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创造性到创造性劳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目标

来源 :山东工会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y6821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劳动是通过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最终创造或改进某种产品、技术、方法、思想、理论的过程.根据人类劳动形式的历史逻辑演变,创造性劳动可以划分为创造性生产劳动和创造性非生产劳动两种类型,具有能动性、实践性、独创性、累积性的特点.高校劳动教育应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通过劳动思想教育、劳动实践锻炼和劳动技能培育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从事创造性劳动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大学生完成相关专业工作的创造性劳动能力.
其他文献
韩保江在2021年7月21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首先它不仅包括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
期刊
内蒙古青城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是我区在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国有资本运营企业。企业在推进构建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国有资本“监、管、营”三级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加强企业党建工作贯穿于公司依法治企全过程,是持续发挥国有资本运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保障性、先导性作用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
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牧民的生态福祉.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治区发改委”)于2020年7月,通
期刊
家庭互动模式存在显著的代际传递性特征,良性家庭互动模式在代际传递中对家庭功能的实现、家庭的正常运转起到助推作用,而不良家庭互动模式一旦进入代际传递便会将家庭代入一个恶性循环,致使家庭问题在无休止的代际叠加中发生裂变,严重破坏家庭结构,阻碍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以鲁北平原滨州市部分家庭为例,通过个体视角的自我认知提升与自我赋能,以及系统化视角的结构家庭治疗法、模仿与社会学习等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力图解决不良家庭互动模式在代际传递中的消极影响,降低代际间的辐射效应,进而推进现代家庭的和谐构建。
从不当解雇保护理论来看,我国不当解雇的学理内涵不够明晰,现有不当解雇保护制度缺乏对不当解雇的直接规定,且存在解雇事由清单化、相关法条规定缺失(如缺乏禁止反社会性不当解雇的规定)、救济措施适用不当、工会保护存于表面等缺陷。考察德国不当解雇保护的立法规定,借鉴其以《解雇保护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体系,可对完善我国不当解雇保护的立法规定、法律救济和规范监督有所助益。具体而言,应构建体系范式,明确解雇事由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实体性规定和程序性规定,加强反社会性不当解雇的立法保障和司法救济;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根据不当解
疫情对各国公共卫生事业提出挑战,同时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部分短板.尤其对冲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人身权利保障,存在行为与言语暴力侵害生命健康权、配套措施不足与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用三个“必然要求”概括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三个“必然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事关党的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为我们抓好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效力制度得以建立,不过其设计显得过于僵硬,并且严重背离了合同法的一般原理。我国劳动合同效力制度的完善路径大致如下:遵循合同效力制度的一般性,同时保持劳动合同效力制度所应有的特殊性,实现二者的统一。针对前者,要在倾斜保护劳动者的基础上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建立一个评价劳动合同效力的多元体系,即涵盖有效、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四种情形,并在此基础上,对判断劳动合同效力状态的事由进行重新整合;针对后者,要限制可撤销劳动合同的适用,对代理问题进行特殊处理,通过强化法律责任和
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完善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完善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重新审视党对教代会工作的新要求,彻底厘清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制度与实践面临的新挑战,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教代会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通过准确把握时代内涵、加大制度供给和强化主体赋能,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总要求与教代会改革创新任务深度融合,提高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教代会改革创新的动力与效能。
在习近平总书记7000多字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坚持”一词出现了31次,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坚定信念和执着精神。坚持,意味着不动摇、始终如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做到坚持,是因为他们始终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