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通往智慧之城的钥匙,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有助于提高美术活动的教学效率。如果幼儿对所学内容充满好奇心,则会使教学活动受到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相反则会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幼儿处于兴趣培养的初级阶段,具有较强的开发力和可塑性,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采取恰当灵活的方法与策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探索兴趣,从而培养创新人才。只有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教学,才会使孩子们所喜爱并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得到全方位发展。
一、首先从幼儿的生活开始寻找。
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认为,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他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生活,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丽。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就不在于教会孩子美术绘画的技巧,而在于侧重在于引导孩子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运用幼儿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孩子们自己的热情。
在教授绘画中,我尝试从孩子们的生活找起,选择那些能唤起孩子已有经验的物体作为学习绘画的教材,使孩子们更容易也更愿意去表现和表达。在小班时,我们主要辅导幼儿给我们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涂色,在中班时我们选择绘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房子、蝴蝶、瓜果等,现在在大班我们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选择如《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等作为素材让孩子进行绘画活动。在绘画中表达的内容是孩子生活中的东西,这样就比较容易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更能吸引孩子的主动参与。
线条是比较抽象而又单调的"语言",那么,简单的线条为什么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这样的答案我就让孩子到生活中自己寻找!这样一来,孩子们也有动力来研究如何画线条。孩子们发现太阳的光就是线,电话线也是线,由此孩子经常自己命名线条,如:太阳线、电话线等等,由于有了这些不同的线,孩子们对于绘画也是格外的有兴趣,所以,我们必须变"抽象语言"为"具体语言",实施在教学中就是过程的情景化。
二、 其次多注重材料的投放。
美术教学材料的投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利用废旧材料,使其变得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材料可以激起孩子们的活动爱好,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四周的任何事物都有着广泛的爱好,但爱好是短暂的,很轻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我们幼儿园大多数条件有限,便可以充分发挥废旧材料的作用,让孩子直接参与搜集,这样更能激起孩子们创作的灵感。
有一次,我让孩子们到区域活动中往玩,大多数的孩子选了美术区域,就是由于那里材料多,可以供孩子们自由选择,记得那次,孙浩宸小朋友先往用米粒粘了一幅很漂亮的画,我就问他:“你为甚么会选择粘米粒画”,他说:“由于这是我带来的,在家的时候我就想好怎样用了。”可见,孩子们自己参与搜集的材料,更能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到达料想不到的效果。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重视幼儿的爱好,但不能忽视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根据幼儿不同爱好“点”需要投放材料,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孩子不同的能力、爱好应用小组的方式使幼儿对事物更进一步的了解,从个体到小组,教师有更多的时机辅导一般孩子,让能力强的孩子更进一步的思考探索,能力弱的孩子得到教师的辅导、帮助。从个体到小组,幼儿的爱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教师关心的角度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少数孩子对事物的感兴趣到大部份孩子对事物的感兴趣,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激起幼儿延续探究。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寻求实质的有效教学,进步幼儿的活动爱好,更要进步自己本身的文化素养,还孩子一个天真烂缦的童年。
三、最后从老师的评价上发现问题。
师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手工做的不好的,画面单调、模仿不象的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去完成。在张贴展览作品时只展览画的做的象的、整齐的,而从来不展览差的,这样只能是打击那些所谓画的差的幼儿,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美术热情。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通过勾画花纹,涂色时的挥笔,体验如何大胆。当他们的作品完成以后,同样给予肯定,在老师赞许的目光中,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功、喜悦和自豪,从中获得了满足,建立了一定的自信。
幼儿美术教育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美术特点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完全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幼儿的生活本来就和艺术融为一体的。因此,幼儿园美术教育离不开幼儿生活,应该渗透于幼儿生活世界之中,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教师要重视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以有趣的情境引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好感,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吸引幼儿的美术热情,用尊重增强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的自信心和積极性,引导他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乐于走进美术世界,感受艺术的魅力。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优化,教师教的轻松,幼儿学得愉快。
一、首先从幼儿的生活开始寻找。
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认为,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他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生活,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丽。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就不在于教会孩子美术绘画的技巧,而在于侧重在于引导孩子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运用幼儿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孩子们自己的热情。
在教授绘画中,我尝试从孩子们的生活找起,选择那些能唤起孩子已有经验的物体作为学习绘画的教材,使孩子们更容易也更愿意去表现和表达。在小班时,我们主要辅导幼儿给我们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涂色,在中班时我们选择绘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房子、蝴蝶、瓜果等,现在在大班我们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选择如《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等作为素材让孩子进行绘画活动。在绘画中表达的内容是孩子生活中的东西,这样就比较容易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更能吸引孩子的主动参与。
线条是比较抽象而又单调的"语言",那么,简单的线条为什么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这样的答案我就让孩子到生活中自己寻找!这样一来,孩子们也有动力来研究如何画线条。孩子们发现太阳的光就是线,电话线也是线,由此孩子经常自己命名线条,如:太阳线、电话线等等,由于有了这些不同的线,孩子们对于绘画也是格外的有兴趣,所以,我们必须变"抽象语言"为"具体语言",实施在教学中就是过程的情景化。
二、 其次多注重材料的投放。
美术教学材料的投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利用废旧材料,使其变得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材料可以激起孩子们的活动爱好,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四周的任何事物都有着广泛的爱好,但爱好是短暂的,很轻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我们幼儿园大多数条件有限,便可以充分发挥废旧材料的作用,让孩子直接参与搜集,这样更能激起孩子们创作的灵感。
有一次,我让孩子们到区域活动中往玩,大多数的孩子选了美术区域,就是由于那里材料多,可以供孩子们自由选择,记得那次,孙浩宸小朋友先往用米粒粘了一幅很漂亮的画,我就问他:“你为甚么会选择粘米粒画”,他说:“由于这是我带来的,在家的时候我就想好怎样用了。”可见,孩子们自己参与搜集的材料,更能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到达料想不到的效果。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重视幼儿的爱好,但不能忽视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根据幼儿不同爱好“点”需要投放材料,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孩子不同的能力、爱好应用小组的方式使幼儿对事物更进一步的了解,从个体到小组,教师有更多的时机辅导一般孩子,让能力强的孩子更进一步的思考探索,能力弱的孩子得到教师的辅导、帮助。从个体到小组,幼儿的爱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教师关心的角度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少数孩子对事物的感兴趣到大部份孩子对事物的感兴趣,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激起幼儿延续探究。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活动设计,寻求实质的有效教学,进步幼儿的活动爱好,更要进步自己本身的文化素养,还孩子一个天真烂缦的童年。
三、最后从老师的评价上发现问题。
师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手工做的不好的,画面单调、模仿不象的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去完成。在张贴展览作品时只展览画的做的象的、整齐的,而从来不展览差的,这样只能是打击那些所谓画的差的幼儿,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美术热情。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通过勾画花纹,涂色时的挥笔,体验如何大胆。当他们的作品完成以后,同样给予肯定,在老师赞许的目光中,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功、喜悦和自豪,从中获得了满足,建立了一定的自信。
幼儿美术教育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美术特点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完全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幼儿的生活本来就和艺术融为一体的。因此,幼儿园美术教育离不开幼儿生活,应该渗透于幼儿生活世界之中,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教师要重视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以有趣的情境引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好感,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吸引幼儿的美术热情,用尊重增强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的自信心和積极性,引导他们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乐于走进美术世界,感受艺术的魅力。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优化,教师教的轻松,幼儿学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