被告人以一
<正>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今天,法律系的师生隆重集会,庆祝建系四十周年。我谨代表校党委、校领导向法律系的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以及重返校园的人大校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正> 为适应现阶段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发展的需要,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工作,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研究团体,"中国法学会海峡两岸法律问题研究会",于1990年7月25日在北京隆重成立。这个研究会成立后,将以促进海峡两岸
<正>一、两岸法伸问魔形成之主因自从1949年以来,海峡双方即长期处于政治对立之状态,而由于对立所导致的两地隔绝,使得两岸间也同时累积了无数难以解决之法律问题,其中尤以两地人民间之相互继承间题最其代表性。1987年11月起,海峡双方多元化民间交流终因开放探亲而揭开序幕,然而一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诸多法律问题,亦于一夕间趋于表面化,不但如此,由于两岸民间接触而衍生之种种其他法律问题
<正> 刑事错案是随着犯罪的出现而发生的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错案的发生,不仅使受害人名誉扫地,失去自由,甚至可能造成无辜者人头落地的可怕后果。如何减少和避免错案,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才有意识提出来,并逐渐自觉而有效地加以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刑事错案一般是指公检法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
<正> 地方性规章是地方立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政府法制工作、行政管理活动和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地方性规章中的若干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关于地方性规章能不能创制新的实体性规范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地方组织法对地方性规章的要求是"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故地方性规章不能象地方性法规那样,创制法律和行政法规未加规定的新的实体性规范(即新的权利义务关系).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正> 关于盗窃犯罪案件的最刑,我国刑法典第15l条规定,"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152条又规定:"惯窃、惯骗或者盗窃、诈骗、抢夺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198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第1条(一)对刑法第152条
<正> (一)"善意"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 bona fides,也可以译为"不知情",指某人在为某项法律行为时,并不知道存在着足以影响该行为的法律效力的事实。善意买受人则指在商品买卖交易中,买受人并不知道卖方无权出售某商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该商品。在商品买卖中,买受人一般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了解卖方是否对出售的货物拥有所有权。但作
<正> 河南尉民水城乡齐静仙:我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88年参加北京人文函大法律系学习,两年多来学到了知识,丰富了头脑,充实了生擂。我从小就有着一种自尊、自信、自强的性格,立志要学法.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想以此为社会为乡亲办好事。但要实现这个愿望真难,除了家务事,还要种责任田,哪有时间坐下来安静学习呀!我常常是边做饭边看书,或是把孩子哄睡后学习,两年多来我从未看过电影、电视,夜里12点以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