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关于高职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的思考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h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职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视角出发,从资源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构建心理健康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148-01
  近年来,高职学生群体不断扩大,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储备了强大的后备力量。高职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在发展阶段上,其处于生理心理趋于成熟和稳固的时期;在社会角色中,他们结束了繁重的高中学习,面临着就业压力,而且与普通大学相比,其在就业难度和就业层次上面临的挑战更大;与普通本科大学生相比,他们在学习成绩上、就读的高校方面容易产生自卑心理[1]。以上问题的存在,使高职大学生常出现角色转换不顺、心理不适应等问题,影响了心理健康。因此,高职学校要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的特殊性,科学设计和建设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培养适合职业需求、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一、资源体系
  (一)设施建设。由于心理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方式的多元性,高职学校应建设和完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活动等标准化场所,并配备多媒体、心理教育教学器具,以及必要的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分析、心理测试、心理调节等高科技设备和软件程序。同时,还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前沿理论,及时购置相关书籍及图文资料,并结合教育需要完善多媒体教育资源。
  (二)师资建设。首先抓好对专业教育队伍的培训。通过到专业院校和研究机构进修、专题讲座、报告会等方式进行培训,帮助其扩大视野,了解前沿理论,并结合教育工作经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其次是引进人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较弱的高职学校,要不拘一格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学科带头人,强化专职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三)网络资源建设。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保护学生的隐私,维护其自尊心。建设校本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丰富网络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应用终端普及和应用技术发达的优势,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资源体系,如利用微博、微信、QQ、APP等,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平台,供学生学习、教师指导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二、内容体系
  (一)基本知识。通过专业课程、网络宣传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学生学习基本的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树立正确意识,科学对待和处理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指导。通过讲座、讨论、个性化辅导等方式,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高职生活及就业前景,尽快适应和融入现实,树立自信,培养兴趣,确立人生坐标。
  (三)价值观教育。通过典型示范、专题班会、技能比赛、创业说明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
  (四)性格教育。通过个性化指导、特定心理训练等,对性格存在缺陷的学生进行性格矫正,培养其发挥个性优点,规避缺点,有效融入团体和社会。
  (五)人际关系教育。培养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提升社会交际能力,学习宽容、接纳及团队意识,正确地表达观点,通过合理的途径实现交往目的。
  (六)抗挫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劳动实践、分组比赛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充分认识挫折是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为成功积累经验的途径,培养其通过拼搏奋斗、团队合作克服困难的意识。
  (七)心理素质。通过心理训练和日常指导,训练学生对情绪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技巧,培养积极稳定的心理素质,及时消除负面情绪对行为的不良影响。
  (八)就业心理。通过成功典型报告会、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正确的就业观,疏解学生对就业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完成就业计划和职业规划,教育学生掌握应有的应聘技能和职业技巧,树立对就业的乐观态度和坚定信心。
  三、方法体系
  (一)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由于学习层次、就业方向、生活学习环境的同质性,使许多高职大学生中存在一定共性的心理问题。个体之间由于问题的共通性而达到产生同情,进而互相交流和关爱,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群体进行集体教育,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学生共同改进、共同提高。除了共性的心理问题之外,还有的学生有特殊性问题或隐私性问题,这些问题是靠集体教育无法解决的,对此,要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个别指导[2]。
  (二)课程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课程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但是要达到良好效果,还需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自我修正能力。在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了科学的了解,明确了改进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者相互结果,是提高教育效率的必由之路。
  (三)日常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随机教育,指针对突发性问题,首先稳定学生情绪,再调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制定随机教育方案,开展系统性的干预、疏导、指导和治疗。为做好随机教育,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如对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调查,对重点教育对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以便于开展随机教育时有据可依,强化教育效果。
  结语
  在新形势下,构建高职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首先要整合教育资源,提供设施、师资、平台等保障;其次要完善内容体系,使教育体系功能齐全;再次,要构建科学的方法体系,确保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曾骊.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重构[J].职教论坛,2012,(29):62-64.
  [2]向凯,党喜灵.关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反思[J].职教论坛,2012,(5):60-61,64.
其他文献
学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人文素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近百年以来,学校体育教育人文性一直不被重视,人文向度严重缺失。该文从人文向度梳理了学校体育近百
移动卫星网络节点具有高度动态性,在进行拓扑构建会受到卫星服务时间、星间距离、星间链路剩余能量、带宽等信息资源的影响,最终带来网络资源消耗多和稳定性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拓扑生成算法策略。上述策略从链路特性出发构建代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的计算,然后在度的约束下,每颗卫星根据代价值分布式选择局部最优路径生成全局最优拓扑,构建过程综合考虑卫星各信息资源,提高了拓扑网络的合理性
【摘要】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1/d,14d为1个疗程,连续用2个疗程。结果 3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6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93.54 %。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葛根
摘 要:我校2015年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圆满结束,本次比赛延用以往的“同课异构”,但在课型上分“阅读系列”和“表达系列”,完全与两年一度的全国赛课接轨,这一变化真实地反应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全面展示。阅读课有精读和略读之分,表达课有口语交际和习作之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24位参赛教师的教学风格,可谓精彩纷呈,亮点多多:  关键词:语文教学;技能大赛;思考  一、语文课堂教学有了
提出了利用Mathematica对面天线的矩形口径场的辐射场强进行计算,求出辐射场的解析表达式,利用Mathematica的可视化功能实现辐射场强的可视化.由此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天线辐
根尖周病包括急性和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周病是指局限于根尖部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从病理上又分浆液性和化脓性根尖周炎。后一种,症状明显、病情严重,又称为急性牙槽脓肿。它可将化脓性炎症扩散到根尖周外间隙,引起间隙红肿、下脸水肿,影响视力。急性根尖周病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病人预后差,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而慢性根尖周炎,症状较轻,病程长,发展慢,常常形成瘘管,数月数年不愈。若形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利用实验数据,经过各种数学方法的处理、计算,可以总结出一定的物理规律.文章介绍了总结弹簧振子经验公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