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高一学生来讲,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他们一生中关键时期,引导得当,不仅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利于现代汉语的学习,更能够持续、深入地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然而文言文教学在当下的处境之艰难,大多数一线教师基本都有体会。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常用句式等古汉语知识,一直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如何有效开展高一文言文教学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字】文言文 高中语文 教学
一、引言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无数的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传唱千古,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可到了今天,文言文却成为莘莘学子口中的青橄榄,虽口留余香,但咀嚼之苦却难以忘却。笔者曾在三届高一新生中做过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0%的同学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问及不感兴趣的原因,“难懂难记不实用,考试让人最头痛”也许是最好的概括。诚然,文言文学习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排除这一客观因素,弊端重重的课堂教学也绝对难辞其责。
二、文言文教学意义
文言文是高中生接近传统最直接的载体,应最大限度在“学文”与“立人”的双重责任之中发挥作用。文言文简洁、优雅,有着独特的句法、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这些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魂所在,凭着既有的认知结构和对母语特殊的情感体验,学生进入高中,走进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能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并且“中学是人一生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中学所学习的古文,差不多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著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非常高的,正确有效地学习这些作品,有助于学生基本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三、高一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学观念滞后。高一文言文考试主要还是考察词义和翻译,大部分老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课堂上,仍采用的是逐字逐句串讲的基本教学模式,课堂还是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上,与学生的“对话”和教学互动很少。
2.文言素养缺失。文言文记录的是古代人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课文所选的篇章在体裁上多是讲述历史事件的史传文学;还有一些表达思想哲理的抒情散文、政论文,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生活的年代背景有着很大的差距,抒发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所以,当学生在缺乏时代背景和文言素养的条件下,必定会产生不理解、不愿学的畏难情绪。
3.重“言”轻“文”。把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落实在实词虚词和语法知识上,重视“言”;而对文言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性理解和欣赏不足,文言文的文学魅力就这样被无声地剥夺了。学生难以理解其艺术价值,甚至怀疑其存在的价值。
四、高一文言文教学探索、实践
1.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真正体味到。好学之乐”。要激发兴趣,方法是多样的。找到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文言文与现代社会相隔很远,但其中有许多元素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老师要找到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激发学习的热情与乐趣。文言文中的抒情诗很多都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动相似的情感体验。
2.重视诵读,培养语感。文言文教学不能单纯地进行词语解释和句子的翻译,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培养与训练,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用心领悟,才能获得丰富的文言语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处理好句中停顿,把握好诵读的节奏、速度、语调和语气,最终做到有表情地诵读、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体味文句意蕴、并初步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3.教会文言文学习方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授之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之以渔,重心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从而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伟大理想。“鱼济一次,渔济一世”,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要注重教给学生一把歼启古代诗文阅读之门的“金钥匙”,使其能够终身在中国古代经舆文化海洋里自由遨游。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生课后能自行归纳梳理,能联系旧知识,推知新知识,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思维习惯中学会思考,并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既要学言,也要学文。言是文章的语言材料,文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灵魂,没有文,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很注重词语教学,为了理清词句,大多采取逐字逐句的串讲法,似乎文章仅仅是文言词语的堆砌,即使一些所谓的分析,也仅仅是附带着对文章内容粗略的梳理,这种有言无文,没有灵魂的教学有诸多弊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的工具, 二是接受文学遗产,三是了解现代文学的文言成份。”
参考文献:
[1]唐连根.略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 2011(09).
[2]周茜.浅谈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J].剑南文学. 2011(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港中学)
编辑/李文亮
【关键字】文言文 高中语文 教学
一、引言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无数的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传唱千古,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可到了今天,文言文却成为莘莘学子口中的青橄榄,虽口留余香,但咀嚼之苦却难以忘却。笔者曾在三届高一新生中做过相关的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0%的同学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问及不感兴趣的原因,“难懂难记不实用,考试让人最头痛”也许是最好的概括。诚然,文言文学习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排除这一客观因素,弊端重重的课堂教学也绝对难辞其责。
二、文言文教学意义
文言文是高中生接近传统最直接的载体,应最大限度在“学文”与“立人”的双重责任之中发挥作用。文言文简洁、优雅,有着独特的句法、表达形式和语言风格,这些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魂所在,凭着既有的认知结构和对母语特殊的情感体验,学生进入高中,走进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能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并且“中学是人一生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中学所学习的古文,差不多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著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非常高的,正确有效地学习这些作品,有助于学生基本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三、高一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学观念滞后。高一文言文考试主要还是考察词义和翻译,大部分老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课堂上,仍采用的是逐字逐句串讲的基本教学模式,课堂还是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上,与学生的“对话”和教学互动很少。
2.文言素养缺失。文言文记录的是古代人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课文所选的篇章在体裁上多是讲述历史事件的史传文学;还有一些表达思想哲理的抒情散文、政论文,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生活的年代背景有着很大的差距,抒发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所以,当学生在缺乏时代背景和文言素养的条件下,必定会产生不理解、不愿学的畏难情绪。
3.重“言”轻“文”。把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落实在实词虚词和语法知识上,重视“言”;而对文言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性理解和欣赏不足,文言文的文学魅力就这样被无声地剥夺了。学生难以理解其艺术价值,甚至怀疑其存在的价值。
四、高一文言文教学探索、实践
1.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真正体味到。好学之乐”。要激发兴趣,方法是多样的。找到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文言文与现代社会相隔很远,但其中有许多元素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老师要找到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激发学习的热情与乐趣。文言文中的抒情诗很多都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动相似的情感体验。
2.重视诵读,培养语感。文言文教学不能单纯地进行词语解释和句子的翻译,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培养与训练,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用心领悟,才能获得丰富的文言语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处理好句中停顿,把握好诵读的节奏、速度、语调和语气,最终做到有表情地诵读、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体味文句意蕴、并初步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3.教会文言文学习方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在对学生授之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之以渔,重心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从而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伟大理想。“鱼济一次,渔济一世”,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要注重教给学生一把歼启古代诗文阅读之门的“金钥匙”,使其能够终身在中国古代经舆文化海洋里自由遨游。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解读,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生课后能自行归纳梳理,能联系旧知识,推知新知识,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思维习惯中学会思考,并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既要学言,也要学文。言是文章的语言材料,文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灵魂,没有文,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很注重词语教学,为了理清词句,大多采取逐字逐句的串讲法,似乎文章仅仅是文言词语的堆砌,即使一些所谓的分析,也仅仅是附带着对文章内容粗略的梳理,这种有言无文,没有灵魂的教学有诸多弊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的工具, 二是接受文学遗产,三是了解现代文学的文言成份。”
参考文献:
[1]唐连根.略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 2011(09).
[2]周茜.浅谈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J].剑南文学. 2011(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港中学)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