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与生活的巧妙关系

来源 :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处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呢?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际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生活中的数学不等于数学课堂生活化
  当新课程提出了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时,有人将其理解成“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更有甚者认为“生活即数学”!于是,有些教师开始把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与学生生活中最爱的活动方式等同起来。
  我们在教学时,总是从数小棒、数水果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我们还从买苹果、吃苹果等现实生活问题中抽象出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这一切都说明,生活为学生们“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提供了最直接可感的材料和内容,也为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最原始的支撑材料。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生活化”呢?试想,我们在数学课上是应该在课堂上讨论果农摘苹果的问题,还是应该带着学生到果园里去摘苹果呢?我们在课堂上讨论果农摘苹果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讨是果农摘苹果这一生活事件中的数学问题;而当我们真正地领着学生到果园里去摘苹果时,在苹果的美味和玩乐的诱惑下,学生关注的还会是数学问题吗?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我们还没有做到让数学的魅力超过那诱人的苹果和学生们天生的挚爱——玩!那么,我们还敢把这“摘苹果的活动”称作“数学课堂”吗?
  新课程倡导的让孩子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并不是让数学课堂沉迷在生活问题中不能自拔,而是要引导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课堂不应该是让“生活味”冲淡“数学味”,而是应该“数学味”变得更加浓烈才对!
  二、生活中的数学不等于实际生活数学化
  在探讨“生活中的数学”这一话题时,有人绕口令般地提出了“生活数学化”。最具代表性的实践行为大概要数有人创造的“数学日记”了。数学日记似乎能以一种作业的方式,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捆绑在一起,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思考,迫使孩子们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
  首先,数学本来就自然渗透在生活中,生活本身就是处处有数学的生活。人们在生活中对数学的运用也是随着一些生活问题自然生成的。比如,买水果时,无论是谁,自然都会用到自己所掌握的简单计算等数学方法。而这种用数学的自觉并不需要我们去提醒。我从很多学生数学日记中,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无一例外地写了自己买东西时怎么付钱怎么找钱。还有一部分人为了迎合老师的口味,在日记结尾写上这样一句话,“今天我真高兴,因为我学会了在生活中运用数学!”殊不知,他不写数学日记,他也同样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因此,从数学运用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将生活“数学化”,而是要在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以及如何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第二,数学日记所期望的“促进孩子们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思考”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数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本性决定了“数学化”的过程需要一个既与生活有联系,同时又能区别于实际生活的特殊环境。没有了“高于生活”的特定环境,“数学化”的过程是无法完成的。这也正是前文所述的为什么数学教学中只能带着学生讨论果农摘苹果的问题,而不能真正地带着学生去摘苹果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期望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以外的日常生活时空内进行“数学化思考”是不现实的。
  第三,与我们期盼的相反,数学日记可能造成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也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也曾经在“生活数学化”的风潮中尝试过让学生写数学日记。随即换来的是家长不断的质询和学生私下的抱怨。“什么是数学日记?”“语文要写日记,如今怎么又多了个数学日记……”一开始,我还对家长的不支持感到难以理解。但后来设身处地想一想,发现家长和学生的抱怨是有道理的。试想,假如我们的学生被我们培养成“吃饭就想着碗里有多少米粒”,“睡觉就想着计算从几点到几点经历了多少小时”的人,那岂不是变成了一个个“数学疯子”?不疯的话,至少也是一个“数学强迫症”!再假如,语文老师、科学老师、美术老师等等,都要求学生时时想着生活中的语文、生活中的科学、生活中的美术,那他们的童年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扪心自问,除了必要地运用数学知识以外,我们又在生活中进行过多少“数学化思考”呢?
  三、数学教学架起与生活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这句话说出了“生活中的数学”的教学本质,即要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和“到生活中去”的双重飞跃。
  但仅仅完成“数学化”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得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讨价还价”。这则是如何灵活变通运用“等价交换”等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了。这也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所在,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数学教学的第二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是教会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完成引导孩子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而且还要教会孩子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数学教学正如一座桥梁,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使生活因数学变得更加精彩!
其他文献
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其未来终身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幼儿在最初阶段便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至于早期阅读在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开启其智慧、丰富其知识、发展其个性、提高其语言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价值,以往研究已经证
期刊
宽容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品质,它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有容人之量,特别是能宽恕别人的过失的道德行为特征。教师在平时与同事、学生之间产生误会、磨擦是难以避免的,教师须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与他人相处,才能形成和谐的、融洽的人际关系。  教师要保护孩子固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孩子的童心和纯真,保护孩子的求异和“可爱的错误”……,保护的前提就是宽容。  教育需要宽容,教育呼唤教师的宽容。曾几何,我们的教
期刊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在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了解学生  教学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而学生是一个集体,每个人的基础,思维是不一样的,教师的一味传授式并不能适应每个学生,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得了解学生,只有深刻地了解和熟悉学生,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提高教育的
期刊
体育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加强学习体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不再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 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交际与创新的活力,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土壤,使体育教学的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在体育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教师要让体育课焕发出了
期刊
2009年9月1日我与他们相识了。带着微笑,带着好奇,带着渴望,他们走进蒙师的校园。这是一个由21名“小美女”和唯一的一名“小帅哥”组成的幼师专业的班级。我成了他们共同的家长。如今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两年多了。下面就把我们共同努力的经过与大家分享。恳请领导.老师.同学们帮助.指导。  一、 真心相待,全面了解认识每个学生  22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都有很大差别。
期刊
“噢——噢——”刚下课,正准备到办公室,突然发现一群孩子围在校园东南角,其中一个孩子正欲借着墙边的砖块往上爬,旁边的则在起哄。  他们在做什么?知道不知道这样做很危险?我得制止他们。老师的本能使我不由快步向他们跑去,同时向他们大喊“下来,危险!”  听到我的声音,大家都转过身来,而已爬上一米高的男孩转过头看了我,似乎没听到我在说什么,掂起脚尖,扯起墙头的爬山虎用力一扯,不一会儿,一根枝叶繁茂的爬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