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人 男,52岁.咳嗽、痰中带血10天.胸部增强CT示右下肺叶中心型肺癌,侵及右下肺静脉,完全阻塞,侵犯左心房,右侧胸腔积液,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2).超声心动图示自右下肺静脉延伸出团块样肿物突入左房顶部,大小2.2 cm×2.1 cm(左房前后径2.8 cm,占心房容量39.47%).骨扫描、脑MRI未见转移征象。
【机 构】
:
100029,北京,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100029,北京,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100029,北京,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100029,北京,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100029,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 男,52岁.咳嗽、痰中带血10天.胸部增强CT示右下肺叶中心型肺癌,侵及右下肺静脉,完全阻塞,侵犯左心房,右侧胸腔积液,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2).超声心动图示自右下肺静脉延伸出团块样肿物突入左房顶部,大小2.2 cm×2.1 cm(左房前后径2.8 cm,占心房容量39.47%).骨扫描、脑MRI未见转移征象。
其他文献
病人男,44岁.7年前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6年前因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接受溶栓治疗、置入下腔静脉滤网,并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3年前于外院接受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手术,症状较前缓解,但不明显,继续应用华法林。
大动脉炎是一种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多累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病变累及主动脉根部,包括主动脉瓣、冠状动脉和升主动脉壁[1]。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国内真正开展还不到3年.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镜下操作技术尚不熟练,对血管的处理心存忌惮.现总结我们关于血管处理的顺序、技巧及出血时处理的经验报道如下。
目的 比较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评分系统(SinoSCORE)和欧洲心脏外科手术风险评分系统(EuroSCORE)对中国人群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早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OPCAB病人资料来自中国心血管外科注册登记研究2004-2005年数据库,观察终点为术后院内死亡.分别用SinoSCORE和logistic EuroSCORE两种模型计算病人预计病死率,并与实际病
肺孤立性结节(SPN)是指影像学表现为位于肺实质内,直径小于3 cm,不伴肺不张或淋巴结肿大的孤立性、结节性病灶[1].影像技术发现的SPN可能是肺癌、转移癌或良性病变,60%~80%的SPN为恶性,其中50%为Ⅰ期肺癌[2],但SPN良、恶性的判定和处理方式仍存在困惑。
病人 女,60岁.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大汗,伴恶心、呕吐5 h.心电图显示V2~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4 mV.心肌酶轻度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4.5ng/ml,肌钙蛋白10.14 ng/ml).既往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病史28年,心房颤动病史23年,17年前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2年前有脑梗塞病史,遗留右侧肢体偏瘫.查体:房颤心律,心尖部可闻及2/Ⅵ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
2007年3月至10月,我们共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32例,其中儿童14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4~13岁,平均(8.9±3.1)岁;
病人男,65岁.食管下段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后8个月出现腹胀,不排便、不排气10天,伴呕吐胃内容物.外院输液治疗8天无改善.胸部CT检查示左胸腔内见肠管影,考虑左侧膈疝(图1、2).查体:全腹膨隆,压痛、无反跳痛.于2009年12月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胸腔内大量粪臭味脓性胸液,空肠、结肠脾曲及其系膜经食管裂孔胃右前方疝入胸腔;横结肠中段和结肠脾曲处分别见长约3 cm和5
目的 通过对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VATS肺叶切除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期间连续完成的256例VATS肺叶切除病例,其中男140例,女116例;年龄18~86岁,平均(58.6 4±13.8)岁.对其一般资料,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随访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5例完成VATS肺叶切除,21例中转开胸(8.2%).23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of the pleura,SFTP)是一类临床上较少见的间质细胞肿瘤,80%为良性.现总结我们自2000年6月到2008年9月胸腔镜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21例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