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能为师生搭建共同成长的平台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2-01
  刚走上教师讲台的前几年,由于经验不足,我上起课来常常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希望学生能多听点、多学点,唯恐我在教学方面有疏漏,学生没有记住,我后来形容自己在教学中对学生是"菩萨心肠"。我因此称自己的这种心理叫"菩萨心肠"。然而"心肠"虽好,效果却很差。这种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成绩进步很慢,长久下去,有的学生甚至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情绪,因为他们在这样学习的过程中无法体会到像他们喜欢的游戏过关时的成就感。我想,科学的学习指导方法就应该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应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到冲破难点的成就感。
  上个学期,在教授《<论语>选读》时,我考虑到《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篇章都很短小,采用串讲式教学方法不太好,而且每篇课文下面都有较详细的注释,教师无须再讲授一遍,然而,注释虽有,也只是字面意思的理解,至于更深的涵义还需要学生自己领悟。于是,这一单元我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课前先预习,课堂对不懂的地方先质疑,学生对问题再进行小讨论最后,我再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针对性的点评。没想到这样的方法出乎我的意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不仅教得轻松,而且学生学得轻松又快乐。有一次,在学习《<论语>选读》第二节时,里面有一章关于孔子与子游的故事: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学生问"'割鸡焉用牛刀'孔子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心较强烈,讨论起来也很热烈,结果有的小组认为是派子游去管理武城是大材小用,有的认为是对一个小城的人采用礼乐教化是大材小用。这时课堂氛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各小组纷纷从文段内容寻找答案,有的同学在文中找到这样一句"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说明孔子认为子游用推行礼乐的方法统治一个小小的武城,是在大材小用。上一个问题解决,我灵机一动,干脆趁热打铁继续追问下去,让学生从中进一步了解孔子其人、其思想。我的问题是——从孔子的"文章结尾孔子道歉说'前言戏之耳。''割鸡焉用牛刀'真是孔子的'戏言'吗?你能看出孔子有着怎样的思想?"教室里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讨论下来,有的说是戏言;有的说不是戏言;有的认为孔子个很诚实的人,能知错认错——哪怕是面对自己的学生;有的认为孔子内心有严重的等级观念,他瞧不起'小人——地位低下的人',对他们无须用礼乐教化,认为即使用了也是枉然,看来对孔子我们也不能顶礼膜拜。这次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了辩证解读一个人及思想的乐趣。
  这个学期在指导学生学习《小狗包弟》这一文时,发现这一篇文章反映的是文革时期人们的生活现状,这一时期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似乎太遥远,由于对时代的不了解,他们一定对文中提到的一些事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所以,我没有先介绍背景,我采用了让学生先阅读课文,对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或谋篇布局提出自己的疑问,我想老师先入为主,对文中作者写作背景或思想或用意都已经被教学参考中的指导已经有了一些固定的看法,对文章解读很难有新的突破。那么,学生在不知背景的情况下一定还有一些新的疑问或看法。于是,对于这篇课文,我依然采取让学生自学习的方式,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自读课文后对文中的不理解的地方向老师提出来。起初,可能是以前没有习惯先提问的原因,大部分学生不敢提,只有少数几个较大胆的学生提出来。不过这少数几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出乎我的意料的好。我一一都表示了我真诚的赞赏,受这几个同学的影响,班上其他几个同学也勇敢的站起来提问。归纳起来,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送走包弟后,作者起初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不久反而背上了更沉重的包袱,为什么?2、作者为什么说我自已也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3、为什么要写小孩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有什么更深的含义?4、为什么要具体写"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5、为什么要写"竹篱笆变成了无缝的墙"?6、满园的创伤为什么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煎熬?7、为什么要写由起女士?8、为什么要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一堂课就这样变成了同学勇跃提问的课,这堂课同学们虽然都只是在提问,但我仍然很欣慰,学生自主学习提出来的问题是多么珍贵啊,这是我用灌输式的方式或者自己提问的方式所达不到的。学生自已提出来的问题甚至有一种让我欣喜若狂的感觉。我记得当时我是情不自禁的夸赞我的学生们——你们真是太棒了!学生们也都哈哈地笑起来了。我看到一股久违了的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认真的学习状态,这是自主学习、自主提问激发出来的效果。下节课刚好也是语文课,第二课我先给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再让学生精读课文,再提供一些与本文有关的文革时期的资料,让学生在精读课文后,分小组先挑选自已喜欢的问题再讨论解决。一堂课下来,学生都很积极地、认真地讨论他们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因为是自已提出来,所以他们讨论起来更积极、更认真。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有的準确地理解了作者因为送走小狗而引起的忏悔之心,不仅如此,学生还因此对文革时期人们的生存状态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那个时期的绝大多数人的思想状态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有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曾认真地说:"老师,看来人一旦失去了理性,很恐怖。"这些问题原本可以由我自已提出来,使我的教学时间大大缩短,但我想,学生自己提问,除了可以让学生发现新的东西外,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有句话说:"学贵有疑,疑则有进。"我想与其硬生生的把一些知识传输给学生,不如让学生主动去课本中寻找、探索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再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时,我采用先提问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组辨论的形式进行。这是一篇新闻报道,其特色就在于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本文作者也就是因为其独特的写法获得了当时美国的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乍看本文,一般学生还真会以为这篇文章没有什么新闻,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对本文有误解,甚至不明了它的全文思路。但不管怎样这是一篇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就应该是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这一点我在上课前先告知学生。然后,我先提出问题:1、这是一篇新闻报道,它报道了一件什么新闻事实?请你用简短的句子概括出来。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报道这一事实的?3、作者是怎样描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真正的含义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我采用学生分组辩论的形式来解决,我请了两组起来辩论,有的认为报道的是二战时期纳粹残酷虐待囚犯的事实,有的组认为报道的是参观者游览奥斯维辛集中营。结果,讨论下来,同学们热情很高,他们为了说服对方,认真地在文中找依据。当然,讨论下来,结果一致认为报道的新闻事实是参观者游览奥斯维辛集中营。细心的同学发现了,新闻的特点——新近发生的事实,而且这次报道与平常的新闻不同的是作者新闻事实的参与者。第三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只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有的认为这个题目本身与报道的内容相矛盾,有的认为这个题目是针对过去纳粹残害囚犯们的罪恶行径来说,没有什么新闻是指没有再发生新的残害人们的罪恶行径的事发生。在这次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为一个问题争辩的高涨的热情,为解决一个问题的那股认真劲。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他们因此而迸发出来的胆气和智慧。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他们也让我在教学上收获不小,有些是在我的教案中没有预设好的,是他们让我对文本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甚至反思。此类事例还有很多,给我的感受是不要低估我们的学生能力和智慧,自主学习能为师生搭建共同成长的平台。真正的"菩萨心肠"就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有效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预设一些"有意错误",及时呈现错误,充分利用错误生成,创设错误情境,留下错误反思等手段,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有意错误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65-02  教学中的"有意错误"是指教师
期刊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安排好日常卫生工作值日表,利用中午时间在全班公布后粘贴在布告栏内。放学了,轮到值日的同学纷纷留在教室里打扫卫生。作为班主任的我,则像往常一样检查卫生后最后离校。突然,我发现同学把废纸等垃圾扫到角落,就堆在那儿,成了一座小山。我想:"也许是倒垃圾的值日生忘记了,或者身体不舒服先走了。"于是我就亲自动手把垃圾扫进垃圾箱,等到明天再询问详情。  第二天早晨第一节课前,我走到这位同学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学教学新课改的推行,新课标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分层教学法开始重新被学校和教师所尝试和采用,纷纷运用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当中。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笔者以及很多初中生物教师也在尝试进行一些分层教学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分层教学的推广和效果。这些问题和不足有的是各门课程共同存在的,
期刊
有人说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也由人觉得学习数学索然无味,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教师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学生回答"是""不是",也许孩子们的思绪早已经飞到了窗外的操场。孩子们的思维已经如冬天的冰凝固了,他们需要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想法来激起学习热情。为此问题成了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本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对学生"怎么分析问题,怎么问"下了一番苦功,根据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
期刊
【摘要】《爱莲说》教学设计由五个模块组成:一是咏莲。教师自作诗激趣,再由古代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以莲自比心性芳洁引出周敦颐的《爱莲说》,激发学生探究动机;二是赏莲。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莲花美好形象,培养审美情趣;三是读莲。品味言简意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四是谈莲。围绕美文之美问题自主探究,互动合作,感悟文中丰富的意蕴美,陶冶情操。五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写莲或其他植物,学习托物言
期刊
一、背景简介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的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是学生自学科目的体现。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部分体育教师仍按部就班地执行授课计划,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而对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知道不利,对课外锻炼不够重视,忽略了学生自身锻炼兴趣和自我能力的培
期刊
高考在即,根据选拨性考试要求和中学政治学科特点,在很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复习任务,必须把握好"一、二、三、四",这就是--瞄准一个目标,关注双方情况,唱好三步曲,落实四举措。  瞄准一个目标  目标:夯实知识基础,提高能力和方法,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
期刊
【摘要】如何更好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如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提问艺术,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 设问 艺术 教学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55-01  提问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问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0-01  在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期,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准确定位,发挥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社会培训"四位一体"的功能,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深化办学模式改革,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加快产教融合,注重提高
期刊
【摘要】在对杜威提出的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学会生存》关于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的诠释高度认同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于《国际政治学》的教学当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有学生评价说,笔者这门课跟我国传统的教学有些不一样,有点类似于西方的启迪型课堂。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国际政治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