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和谐的个性、优良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目前,大部分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差,即专业功底薄弱,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不强,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针对就业现状,学校应如何改进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呢?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目标不明确
本专业培养的是基层的财务工作者,需持证上岗,但目前有些学校的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重操作、轻理论,学完《基础会计》后,不开设《财务会计》就直接上实训课,学生既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过早让学生上实训课,反而得不偿失。
2.缺乏人文素养的培养
大多数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入学后,以学习专业课为主,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缺乏美学知识与文化修养,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工作中的竞争能力。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在开设课程时,除了文化课和专业课外,其他课程基本不开设,缺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课程设置。
二、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
1.增减财会专业理论课程
为适应社会对财会从业人员的从业要求,很多学校开始重视专业考证,在课程设置上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原有的中职财会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很丰富,有《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统计原理》《审计》等课程,然而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薄弱,在校的学习时间也只有两年,要把这么多的专业课程学好确实不易,也不现实。我认为,学校应该从学生的从业要求出发,有效增减专业课程,保留《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增加《财经法规》课程,删除《统计原理》《审计》等课程,被删除的课程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学历进修中学习。这样,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就比较有针对性,对一些专业基础课也学得透彻,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毕竟一毕业就能持证上岗是所有中职学生所期待的。
2.开设财会专业实践课程
会计专业和其他专业在实践操作环节上区别很大,大部分的会计实践只能是学生在校内进行仿真模拟实习,用人单位不可能让学生去练习做账,最多是让学生去企业参观财务部门的会计资料,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流程有个初步了解,所以对学生在校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了。《会计基本技能》《出纳岗位的实训》两门课程一定要开设,《会计综合实训》难度较大,时间又长,应就实际情况而定。
3.开设“素质化”课程
很多中职学校认为学生主要是学专业知识,多开点专业课最重要,其他课程开不开都无所谓。但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决定他们成功的除了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很多中职学生到用人单位出现了怕吃苦、嫌工资低、和同事没法相处等状况。要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学校除了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文化课外,还应开设专业素养课,如形体训练、音乐欣赏、就业指导等课程,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和处事能力,以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
(责任编辑 刘 颖)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目标不明确
本专业培养的是基层的财务工作者,需持证上岗,但目前有些学校的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重操作、轻理论,学完《基础会计》后,不开设《财务会计》就直接上实训课,学生既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过早让学生上实训课,反而得不偿失。
2.缺乏人文素养的培养
大多数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入学后,以学习专业课为主,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缺乏美学知识与文化修养,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在工作中的竞争能力。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在开设课程时,除了文化课和专业课外,其他课程基本不开设,缺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课程设置。
二、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
1.增减财会专业理论课程
为适应社会对财会从业人员的从业要求,很多学校开始重视专业考证,在课程设置上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原有的中职财会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很丰富,有《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统计原理》《审计》等课程,然而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薄弱,在校的学习时间也只有两年,要把这么多的专业课程学好确实不易,也不现实。我认为,学校应该从学生的从业要求出发,有效增减专业课程,保留《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增加《财经法规》课程,删除《统计原理》《审计》等课程,被删除的课程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学历进修中学习。这样,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就比较有针对性,对一些专业基础课也学得透彻,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毕竟一毕业就能持证上岗是所有中职学生所期待的。
2.开设财会专业实践课程
会计专业和其他专业在实践操作环节上区别很大,大部分的会计实践只能是学生在校内进行仿真模拟实习,用人单位不可能让学生去练习做账,最多是让学生去企业参观财务部门的会计资料,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流程有个初步了解,所以对学生在校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了。《会计基本技能》《出纳岗位的实训》两门课程一定要开设,《会计综合实训》难度较大,时间又长,应就实际情况而定。
3.开设“素质化”课程
很多中职学校认为学生主要是学专业知识,多开点专业课最重要,其他课程开不开都无所谓。但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决定他们成功的除了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很多中职学生到用人单位出现了怕吃苦、嫌工资低、和同事没法相处等状况。要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学校除了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文化课外,还应开设专业素养课,如形体训练、音乐欣赏、就业指导等课程,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和处事能力,以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校
(责任编辑 刘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