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in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造成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主要有:缺乏学习兴趣,意志薄弱;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学习态度不端正;思维方式不科学。解决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对策是,培养学习情感;教会学生学习;享受学习成果;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
  1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初中阶段是人生从少年向青年迈进的阶段。初中数学是整个基础数学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变化期。有的学生在小学时数学成绩平平,进入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异军突起,成为班级的佼佼者;也有的在小学时成绩优秀,进入初中后数学成绩却每况愈下。笔者认为,造成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主要有:
  1.1缺乏学习兴趣,意志薄弱
  缺乏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原因是,不喜欢数学老师,也就是师生关系不融洽,因为初中生毕竟不懂事,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经常听到学生说这样的话:"某某教师讨厌得很,我就不跟他学"。只要学生产生了这种心理,再简单的东西他都听不进去,甚至逃课。有的人连最基础的题都做不起,不是学了做不起,而是学生根本不去学。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笔者对的调查表明,2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主兴趣的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18人,占42%。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1.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須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1.3学习态度的影响
  学生中95%以上的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富裕,娇生惯养,个性突出,普遍缺少刻苦精神。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课程的增多、学习时间的增长,新伙伴的增多,环境的变化,加之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时间比小学明显减少,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发生变化。在小学学习态度比较好,抗干扰较强的学生,成绩会稳步提高,而原先刻苦性不够、主动性不强的学生,逐渐产生畏难情绪,学好数学的信心减弱,数学学业成绩逐渐下降。
  1.4思维方式的影响
  与小学教材相比,初中课堂则呈现出容量大,知识抽象,难度增加,解题方法多样,逻辑思维的要求逐渐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提高。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凸显了出来。原来思维灵活、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明显增强,学业成绩稳步提高;思维呆板单一、态度欠佳的学生,思维反映明显减弱,学业成绩明显滑坡;再加上多数初一数学教师又是从初三下来的,受综合复习的影响,思维的跳跃度大、综合性强、教学进度快,加大了学生学好数学的难度。
  2解决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对策
  上述原因导致了学生进入初中后数学成绩分化严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 解决初中生数学成绩分化问题,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2.1培养学习情感
  学生进入初中标志着他们由儿童时期步入少年时期。从心理上观察,这个时期学生要求 独立自主",好胜心强,也希望能得到别人尊重,但是学习环境变化,不少学生对学习方面的困难估计不足,一遇到困难解决不了时,就很沮丧,严重的便一蹶不振。
  上述的学生心理特点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求知欲的引导,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堂中问题的设计要浅显易懂,让大部分学生有可思考可回答的可能,让他们逐步增强有能力解决有关问题的信心。教学中要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数学的潜力所在和学好数学的责任。一旦教师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学生就能迸发出巨大的学习动力。
  2.2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2.3享受学习成果
  数学能力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了解掌握上,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掌握水平又是通过具体数学习题来检测的,而检测学习效果的方法更要科学,要让学生享受学习成果的快乐。如刚入初中的学生在课堂上检测时,问题要紧贴新知识点,解题的方法要从简单开始、从书本给出的方法开始,逐步递进;课后检测时布置题目量要适度,难易度要适当;每次单元检测时题目一定要贴近课本,难易度适中;要确保90%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90%的学生答题达到90%的正确率,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学生经常产生成功感,有利于他们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形成数学解题能力。
  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增加选做题目培养其特长,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热爱数学学习。
  2.4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柏玉明.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业水平的方法探析[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8)
其他文献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搞好应用题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已学过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已学过的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一、思维的发展与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提高  多年来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特别从三年级开始,应用题教学的难点多,坡度大,学生
期刊
【摘要】游戏教学的应用改变着学习者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如果学习者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仅仅通过书本一条途径,那样就会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误解,会认为学习数学相对乏味、用处不大、自我学习能力否定等等。游戏教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误解,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习者对数学产生兴趣,达到游戏教学辅助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作用应用  游戏教学,就是将数学知识变成大众可接受度范围内的智力游戏活动。
本论文采用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我国质量认证市场状况的反映中分析内部深层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对我国质量认证行业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对行业发展提出
【摘要】数组下标与数组元素的关系在程序设计有很重要的应用,近些年来在青少年信息学奥赛的试题中频繁出现,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关注,本问通过例题分析总结一维数组下标与数组元素的关系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组基础知识典型问题分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數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运用学习的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求异性;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广阔性;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创新能力是21世
在高考题中,多数以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的化工题型来考查,考查的形式多为Kc、Kp、k三大常数的考查.而三大常数主要研究怎样更大的提升产率和加大速率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益.为
教师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建立并优化这块主阵地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  一、调动情感因素,唤发学习激情  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丝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
期刊
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初中阶段,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比小学生有明显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希望通过自主思考来参与活动,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人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生理条件。  当然初中学生具有了发挥主体性的生理条件,并不是意味着学生的主体性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
期刊
数学概念不只是简单的数学定义或语言表达,老师必须将之解析,勾勒出其诞生孕育的数学情景、显现其变化变幻的数学条件、揭示其同变异变的数学规律,构建一个多线性教学结构,从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那么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支点在哪里呢?是评价改革。具体如何实施呢?  一、树立新的评价理念  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