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食品质量 与安全课程设计》课程达成度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食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o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针对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项合格性评价,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通过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成果导向教育(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OBE理念遵循反向设计原则,即从需求出发,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课程支撑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促进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以及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也是OBE理念实践的重要环节。
  《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设计》是高等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OBE理念,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设计》课程达成度评价进行了探究,通过分析该课程可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确定课程目标并建立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矩阵,围绕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学习活动与观测点、课程考核方式,进一步构建课程达成度评价方法,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做出评价,并提出改革措施,以期通过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分析
  为了更好地支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着力于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对《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中规定的12条毕业要求进行了细化,形成了37个指标点。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建立了该课程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确定了该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的权重系数。
  《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设计》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及相应的权重系数如下所示:
  毕业要求指标点3.3——能够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方法和技术,针对食品原料和加工工艺特性及产品类型,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工艺进行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权重系数为0.3。
  毕业要求指标点3.4——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评价设计方案可行性。权重系数为0.2。
  毕业要求指标点5.3——能够开发或选用专用现代工具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具体、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模拟与预测,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权重系数为0.3。
  毕业要求指标点12.2——具有能够自主学习以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科技和行业的发展。权重系数为0.2。
  二、课程目标确定
  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分析
  课程目标可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是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建立该课程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之后,课程组确定了《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设计》的课程目标,建立了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矩阵。
  课程目标1——使学生能够针对食品原料和加工工艺特性及产品类型,对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工艺进行设计。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3。
  课程目标2——使学生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评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4。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绘图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具体、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与预测,以便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完成食品设计任务。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5.3。
  课程目标4——培养学生具备食品质量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勤于思考、富有探索精神、乐于创新,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2.2。
  三、圍绕课程目标的
  课程学习活动与观测点设计
  传统教育模式下,本课程设计的课程目标无需具体明确相应学习活动的支撑关系。但是基于OBE理念教育模式,需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成果的获得。为此,课程组设计了《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设计》学习活动、观测点及其与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如表1所示。
  四、课程考核方式设计
  《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设计》课程达成度评价分课程设计草稿、课程设计说明书和课程设计图纸三部分,各占成绩的20%、50%和30%。
  课程设计草稿包括设计内容完整性、设计内容真实性、设计内容准确性,权重系数分别为0.40、0.40、0.20;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选题、项目可行性分析、工艺设计与论证、物料衡算、设备选型、车间平面布置、执行标准、专业表达规范性,权重系数分别为0.05、0.05、0.20、0.20、0.20、0.20、0.05、0.05;课程设计图纸包括全厂平面图、车间平面图、工艺流程图,权重系数分别为0.30、0.30、0.40。
  五、课程达成度评价方法探索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OBE理念和《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设计》课程特点,我们探索了该课程达成度评价的计算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统计年级每位学生该课程各观测点的分数,并计算该课程的年级平均分;(2)基于课程目标与学习活动和观测点的对应关系及相应的权重系数,计算各课程目标每位学生的分值,并确定年级所有学生该课程目标考核的平均分;(3)比较课程目标考核的平均分与该课程的年级平均分,确定该课程目标的达成效果;(4)计算各课程目标对应的各观测点的考核平均分,分析课程目标未达成的具体原因,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六、改革措施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OBE模式中的持续改进理念,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设计》课程达成度评价所反馈的信息,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认真反思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以期通过动态调节和设计教学活动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丰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在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中加大食品工厂设计的案例分析,通过案例来讲授如何进行选题、可行性分析、工艺设计与论证、物料衡算、设备选型、车间平面布置以及产品需要执行何种标准等,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改进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围绕“新工科”建设的路径,积极开展《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设计》“第二课堂”。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学习,或邀请食品企业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食品工厂的厂区设计、工艺设计以及车间布置,增加学生对课程设计的认知。推行校内教师和校外企业导师联合指导课程设计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具体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丰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内涵。
  优化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在目前的考核方式基础上,增加答辩环节,以PPT汇报的形式陈述课程设计成果,并回答指导教师的问题。这一考核过程既是对课程设计内容的梳理,又能锻炼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
  基金项目: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分会2020年度课题(QGJY2020081)。
  作者简介:孙娜(1988-),女,山东济宁人,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蛋白质资源开发与利用。
  *通信作者:林松毅(1970-),女,辽宁庄河人,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功能与营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及新教材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就成了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整本书阅读能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正本的经验和方法,提升鉴赏研究的能力和思维,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本文以《红楼梦》阅读为例,立足于一是从小说的回目设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阅读;二是从阅读方法,如精读与细读、批注阅读、质疑
道可道,非常道  《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著的一部笔记,里面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与臣下赵普的一段对话。太祖问:“天下何物最大?”赵普没有马上回答,一直在深思熟虑。在太祖的追问下,赵普答道:“道理最大。”  赵普说这天下道理最大,说得真好。抗日战争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迁到昆明,合并为西南联大,龙云是当地最高行政軍政长官,按说是“最大”了。他向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说情,想让自己的孩子读西南联大,结果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