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生化指标和炎性因子变化分析

来源 :医药论坛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中医症候积分、生化指标及炎性因子变化.方法 选取84例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炎症因子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以及尿酸(UA)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助于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从而增强患者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武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接受粪便标本病原微生物检验、耐药性试验,并选取同期129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64份粪便标本共检测出130株病原微生物,其中志贺菌60株,占比46.15%;致泻大肠埃希菌30株,占比23.08%;弧菌属20株,占比15.38%;嗜水气单胞菌11株,占比8.46%;沙门菌9株,占比6.92%.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类病原微生物对不同抗
川芎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活血止痛、行气开郁、祛风除湿之效.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对川芎研究的深入,其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优势.因此,本文对近些年川芎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其对心肌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对血管内皮的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总结川芎与郁金、当归、水蛭等药物临床配伍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川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探究家庭延伸联合全程护理干预在腹腔热灌注化疗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04例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接受家庭延伸护理干预,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程护理.通过生活质量量表(GQOL-74)、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程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GQOL-74、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联合氨甲环酸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氨甲环酸)与观察组(39例,氨甲环酸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3 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 d后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昏迷情况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 d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
目的 分析血清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与肝硬化(LC)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LC患者和9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评估Child-Pugh分级.分析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单独与联合检测对LC的诊断价值.结果 LC患者血清CA199、CA125、CE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组称为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种,近年来因脂质代谢异常引发的AS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在加速上升.随着人们对AS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医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病因病机出发,整理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AS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以期为该病的深入探索研究提供参考.
目的 探讨内眦动脉岛状鼻唇沟皮瓣修复外伤导致鼻尖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内眦动脉岛状鼻唇沟皮瓣修复外伤鼻尖缺损15例,均为男性,年龄21~56岁,平均38岁;缺损范围包括鼻尖、部分鼻小柱和鼻翼,深度达软骨或软骨膜,缺损组织不能找到或无再植条件.人咬伤者换药5~7d后手术,平均5.8d,车祸伤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6 h,平均3.4h.手术全部成功,通过门诊随诊和家访随诊方式随访1~8年.结果 本组得到随访的15例,随访时间1~8年,再造鼻尖外形良好,
目的 分析PIK3 CD基因突变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并复习文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呼吸内科一APDS1家系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法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对同卵双胞胎姐姐、父母家系成员行一代Sanger验证.结果 先证者,10岁6个月女童,患中耳炎、反复呼吸道感染、便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查体:听力下降、肝脾大;辅助检查示支气管扩张、肺部淋巴结肿大、IgM增高、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及CD4 +/CD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双侧腹直肌鞘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于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进行手术的7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9月,根据麻醉诱导后用药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39例患者,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罗哌卡因双侧腹直肌鞘阻滞,术后行舒芬太尼PCIA,对照组39例患者单纯术后行舒芬太尼PCIA.以24 h作为一个观察周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镇痛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控镇痛效果,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
目的 探讨应用缺血后适应方法联合急诊PCI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STI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就诊于新乡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的STIMI患者共10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手术,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缺血后适应干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心肌标志物,出院后12个月时的心功能学指标及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干预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I)、磷酸激酶(CK)及磷酸激酶同Ⅰ酶(CKMB)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