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名篇字词考释二题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ags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读唐诗,发现许多注本对唐诗字词的注释多有不当。今举两例,或为前人专著和语文辞书所未释,或被望文生义地曲解,释而未当。
  
  一、“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忽如”应释为“好像”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被视为名句而历代传诵。《历代诗词名句辞典》(作家出版社)注释为“这两句是形容夜里下大雪,使人觉得好像忽然在一夜之间,春风已经吹了起来,使得那千千万万的树枝上开满了雪白的梨花似的。”《诗词曲名句辞典》(汉语大辞典出版社)注释为“好像一夜之间春风忽然来到,是千万棵树上开满了梨花。”
  至今看到的此诗注释的多数版本中对于“忽如”一词都是避而不谈,只是在鉴赏部分对这一句加以分析,如《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唐诗今译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真好像一夜之间忽然有春风吹来,你看那千数万树满是梨花在盛开。”《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忽然吹过,满山遍野千万棵梨树,绽放出无数雪白的花朵。”《千家唐宋诗词》(上海古籍出版社):“晶莹的雪花落在树上,仿佛是经一夜春风吹拂,千树万树上忽然绽开的梨花。”《唐诗精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这头一场雪来得又大又突然。”而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选》干脆没有注解。不管是春风忽然吹过或是白雪忽然下起还是梨花忽然绽开,总归是把“忽如”错译为“忽然好像”了。
  笔者认为“忽如”义为“好像”或“犹如”。
  “忽如”一词最早见于《古诗十九首》:“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两句意思是说在人世间生活就好像是远行的旅客一样。“忽如”意为“好像”。
  “忽”,《说文》:“忘也。从心,勿声。”《广雅·释诂三》:“忽,轻也。”即“不重视,忽略”之意。忽略了就不清楚了,故“忽”引申为“好像”。“忽”当“好像”讲的词语很多,如:“忽似”意为“恍若,好像”,“忽若”意为“恍若,好像”,“忽怳”意为“似有似无”。
  “如”,《说文》:“从随也。从女从口。”段玉裁注:“从随即随从也。”随从什么就会依照什么,依照什么就会像什么,故“如”引申为“好像,如同”。如“如许”意为“似这般”,“如应如响”意为“十分灵验”。
  “忽”“如”义同,二字连用,当为双音节并列式复合词,意为“好像”。此类用法还有很多,如上面提及的“忽似”“忽若”“忽怳”等。虽然各种大型辞书都没有“忽如”这一词条,但“忽如”一词在历代诗歌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唐诗中比比皆是。例如:
  曹邺《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自小不到处,全家忽如归。”
  孟浩然《夕次蔡阳馆》:“听歌知近楚,投馆忽如归。”
  杜甫《览物(一作峡中览物)》:“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
  另外,在岑参的其他作品中也有“忽如”意为“好像”的用法:
  岑参《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仰望浮与沉,忽如云与泥。”
  岑参《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
  “宝塔凌太空,忽如涌出时。”
  以上五例中的“忽如”均意为“好像”。因为“忽”在现代汉语中常当“忽然”讲,所以人们就容易不自觉的“以今释古”,把“忽如”释为“忽然”了。
  
  二、“床前明月光”的“床”应解为“井上围栏”
  
  李白的《静夜思》妇孺皆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今学者注李白诗,对“床”多不注,既不说“床”是卧具,也不说它是坐具,而在解析中却随便发挥。
  比如,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就这样解释:“这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显然,释者认为,床在屋里,不是指坐具,便是指卧具。
  马茂元先生的《唐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也不注“床”字,而在“评”中却这样写道:“诗从一个错觉引起,床前一片银霜,知是夜深人静时。看见这‘霜’,则分明长夜无眠。”马氏的解释,显然是指睡觉的床。但不知他怎么能肯定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看见“霜”;更不知看见“霜”,为什么就“分明长夜无眠”。恐怕这都是想当然。
  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更是一字不注,一字不解。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唐诗精华》,对“床”也不加注释,只在解析中写道:“……忽见床前地面上—片白色,由于‘无意注意’,猝然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像是下了一层霜,稍一定神,才看出原来是月光洒在地上。”文章断定李白“猝然不能做出准确判断”,不知有何根据;恐怕认为“疑”是怀疑的意思了。但对“床”是什么,仍然只字不提。
  总之,我所看到的唐诗解释,对于“床前”均说不清楚。人们的问题是:首先,“床”指什么?其次,床在哪儿放着?最后,如果床在屋里,人也当在屋里;人在屋里“举头”,看到的应是屋顶,怎能望到明月?
  这些问题解决不了,既难了解诗人的情感,更难体会诗的意境。所以,只有弄清“床”指什么,才能领会全诗。
  《汉语大词典》解,“床”同“牀”。它的第四个义项分明这样写道:“井上围栏。”而且引了《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绠汲寒浆。”还引了李贺的《后园凿井歌》:“井上辘轳牀上转,水声系,弦声浅。”另外,很多唐代诗文中的“床”也当“井上围栏”讲,且就写作“床”而其非异体字“牀”。如,李白的《长干行》中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其中“床”就是“井上围栏”之意。
  原来,“床前”应是庭院的井栏前。
  我认为,这天是月明之夜,诗人在庭院里散步。突然发现井栏前面一片白色,好像(疑,应解作好像,不能解作怀疑)下了霜一样。诗人意识到这是月光所致。于是他先抬头望望明月,接着低下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样讲,不仅字字有据,避免了主观臆断,而且使庭院、井栏、天空、月光、诗人……融合在一起,构成一种静谧、清冷而又和谐统一的意境,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远在异乡、触景思乡的情感。
  
  (通讯地址:010051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
其他文献
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由于袁可嘉先生的长女袁晓敏刚才在电话里告诉我袁先生逝世的消息,我现在才来写一点对于袁可嘉先生的追思文字,而这时离袁先生的病逝已经两个月了。 For
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在推进安全高效开采、清洁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通过发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与绿色开采技术,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排放,促进了
1993年养殖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发生了暴发性流行病,经人工感染和电镜观察,证实是由杆状病毒引起的。病虾活力差,体色暗淡或微红,头胸甲上有浅黄色至白色的斑点,头胸甲与表皮不粘连,容易剥离,血淋
1981年12月28日,我因撰写老师、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的传记而去拜访著名历史学家谢国桢先生。谢先生是宗先生的老友,但他已多年未见到宗先生,因此听我谈到宗先生的近况,十分高兴。他同我谈了一些他所了解的宗先生过去的情况。谢先生给我的印象是精明、爽快、重感情,有着惊人的记忆力。  谢先生十分高兴地取出1979年冬在苏州旧书店中购得的《宗月锄先生遗著八种》一书。他告诉我,当他了解到白华先生是宗月锄先生后
指 标 单 位 本年完成 上年同期 比上年增减%一、运输1、货运量 其中:煤炭运量 晋煤外运2、货运周转量3、客运量4、旅客周转量5、换算周转量6、货运机车日车公里7、货运机车
清初诗坛,由“天聪命笔”的帝皇诗群、皇子贝勒们的朱邸诗群和科举入仕者的纱帽诗群组成了庞大的庙堂诗歌集群,严重地影响并改变着诗界格局,导引诗风走向御用化、贵族化、翰
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Richardson),俗名黄腊丁、黄鳍鱼、缺丝、缺嘎呀子等,古称鲿。黄颡鱼具有分布广、产量大,且肉质嫩、少细刺、含脂肪多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
20 0 0年 5月 2 8日 ,西安南京铁路西安至合肥段开工动员大会在陕西省蓝田县灞源东秦岭铁路隧道口的工地隆重举行。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副部长蔡庆华、中央企业工委副书记郑斯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指数报告,7月份国内钢铁行业PMI指数为41%,环比回升3.6个百分点。这一指数于上个月创出2008年1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后,触底
我国第一条电气化快运专线秦沈铁路的关键设备——铁道部 6 0 kg m38号道岔 ,2 0 0 0年 5月 13日在山海关桥梁厂通过了铁道部组织的技术鉴定。该道岔直线通过时速达 2 50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