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全球化:COVID-19大流行和教育国际化

来源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csolita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本文时,世界正面临COVID-19大流行之后前所未有的全球健康危机。早在全球健康危机爆发之前,人们就开始批评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高等教育领域质疑国际教育的价值。在过去几年中,反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复兴在全球不同地区出现,全球正义、替代全球化、反全球化表达以及反公司批评或者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广泛批评等各种形式的反全球化运动已经出现。有着多种定义的“全球化”无疑在经济、社会、政治及文化等多重维度影响了国家的发展,COVID-19的流行进一步强化了复兴中的民族主义,本文从更广泛的政治经济背景出发,探讨关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争论。有鉴于目前对国际高等教育价值的反思,本文讨论了亚洲的特定国家如何通过调整其政策和战略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从而在民族主义复兴和反全球化日渐高涨的浪潮中做出认真的尝试。
其他文献
实现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的关键途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投资方式之一,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选择我国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将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教育的代理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以及门限面板回归模型,对教育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教育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该变量除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外,也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以及专
本文通过2010—2017年家长帮论坛的近36万条评论文本,利用文本情感分析法构建了北京市小学的社会认可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评论数方面,每年的六月均为评论的高峰,其中2014年的高峰最为突出;在社会认可度方面,虽然保持平稳的学校占到一半左右,但是社会认可度下降的学校稍多于上升的学校.若分维度来看,在生源质量维度方面,社会认可度呈现上升趋势的学校占21.6%,基本不变的占49.5%,退步的占29.9%;在教学水平维度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化改革后有所进步的学校占14.7%,基本不变的占52.9%,退步的占3
高校扩招后,部分本科院校由于办学资源紧张选择到城市郊区新建校区.本文以此为研究契机,在区县一级的微观层次重新讨论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这一经典议题.本文使用国内主要城市的148个区县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多期DID模型、事件研究和合成控制法进行分析,发现新建校区对所在区县整体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经济活动影响最为明显.高校融入所在地的经济增长存在时间滞后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高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断扩大.新建校区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异质性,中西部地区新建校区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已有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这是一本美国文化学者撰写的关于日本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反思型专著.作者布雷恩·J.麦克维(Brian J.McVeigh)是美国心理和政治人类学家、日本文化研究者,长期在东亚尤其是在日本生活、学习和工作.作者基于其在高校的教与学经历,指出除了极少数精英大学,在大部分日本高校的校园里、尤其是本科课堂上,大部分本科生几乎没有任何形式的学习动机与欲望,更不要说展现出相应的学习行为,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之低令人咋舌.
期刊
人力资本研究的发展使得教育成为经济和政策讨论中的中心议题,因为它为能带来多重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技能和知识积累活动提供了复杂成熟的理论支持。本文通过概述人力资本研究领域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尝试分析人力资本研究是如何在当今关于教育和培训的社会政治讨论中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缘起入手,论述了多年来学者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批评和修正,讨论了人力资本理论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并对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知识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相关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观点纷繁驳杂,实践措施迭出,现代的与后现代的、反映论的与建构论的、传统教育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的,各自为阵并且相互论争.我国教育界关于知识问题的研究与争论,可以看作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余波.
期刊
期刊
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经过40年的发展,已有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本文从高等教育系统的数量—结构发展、高校治理、高校组织、高校中的行动团体和机会平等五个方面,概述了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相关内容和结果,认为该研究领域在理论、方法论和主题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加强该领域的制度结构建设,特别是学术职业道路建设;同时,需要持续地发展理论和方法,并实现学术性与实践性导向的平衡。对未来发展而言,应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合作并关注高等教育领域的小众研究。
本文对加拿大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演变进行了大致的描述性分析,主要关注这一领域中学术成就的历史发展;其次聚焦于一些得到相当多关注的新兴主题和研究课题,包括公平、多样性和包容性,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和非殖民化,国际化,以及学生经历;最后对未来的趋势发表了一些评论。
199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基层合作催生了一个庞大且充满活力的全球科学系统;欧美国家的科学系统紧密联结,成为全球科学系统中的双寡头;许多中等收入国家也建立起国家科学系统,其中部分国家采用一种半“独立式”发展路径,即基于政府投资、国内科学合作网络建设、有选择地建设国际合作网络,建立高度有效的国家科学系统,但并不试图紧密融入全球双寡头科学系统。该发展路径被除了越南的所有东亚国家成功采用。这种路径考虑本国的特殊国情,且不遵循欧美国家的发展模式,因而在有关科学的文献中并不总能被理解。中国如今是世界第二大科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