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论教,尽展“张力”数学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h0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为本位、以开放为本位。这就是说我们要改变过去以知识为本的理念,要坚定以育人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设置问题、激发热情,使学生乐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境能唤起人的相应的情感。比较有效的学习,总是发生在某些具有情感因素的地方。那些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课堂,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欲罢不能的心理,感受学习的愉悦,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想象更加丰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体验,达到“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不等式”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张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票可少收1元。某班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李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王敏同学喊住了李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那么,究竟王敏的提议对不对?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这个问题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且问题设计得很有悬念性,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带着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思考问题。问题的设置与我们平时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很想探索问题的答案,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学习不等式就简单多了,也不会觉得数学枯燥了。
  二、指导学法、发展思维,使学生活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主动构建,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说:“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遵循知识迁移规律,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运用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按照他们自己的方法和习惯从已有经验出发探究未知的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为学生学习铺路搭桥。学生只有勤于思考、学会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数学,取得数学的精髓,做到活学活用。
  每讲一个定理,我从来不会在黑板上演示逐步推导得来,更不会直接告知,我总是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自己发现。如讲“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证明方法是用面积法,我让学生在格子图上画直角边为3和4的直角三角形,分别以三边向外作正方形并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对于以斜边为一边所作正方形的面积不会计算,这时我就会让他们回忆小学时“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他们就会想到“割”和“补”两种方法。他们最后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成功计算出了“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接着我让他们在方格子图上画更多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作更多的正方形,计算更多的面积。虽然花时较长,但他们通过操作和思考才能顺其自然地发现,而不是生搬硬套公式、定理。
  可见,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放手让学生面对新问题独立尝试,可以促使学生自觉联系旧知识进行问题转化,并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三、激励反思、培养能力,使学生会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学习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把学习方法的研究作为探讨教学方法的基础,密切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以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反思性学习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主动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调控,是学生提高自我觉知水平、促进学习能力发展,并使自己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途径。
  我经常让学生反思自己解题错误的原因,例如出现这样的错误:解方程x2=5x得x=5;计算23=6;2(a-b)=2a-b,等等。以上这些错误,都不是因为“疏忽”引起的,而是反映了学生对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数学运算法则并没有牢固地掌握。但只要学生自己解题后能认真进行反思,是不难发现并及时予以纠正的。
  我也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反思,自己的解题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如果对题目进行改动,条件和结论互换,你还会解吗?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觉地去思考,各种求异式的发散性思维使书本变厚,使知识更加深化,培养了学生求变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部分同学都要用两次全等来证明,因为全等知识他们根深蒂固,而对新学的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还不是很熟悉。我们虽然不能摈弃“全等”,但我们更要活学活用,能走捷径何必去绕远路呢?于是我让学生思考更为简单的方法,当他们反复琢磨后才发现利用垂直平分线逆定理是何其的简单。这就是反思的作用,反思让学生进步,反思让学生更具智慧。
  总之,知识是不能现成地传递的,而要回到它的经验状态,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实现转化。今天的教育,既是过去经验的传播,又要考虑未来的需求,那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地交给学生,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上课,想学生之所想,长期体验,经常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这样才能使这一理念扎根,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呼肠孤病毒感染可引起鸭的以头颈肿胀、眼结膜充血(出血)、全身皮肤广泛出血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被国内外视为危害养鸭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2010年起,我国南方地区蛋鸭中
摘 要: 本文就新课程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谈谈认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开放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开放教学环境,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师生关系朋友化;渗透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意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数学思想方法 应用数学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实施,让我们在机遇与挑战中和全新的理念下同步成长,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内在能动性和探知积极性得到了有效展现。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
随着养殖业迅速发展,进境动物也越来越频繁,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不断增加,对防止动物疫病传入,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确保引进动物健康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检疫疏漏、饲养
摘 要: 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数学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离不开“导”的教学艺术。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善于导趣、导思和导疑,这对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推进素质教育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导趣 导思 导疑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
“焦点房谈”——潘石屹、张欣夫妇在美国麻省理工讲座称,出台房产税是必要的,否则将造成巨大的浪费。 “Focus room to talk about” - Pan Shiyi, Zhang Xin couple at t
日前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报纸广告工作会议传出消息:1998年我国报纸广告营业额达到104.4亿元,较上年增长7.8%。报纸广告占全国广告总营业额的194%。全国报纸广告经营额超过亿元的报社已达35家,比上年增
港啤一号(原名KA-4B)系二棱偏春性啤酒大麦。我场于1994年引进,经二年试验、示范、推广种植,表现较耐迟播,适应性较强,该品种分蘖力强,单株成穗率高,需肥性和抗倒性均优于苏引麦2号,在
青蛙待在温水里很是舒服,全然不顾将要降临到自己身上的不幸……人类也总是喜欢生活在轻松、愉快、安逸的环境中。受这种观念的启发,我在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方面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45人的试验班级,在期末考试试卷上的4道基本运算题中只错了3人次。这一结果得到了当时在场督查的分管教学的校长的肯定。我把这一尝试的方法总结为:练习少题量;反馈要及时;巩固再练习。如果教师把温水煮青蛙原理
大麦浙农92-11是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用85-16/581-66杂交育成。1992年引进海宁市,经过4年的试验及大田试种表现其具有耐肥抗倒,高产稳产,千粒重高等特点。1996年秋播面积预计近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