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醒狮历史文化探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v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狮子舞是我国民间舞宝库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醒狮属于中国舞狮流派中的南狮,是地道的广东民间舞,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活动。佛山是醒狮的正宗发源地,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佛山醒狮被列入2006年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探究佛山醒狮,对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持文化多样性,了解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及岭南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佛山;醒狮;历史文化
  佛山,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早在唐朝贞观年间,因人们在城内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而得名佛山,又称“禅城”。唐宋时期,佛山的手工艺、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期,它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悠久的历史孕育出具有进取冒险、务实致用、重商富民、信仰传统等鲜明地方特色的岭南文化,佛山醒狮就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和佛山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之一。
  1历史溯源
  1.1舞狮传说
  狮,为“百兽之王”,它体型威武,人们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又被视为守护、辟邪、吉祥的神物。狮子并非产于我国,它的故乡远在非洲、南欧、南美和西亚。中国一般不受狮患所害,因此民间对狮子有了亲切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狮子不但被华夏子民引进中华,而且还创造灿烂多彩的舞狮文化。历经千年的中国舞狮文化究竟源于哪个朝代,各种说法不尽相同。
  一种说法认为:舞狮源于对狮子的驯服。民间传说,东汉章帝时期,西域大月氏国(今阿富汗一带)向汉朝进贡一头“金毛雄狮子”,扬言汉朝若有人能驯服这只猛兽,便继续进贡,否则从此断绝邦交。大月氏国使臣走后,章帝先后选录三人驯狮均未成功,在一次雄狮狂性发作时,被宫人乱棒打死。为躲避治罪,宫人便剥下狮皮,由两个人装扮成狮子,一个人逗引起舞。这样不但骗过了大月氏国来观察的使臣,也使章帝信以为真。此事传出汉宫,老百姓认为耍狮子为国争光,便仿做狮头、狮皮,仿照表演狮子舞。
  另一种说法是:相传在明代,广东南海郡佛山镇忠义乡出现一奇兽,身长八尺,头大身小,眼若铜铃,青面獠牙,头生一独角。这头奇兽于除夕晚出现,来去如风,专门破坏农作物,人们称之为“年兽”。乡民们商议如何消灭“年兽”,确保百姓平安,有智者献计,用竹篾及纸,扎成奇兽的形状并涂上颜色,再以各种形状的彩布织成兽身,集中勇士十数人,持锅等打得响的器具,并由一人手持双采刀,立于一圆砧旁准备敲打。夜晚,他们埋伏于“年兽”必经之地。当“年兽”出现时,众勇士一涌而出,用力击打乐器,发出“锵锵”及“咚咚”之声,如雷贯耳。“年兽”大为惊骇,落荒而逃,从此销声匿迹,不复出现。为了庆祝驱赶“年兽”成功及纪念纸扎兽头的功劳,每逢过年时村民便将它拿出来舞动,后来有人建议命名此为“舞狮”。
  1.2佛山醒狮的由来
  佛山醒狮起源众说不一。较为可靠的说法是:中国本身没有狮子,在中华文化中,“狮”本来是和“龙”、“麒麟”一样都只是神话中的动物。到了汉朝时,才首次有少量真狮子从西域传入,当时的人模仿其外貎、动作做戏,至三国时发展成佛山醒狮;南北朝时随佛教兴起而开始盛行。白居易的诗中描述狮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狮,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作齿,奋迅毛衣摆双耳”,由此可见,当时的佛山醒狮跟今日我们所见的已十分相似。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醒狮”一章中称:“据传,佛山是醒狮的发源地。”(注:佛山原属南海县管辖)这点我们可以从当时南海县的物质基础及制作狮子的工艺中得到答案。南海县自古以来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土地肥沃,盛产蚕桑鱼蔗;缀丝织造、陶瓷器皿、五金竹木制作、纸扎工艺等十分兴旺,宋朝时南海县的石湾以其陶瓷工艺饮誉大江南北,素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称。《佛山忠义乡志》中载:“五斗司光绪三十三年呈报工商部实业品汇册载,‘狮头行’制品精良,省垣及外洋均来定购,多在石路铺。”这很清楚地说明了当时南海县的狮子制作工艺为各地之冠。
  有关佛山醒狮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乐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国时魏国人孟康的解释,“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由此可见,至迟三国时已有佛山醒狮子了。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佛山醒狮子。到了唐朝,佛山醒狮子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佛山醒狮子”。唐代以后,佛山醒狮子在民间广为流传。
  2佛山醒狮的特点
  中国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上千年的舞狮发展过程中,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舞狮,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中国舞狮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派——南狮(即佛山醒狮)和北狮。“北狮”重形,“南狮”神似。这已为多数专家、学者、舞蹈家、武术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
  南狮的外形像狮子,但是,头顶多长一角,像狮子但又有不同于狮子。宫廷的黄狮子舞,以人手执红拂作引动;而南狮舞是以人扮“大头佛”,手执葵扇来引动。佛山醒狮造型較为威猛,狮子头造型夸张、浪漫,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模仿历史英雄人物脸谱,具有不同的性格和用途。狮头在表演时除运用眼睛闭合来展现表情外,还充分利用了口型的张合,来表现狮子的喜怒哀乐,同时,用其呼吸的配合来展示其形态的多姿,还用颤抖来表示狮子被激怒时的情形,这和周边的醒狮截然不同。佛山醒狮有黑狮、红狮和彩狮,据说分别代表张飞、关公和刘备,反映他们不同的性格,如黑狮威武凶猛,红狮凝重,彩狮温和。
  佛山醒狮者的裤子,鞋都会披上毛,未舞看起来已经是维肖维妙的狮子了。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性。狮舞是集武术比艺、文化娱乐、体育竞技于一身的民间艺术,其造型、色彩、装饰等,均以这些为目的。南狮以狮被为狮身的象征,以几何色块为纹样,耍时人狮并见,以跳跃、过桥、攀登、菜青等各种不同动作,表现其威猛、矫健乃至好斗、凶悍的武术,以惊险、敏捷、灵活与欢乐引得观众开怀。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里的“活力”不仅是指课堂表面的形式热闹,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注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意识
复合土工膜具有防渗效果好、耐久性高、施工方便等特点,在陕西省榆阳区北部的沙漠地区采用复合土工膜对砂基、砂质坝体水库进行防渗处理,在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09头麦洼牦牛和100头九龙牦牛乳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品种牦牛乳中LDH在凝胶上仅显示出由4个H亚基组成的LDH1 1条区带。
目的探究在采血者穿刺点按压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其血肿、瘀斑情况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8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采血室采血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采集系统是一种线缆替代技术,将这种无线系统嵌入到其它设备中,就可以实现设备间的无线连接,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能够方便地嵌入其他设备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