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事记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un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日(1923年)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出版发行中共中央的宣传刊物,如《向导》《新青年》《前锋》《中国青年》等。
  11月2日(1948年) 东北解放军攻占沈阳,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
  11月3日(1964年) 中国科学院宣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这是中国发现的第二个猿人头盖骨。世界上第一个猿人头盖骨是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但在二战中下落不明。
  11月4日(2020年) 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成为迄今为止唯一退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巴黎协定》是一项旨在遏制气候变化、限制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具有重要意义。
  11月5日(2016年) 首个“世界海啸日”。
  11月6日(1893年) 19世纪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逝世。他创作的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芭蕾舞剧演出的首选节目。
  11月7日(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纪念日。
  11月8日(1895年)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意外发现了一种看不见但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而且穿透能力极强的神秘射线,改变了现代医学的X射线由此发现。
  11月9日(1989年) 柏林墙倒塌,打开了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的缺口。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11月10日(2020年) “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1月11日(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贡比涅停战协定》的签订,宣告同盟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集团彻底战败。
  11月12日(1939年) 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逝世。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1月13日(2007年) 在西藏珠穆朗玛峰海拔6500米处,全球海拔最高的移动通信基站测试开通,为奥运圣火顺利跨越珠穆朗玛峰提供了通信保障。2020年,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在此开通。
  11月14日(1908年) 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逝世。其一生政绩主要表现为“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历时103天,以失败告终。
  11月15日(1998年) 科学家首次用牛奶无性繁殖了牛胚胎,是全球首次进行的类似复制技术。
  11月16日(1904年) 英国电气工程师、物理学家弗莱明取得了真空二极管的发明专利,敲开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大门。
  11月17日(1019年)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诞辰。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是一部優秀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11月18日(1918年) 拉脱维亚宣告独立。
  11月19日(1807年) 英国化学家戴维在皇家学会的贝克尔讲座上宣布了他的发现——钾与钠。
  11月20日(1995年) 世界上首例人造心脏移植手术成功。
  11月21日(1846年) 美国医生霍尔姆斯在给美国牙医莫顿的一封信中创造了“麻醉”这一用语。
  11月22日(1943年) 中、英、美领导人举行开罗会议,着重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会议签订了《开罗宣言》。
  11月23日(1920年) 陈独秀在上海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
  11月24日(1859年)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式出版,首印1250册,当天便销售一空。
  11月25日(1950年) 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时年28岁。2019年9月25日,毛岸英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11月26日(2007年) 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了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传回的第一幅月球表面图像,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11月27日(1991年) 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全部竣工。
  11月28日(1967年) 剑桥大学的博士生贝尔与其导师英国射电天文学家休伊什记录下了第一颗脉冲星信号,这颗脉冲星的最初编号为CP1919。
  11月29日(2012年)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1月30日(1609年) 伽利略第一次把望远镜指向月球。他用大约可放大20倍的望远镜看到了一个表面粗糙、崎岖、布满凹坑和凸起的月面。
  (供稿:王 洋)
其他文献
【名家小传】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代表作品有《山寺暮》《南南和胡子伯伯》《四季的风》《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名家语录】  1. 书籍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即使你没有上过任何学校,只要你愿意去求教,它们都不会拒绝。  2.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炎炎夏日,如果走在茂密的树荫下,会看到地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光斑。这些光斑是怎么形成的?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就和我一起走进“小孔成像”的世界。  一、考点解读  1. 什么是小孔成像  如圖1所示,在较暗的屋子里,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钻有小孔的不透明板前,不透明板后面的光屏上就会出现烛焰倒立的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我国春秋时期的学者墨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小孔成像实验探究的人,比英国科学家牛顿早了
光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是现代科学领域最为活跃的前沿科学之一。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是光学中两个重要的规律,也是近年来中考光学试题考查的热点。  一、光的反射  1.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所有物体的表面都能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他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平面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必考内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应掌握以下内容。   [实验要点]  (1)选择薄玻璃板的作用:薄玻璃板重影不明显。(实验时,若通过玻璃板能看见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是因为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3)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确保像与物能够完全重合
有两个年轻人觉得工作压力大,就去找大师开解。大师只说了一句:“不过一碗饭。”其中一个人想:对呀,这份工作不过就是一个“饭碗”嘛。于是,他辞职回家创业,几年后小有成就。另一人想:对呀,这份工作可是我的“饭碗”,我得好好干。于是,他勤奋努力,几年后事业有成。他们又去见了大师,大师又只说了一句话:“不过一念间。”  故事的启示是什么呢?心态不同,感受不同,行为不同。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压力,这是难以避免的,
写好记叙文,设计故事情节必不可少。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曲折生动,自然深受读者喜欢。曲折的情节能使内容更充实,主旨更鲜明。那么,如何设计故事情节呢?著名作家曹文轩给出了两个字:“折腾”。按照一定的章法,把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折腾”起来,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就形成了。  【课文学习】  同学们学过莫怀戚的经典美文《散步》,我们一起来看看作家是如何“折腾”故事情节的。文章写的是一家祖孙三代早春散步的
严文井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尤以儿童文学创作著称。他的童话作品充满浪漫色彩,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正能量。下面,一起阅读《小溪流的歌》,聆听小溪流的歌唱,感受作家带给我们的积极乐观、执着进取的精神。  【名篇在线】  小溪流的歌(节选)  严文井  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山谷里总是不断响着他歌唱的回声。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月亮出来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豪放派词人。因与主和派政见不合,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终年68岁。辛弃疾一生渴望建功立业,却命途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寄寓在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下面一起走进他的词作。  一、豪士的劲曲与欢唱——豪情词  
[实验要点]  (1)把玻璃砖放在印有量角器的白纸上,玻璃砖一定要轻拿轻放且紧贴白纸。(2)实验时,激光笔随用随开,激光笔发出的光不要对着人的眼睛。(3)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重复实验,目的是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意义,避免结论的偶然性。(4)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斜射入一束光,如果被射入的介质是透明的,交界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两种光现象;如果被射入的介质是不透明的(如钢板等),只发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教养,是我们呈现给社会的一张名片。教养,往小了说能使个体散发魅力,往大了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体现。  【重拾经典】  【重拾经典】  孔子在《论语》中告诫弟子做人要守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弟子规》用朗朗上口的句子阐述了对待父母、师长和朋友的态度。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中的“蒲柳之姿,望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