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0例,均接受ERC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变化,记录两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为96.80%(242/250),术中出血量(16.57±1.34)ml,手术时间(46.38±5.19)min,住院时间(8.82±1.3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80%(32/250)。治疗后,患者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按照ERCP术后是否并发胰腺炎进行分组,其中26例发生胰腺炎的患者纳为并发组,未并发胰腺炎的224例纳为未并发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与胰管显影、性别、胆总管结石病史、体质量指数(BMI)、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ERCP手术时间、多次插管、胰腺炎病史、导丝进入胰管、阻塞性黄疸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D病史、性别为女、BMI≥30 kg/m2、胰腺炎病史、ERCP手术时间≥60 min、多次插管、胰管显影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但患者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主要以胰腺炎为主。且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可采取适当措施改进操作环节,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前后和肽素(CPT)、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ERCP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并
在“移动优先”理念的指导下,“互联网+”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转型提供全新路径。近年来,Vlog这一新型媒体传播形式得到广泛应用,深受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群体青睐。对时政新闻媒体而言,合理运用Vlog能够弥补传统传播形式存在的不足,吸引更多受众,为自身融合转型提供助力。在融媒传播环境下,为了推动时政Vlog的发展,讲好新闻故事,文章对时政Vlog未来高效的发展路径展开分析。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东亚爆发的第一场较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但1953年7月签署的《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并未给朝鲜半岛带来真正的持久和平。美国作为这场战争中交战的重要一方,其决策者艾森豪威尔做出停止战争的决策从表面上看是受到当时国内财政问题、政治局势和舆论压力的影响,但实际上这一决策也与美国政治制度的诸多弊病和战略文化的矛盾性质密切相关,而这些问题至今仍充斥在美国内政、外交中。对停战前
新的传播形态不断涌现,为强化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效果,必须充分运用网络新技术,不断更新媒体传播方式,才能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有效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正>活动课也可以称为综合实践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构成,在人教版教材中位于每章的章小结之前.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参与到游戏、讲述、计算及推理等一系列活动中,从而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行综合性培养,提高数学学习质量.一、问题的提出现阶段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教学
期刊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互联网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时代的宠儿。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以前那种鸿雁传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基层信息传播也表现出了新的特征。县级融媒体中心得到大力建设,极大地便捷了信息通报、人员流动大数据搜集、资源共享等工作。同时也赋予县级融媒体中心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使命。基于此,文章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行深入分析,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背景入手,并提出与非自由平台合作,引入UGC(用户
刘康教授从美学角度对“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这一学术问题的讨论为思考百年中国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从知识考古学的角度来看,百年中国美学的理论谱系可以宏观上划分为四个阶段,其话语转换是中国美学的话语创造者根据中国现实需要对西方美学进行主动选择、甄别、移植与运用的结果。中国现代文化启蒙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美学(尤其是美育)的发生,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导地位,新时期的美
《觉醒》是凯特·肖邦发表于1899年的长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肖邦继承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通过在小说中刻画和描写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自然景观、色彩以及主人公的行为和活动,肖邦探讨了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这一话题。本文通过分析《觉醒》中肖邦对象征手法的运用来探究她对主人公艾德娜·庞德烈这种自我觉醒方式的态度,并得出结论:肖邦并不是在赞颂艾德娜的自我觉醒方式,相反她是在提出质疑。
前人对“就”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作为副词和介词的语法化方面,虽有少量关于词义的研究,但缺乏历时性和系统性。本文把“就”字在上古、中古、近古这三个阶段义项的历时演变情况进行了梳理,并考察了“就”字词义发展的途径。发现“就”字的演变路径有两条:一条是实词路径,即登高→靠近→迁就→完成→获取→受、被;另一条是虚化路径,即介词→副词→连词。这样的演变路径反映了汉语词义演变的一般规律。
<正>一、引言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演变至今,已经有几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文化连绵五千载,跟汉字的传承作用密不可分。可以说,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有其特殊意义,本文重点分析“香”的字形字义的演变。在日常生活中,“香”通常作为一种气味来形容好闻的味道,或比喻美好景象。南宋词人吕本中在《紫薇·庵居》中写道:“鸟语花香变夕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