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课标卷Ⅱ作文满分借鉴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samu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再现
  扫除腻粉呈风骨
  一考生
  时下,人们喜欢美容,买贵重的化妆品。一项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会化妆的女性平均收入往往高于不化妆的女性,而且显得更聪明。所以,化妆的女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女人一定会化妆,一定会更注重仪容仪表。爱化妆是爱美之心的表现,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只注重这外在的“浅碧深红”,而忽略了内在的“芳香馥郁”,岂非本末倒置乎?
  李清照写桂花时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不错,“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年代确实离我们远了一些,不施粉黛想清新脱俗的女子也不多见了。但我也认为,每天化一点淡妆不仅会让自己的心情变好些,也美化了外人眼中的风景,何乐而不为呢?但仅仅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施粉描眉,翘首弄姿,“妖艳”惑众,而内里却“空空如也”,岂非俗不可耐?因此,表里如一,内外兼修,才能芳香馥郁,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极品”。
  艰苦朴素是一种美,但绝不是不修边幅;适当的修饰而不妖艳,这样才可以被世人接受。一个人无论是居家,还是立足社会,都应有责任和担当精神,才能顶天立地,堂堂正正活出真我。而不是为别人活着,不是为别人的关注而活着。巴金说过:“人不是为了吃米而活着。”那么除了吃、穿、住以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恰如恩格斯所言:“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不凡气质,舍弃行尸走肉般的“空皮囊”,就“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人有了精气神,往往就敢于担当;当然,有了精气神,外表自然就光鲜多了,何须施粉抹脂?精气神是最好的化妆品。
  外在之美亦不可少。可以设想,如果某公司招聘员工,在笔试成绩相当的情况下,面试官是选择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颓废者,还是选择精心修饰、令人心情大悦的朝气者?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紧靠外在修饰是不够的,因为金玉其外,缺少涵养、文化和能力,就是缺少内在之美的底蕴,这样的人能走多远,令人怀疑。因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能留得住的只是“芳香馥郁”的能力和魅力。
  内在修为是必需的。鲁迅说得好:“扫除腻粉呈风骨,退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先贤圣哲倡导清水芙蓉,因为天然去雕饰是另一种美,而且美得适度,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恰到好处。残花香犹存,蜂蝶恋旧枝。德行、品格与学识能力等综合起来,“自是花中第一流,何須浅碧深红色”呢?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果不想被社会淘汰,就跟上时代步伐。人前举止谈吐得体,人后增强自身内蕴,今朝之少年必在时代大潮中收获“花中一流”。
  满分分析
  1. 思维辩证,以意取胜。文章开头引用英国科学家的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中心论点,并能结合李清照描写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诗句,表达分析“浅碧深红”的原因,论述与“天然雕饰”间的关系,引人深思。文章思想深刻,贯穿于全篇的是作者对外表美与内心美的辩证分析,是对当世现象进行的剖析,有独到特色。行文中所用名言都辩证和顺应文意而为,特别对华而不实的分析,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2. 精心选材,合理运用。文章直接引用鲁迅诗句作为标题,准确而有内涵,富有古典文学韵味,一开始就从众多直白平庸的作文标题中脱颖而出。在论证过程中适时引用名言素材,使文章有思想,有文采。在古今素材的穿插中,在散文般的语言与对当下现实的紧密观照下,自然极富感染力。
  3. 结构缜密,逐层深入。文章采用引、议、联、结的形式,开篇运用英国科学家的“实验结果 提出观点”模式,结合自身的感悟思考,然后过渡延伸分析,主体部分采用“引用 分析”方式。从注重外表华丽的辩证思考转而深刻透析品质修养的重要性,结尾运用“名言名句 收束全文”模式。章法有序,层次分明。
  4. 引用丰富,语句凝练。本文多次引用流传很广的名人名言,直接进入主题,有说服力,如巴金、恩格斯、鲁迅等名人名句,有说服力。词句锤炼,从李清照的诗句出发,并对诗句进行分析,鞭辟入里。议论性语言色彩浓重,作者善于将叙述语言的简练与议论语言的精辟融合起来,三言两语,就交代清楚了内在美的重要内涵,体现了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作者擅长引用名言,首尾呼应,结尾论证自然到位,名句分析精彩。
  写作借鉴
  引用名言是议论文或记叙文写作中常用的笔法。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能为作文增色添彩,锦上添花。
  引用名言警句作文章标题,可使标题更醒目,吸引读者,富有艺术色彩;将名言名句作为文章的论点往往能开宗明义,会使文章观点鲜明,有说服力;在论述中引用名言名句作论据,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作文中运用名言名句的首要原则是贴切,即切合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或有利于证明自己的观点;其次,在作文中运用名言名句要准确,就是要在内容上恰到好处,必须能与文章内容契合无间,水乳交融;在作文中运用名言名句的原则之三是新颖,杜绝陈词滥调,要尽量选用那些富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的名言。遵循贴切、准确、新颖的原则,根据写作需要灵活、恰当地加以选择和运用。不可“捡到篮里都是菜”。切忌为引用而引用,否则就有画蛇添足之嫌。
  此文多处引用,彰显了考生素材的丰富程度,开篇引用材料中李清照诗句,提出问题;第2段引用李白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对比分析问题,表明外表华美与品质修养有别,接下来引用巴金名言与恩格斯的经典看法,评价内心品质的重要性;文章结尾处引用鲁迅诗句与宋玉名句,阐述内修的适度,并由此收束全篇。总而言之,引用方式多元,引用准确,深刻分析名言,既可表现考生积累之厚重,也能充实文章内蕴,增强语言表现力和文章说服力。
其他文献
1. I have had the good___________to have three excellent teachers in my life who have made what I am today.  A. choiceB. conditionC. experienceD. luck  2. Out of sympathy for the homeless children he
1  快到六点的时候,汪路特意瞟了一眼斜前方工位上的陈灵。她正在整理文件,看样子,不一定能准时下班。那太好了,就是今晚,汪路对自己说,一定要鼓起勇气,要跨出第一步。  老天也在帮他。六点一到,同事们呼啦啦站起来,涌出办公室。陈灵果然还端正地坐着,把文件分类,又处理表格。楼外天光渐暗,汪路只看得到她的一小半侧脸,被电脑屏幕的光勾勒出了莹莹的线条。  过了半小时,陈灵才站起来,活动了下脖子。  于是她
将数学方法应用到经济问题上的研究方式由来已久。许许多多数学与经济相结合的成功案例,使得人们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倘若从本科阶段就培养既懂数学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在经济专业的研究上会不会更有优势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不少高校开始兴办数学经济班,如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  由于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数学与经济这个交叉专业没有统一的名称,有的叫“数经班”,有的叫“经数班”,每个学校的开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
据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估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废旧纺织品累计产生量达1.4亿吨,纺织品的年消耗量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但目前回收利用率却不足10%。  目前,废旧纺织品大多被当作垃圾进行填埋或者焚烧。纺织品很难降解,填埋会长期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低温燃烧容易产生二噁英,高温焚烧会产生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据统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我
照片上是一个女孩子,穿着一身绿色的迷彩服,双手将一份朗诵稿举至胸前,双脚摆成“丁”字形,腰板挺得笔直,一双大眼睛紧紧盯着那张稿纸,嘴巴微微张开,念念有词。  父亲指着这张照片对我说:“我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受到你身上焕发出的那份自信与专注的气息。”他的目光没有从照片上移开,“前几天我就猜测是你的老师为你争取了这个机会,让你在军训的开营仪式上朗诵。这才得以在你熟悉朗诵稿时为你拍下这张照片。”  父亲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杂志开展一项名为“成功者的脚步”的专题调查,根据读者投票情况,总结了成功者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特点:  ①胸怀理想,志存高远;②心有定力,行不偏移;③与书为伴,視野开阔;④敢于突破,勇于创新;⑤喜欢提问,有所怀疑;⑥反思自我,不断超越。  上述内容,肯定会引发你对人才成长、事业成功、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思考。请以“成功者”一两个方面的特点为基础,选
药童  炉上的火正旺,药童手持蒲扇,愣愣地看着炉上的陶罐发呆。  一开始只是偶尔冒几个泡,但很快水就开始翻滚,然后沸腾了起来。药童呆呆地看着用来煎药的陶罐,仿佛透过它灰扑扑的外壳看到了其中循环流动的药液。那是一种对流的现象,药童不自觉地想,可是下一刻他又烦恼起来。  他知道药里有毒,也很清楚这个药是准备献给汉平帝刘衎的。因为他是王莽身边最亲近的侍童。  我竟然来到了汉朝!他暗自骂道,这次多半是回不
[文题展示]  冤家也能路宽  [命题分析]  第十三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7年—2018年)的总主题是“感恩,与青春同行”。应该说这个主题在当前的社会形势和教育环境下,是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诚如本次《作文大赛命题方案》所言:“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因为感恩,让我们的青春美丽绚烂。”“在我们成长的青春岁月里,如果没有阳光,就
今年的高考作文,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也一度在网络上引起了许多非议。甚至有观点认为,这哪里是作文,分明是政治解读,因为政治色彩太浓,严重违背了作文的初衷,而且思辨弱化,顺向思维主导写作,根本没有可以发挥的空间,完全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前两年大受好评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再次没落,等等。  今年的高考作文果真如此不堪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从形式上来看,今年的作文要求显性的任务指令依然很明确:装文章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