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班级授课制?——教学改革热点问题透视之一

来源 :人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l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的基本制度是班级授课制.针对班级授课制同步教学与因材施教、学科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生性矛盾,当下,以小班化教学、走班教学、网络课堂、项目制学习等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制度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在班级授课制度的改革上我们能走多远?
其他文献
网络世界虽然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的现实性特征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会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网络可以带给学生充分的交流表达空间,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情绪释放、扩大人际交往范围等现实功能.但学生的心理还处在发展期,还不能有相当的自律和约束能力,同时互联网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囊括的领域和内容都非常广泛,假设学生没有正确的三观,没有辨别善恶的能力,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极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网络是把双刃剑,可以扩大线上的人际交往范围,也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线下的人际交往障碍.再
期刊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同时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rn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有意义”是中学思政课的价值追求,“有意思”是实现“有意义
期刊
一、抗震救灾精神的形成rn抗震救灾精神植根于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实践中.rn1.抗震救灾伟大斗争是抗震救灾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rn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在抗击冰雪、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历史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更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抗震救灾斗争的现实实践的直接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河北邢台地震、唐山地震等特大地震.党领导人民在艰难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战胜倾天覆地的地震灾害.特别是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
期刊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赋权利,但教育子女的能力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能力.国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就必须要求父母(监护人)知晓自己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法律责任,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实施家庭教育.为了保证父母(监护人)能够依法履职履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通过国家支持、社会协同为父母实施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赋能.
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和育人质量,对于集团化学校而言尤为迫切.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时代强音号召下,2014年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积极承担区域教育改革任务,作为龙头校组建史家教育集团,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但伴随集团化办学而来的,是如何破解“集而不团”“均而不优”“驱而不动”的现实焦虑.面对挑战,集团将变革的目光转向治理结构的调整以及在此过程中“教师领导”作用的发挥.
期刊
美国尤其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美国的国防教育以爱国教育为基点,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保家卫国情怀、素质和能力的公民.国防教育主要依托中小学不同的课程和各种实践活动进行,实行的是大国防教育而不是狭义的国防教育.
“教-学-评”一致是提高学与教质量的基本原则,评什么、如何评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编制测评题目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好题目既能有效测评学生学习结果,也是教学任务的必要组成部分,编制优质题目既是命题者的责任,也是一线教师的重要工作.但在教学实践中,设计、编制测评题目(学习任务)仍存在问题表述不严谨、评分规则单一等问题.因此,我们应深入讨论数学题目编制原则,明晰数学教学测评方向、功能与趋势,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中学阶段是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关键期.南京外国语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利用学科教学、科普讲座、参观体验、项目研究及国际赛事等教育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报国情怀、公民意识、科技自信和文化自信,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创建于1917年,是一所百年名校.从建校之初学校就以“实验中等教育之新进展”为己任,在中国基础教育历次改革中留下了积极推进改革实践的鲜明足迹.在本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中,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新课程方案,主动探索新课程新教材先期实验和实施,于2014年正式实行选课走班,基于传统的课程组织管理形态变革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形成了“传统班级+分类分层走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是学校在尊重高考新政的立意导向、尊重学生发展的选择需求、尊重班级文化的价值优势等价值观导向下,基于学校发
期刊
全学科阅读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进而促进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北京一零一中充分认识到全学科阅读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回应新课改更高要求及矫正学生阅读“偏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课题研究深入推进全学科阅读资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及阅读效果评价,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阅读指导策略,建构了学生阅读能力评价指标和工具,有效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及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