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采用主动脉外置导丝的新方法处理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并与常规PCI方法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采用主动脉外置导丝的新方法处理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并与常规PCI方法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方法处理组和主动脉外置导丝组.常规处理组采用标准PCI术式,外置导丝组在导引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开口前,将1根导丝送至主动脉外置,其余操作同标准PCI术.统计两组所用导引导管数最、导丝数量、X线曝光时间、PCI总时间、对比剂剂最、压力嵌顿次数、恶性心律失常次数和手术失败例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处理组导引导管数为(2.3±1.1)根,外置导丝组为(1.3±0.5)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使用导丝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处理组(2.0±1.1)根,外置导丝组(2.2 ±0.4)根,P>0.05].与常规处理组比较,外置导丝组显著减少X线曝光时间[常规处理组(18.8 ±6.9)min,外置导丝组(14.2 ±5.7)min,P<0.01],缩短PCI总时间[常规处理组(31.2±8.1)min,外置导丝组(20.1±4.5)min,P<0.01],减少对比剂用量[常规处理组(193.5±25.4)ml,外置导丝组(130.6±32.8)ml,P<0.01],术中出现嵌顿的次数明显减少(常规处理组19例次,外置导丝组2例次,P<0.01).常规处理组术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8例次,PCI失败6例,外置导丝组无恶性心律失常及失败病例.结论 主动脉外置导丝处理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可有效避免PCI术中导管嵌顿,减少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灵芝配方颗粒中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反相HPLC,流动为甲醇-水(99:1),检测波长为281 nm,流速1.2 mL·min-1,柱温25 ℃.结果:麦角甾醇对照品进样量在0.223 7~1
目的 探讨自制后纵韧带钩、夹持钳在颈椎前路手术切除后纵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全部病例均使用自制器械切除后纵韧带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肾宁片中栀子苷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C18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水(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8 nm。结果:栀子苷线性范围为
目的 观察维药芹菜根醇提物对D-氨基半乳糖(D-GalN)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芹菜根醇提物高、低剂量组.用药组连续
目的 探讨心肌超声造影(MEC)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 对15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PCI术前及PCI术后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条件下行心肌超声
目的 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声像图变化,评估其疗效及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超声评估109例乳腺癌患者在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后乳腺原发灶及腋窝淋
目的 分析肝脏灌注异常的动态增强CT表现及其可能的病因、发病机理,以期减少因此带来的误诊可能性.方法 回顾56例发现肝脏灌注异常患者的CT图像和临床资料,每位患者均经平扫
目的 探讨全静脉麻醉下运动诱发电位(MEP)联合体感诱发电位(SEP)术中监测应用于脊髓髓内肿瘤手术的优越性、可靠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术中行SEP和ME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伊立替康加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手术或化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29例,给予重组人血管
目的 研究胃旁路手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72只8周龄的GK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O组,18只)、假手术组(S组,18只)、饮食控制组(F组,18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