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童真童趣” 感“夏日之美”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首表现的是孩童趣事,一首展现的是景物和谐,这两首简单的小诗,离不开一个“池”字,离不开一个“夏”字,更离不开一个“趣”字。这就是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古诗二首》中的《池上》《小池》。让我们一起走近夏天的小池塘,在朗读中感受童真童趣……
  【设计初想】
  本课的两首古诗分别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五言绝句《池上》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描绘的都是夏天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在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古诗和朗读的指导意见,结合当前的要求来教学本节课。
  一、横向维度——关注单元,明确承载的重点
  基于统编本教材以单元为单位的编写理念,从教学内容的横向维度看,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夏天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夏日的特点,令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古诗二首》描绘了夏天的人与景,《荷叶圆圆》表达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渗透了夏天的气象常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时要贯串整个单元,在《古诗二首》中适当铺垫,在《荷叶圆圆》中学习运用,在《要下雨了》中自主尝试运用。课文的编排适合儿童诵读和积累,但朗读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古诗二首》要读出节奏,并背诵积累;《荷叶圆圆》要读出情趣,并借助句式相近、段落反复的结构特点背诵;《要下雨了》要关注对话,读好问答。教学时要关注《古诗二首》在单元中承载的解词和朗读任务,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对美好夏日的探究兴趣。
  二、纵向维度——立足已学,把握引导的难点
  从教学内容的纵向维度来看,一年级上册已编排《咏鹅》《江南》《画》《悯農(其二)》《古朗月行》《风》六首五言诗,《池上》应关注五言诗朗读和背诵方法的迁移;《小池》作为教材中的第一首七言诗,应关注朗读节奏的指导,本诗在原北京版教材中位于三年级下册,所以对诗中日常景物和谐相依的意境的感受,将会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同时,“夏天”主题是教材中第一次以季节编排主题,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感受,并重点启发学生以朗读的方式表达。
  【设计思路】
  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要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需求来进行设计:
  一、知识基础——紧抓“识字”与“朗读”
  在识字方面,学生能够借助拼音、组词等方法自主识字。依据识字前测,约75%的学生对“踪、萍、露、柔”等笔画多或不常见的字不认识,100%的学生认识“爱、角”,在教学中要有侧重地进行引导。班内有2名学生识字基础薄弱,在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在写字方面,书写时遇到复杂的生字学生容易出错,“爱、树”等结构复杂、笔画多的生字是学生的易错字,教师需要重点指导。
  在朗读方面,经过一年级上学期对五言诗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正确、有节奏地朗读五言诗的方法,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七言诗,需要引导学生迁移朗读节奏和背诵方法。从朗读前测看,约80%的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独立朗读短小的诗,约20%的学生能够边读边想象画面,表达情感,其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重点指导朗读。
  二、心理需求——看似“易”实则“难”
  《池上》描绘的是顽皮小孩采莲的趣事,同是七八岁的儿童,学生与诗中描绘的“小娃”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受,这一点让学起来“易”,但是作为北方长大的孩子,几乎没有见过“采莲”和“浮萍一道开”的场景,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想象变“难”;《小池》看似描写的是夏天池塘里的日常景物,但“泉眼”“晴柔”等也是远离学生生活,对池、泉、流、荷和蜻蜓间“相亲相依,和谐自然”的体会也很“难”。基于以上分析,在教学中,要及时跟进多媒体和语言描述,转“难”为“易”。
  同时,设计要关注一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爱探索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游戏和儿童化的语言,以学生的视角“玩”转古诗,以“诗”引发学生乐于继续探索夏天的兴趣,关注夏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爱、尖”2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
  3.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等词义,初知古诗大意。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江南》,进入夏天
  1.唱诵《江南》,唤起想象。
  (播放已学《江南》音频)这个画面大家熟悉吗?还记得这首诗吗?
  【设计意图:联系旧知,唤起学生对于夏日情景的想象。】
  2.联系生活,走入夏天。
  (1)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诗中江南采莲的热闹场面,从大家的诵读声中我似乎听到了夏天采莲的欢笑声。
  (2)下面就带着这种感觉进入到我们今天的学习——《池上》。(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唤起对夏天的记忆,并关注其身心发展特点,与诗中的“小娃”相联系,以玩带学,引发兴趣。】
  二、读中再现,童年之趣
  1.想象画面。
  (1)读诗题。
  (2)巩固识字:上节课认识了所有生字,一起复习。
  (3)比赛读: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4)自由读:边读边想这首诗里有谁,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回顾、检测上节课对于生字的掌握,采取赛读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初知大意。
  (1)分享——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诗中写的是谁?做了一件什么事呢?(小娃偷采莲的故事)
  (2)师生接读:从你的语言表达中,能感受到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   ①和老师配合读读看吧,小
  娃——,偷采——,不解——,浮萍——
  ②再读读看,小娃撑小艇——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大意。在师生接读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古诗营造的画面。】
  3.读出情趣。
  (1)师生探讨主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呢?
  预设回答1:可爱、顽皮的孩子。
  追问:把这种可爱、顽皮读出来吧!
  预设回答2:偷东西的孩子。
  追问:谁有不同意见,为什么?(“偷”却不会藏,播放动态图正面引导学生。)
  (2)带着想象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顽皮、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发学生对“小娃”形象的讨论,引导学生多元思维;通过对“偷”字的讨论,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合理引导。】
  4.背诵积累。
  (1)学生唱读、表演等,抒发情感。(做动作、看动画)
  (2)尝试背诵。
  小娃忍不住高兴地唱起来了……能背背看吗?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读、唱、背,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联想感知,和谐之美
  池塘里除了爱玩的小娃,还有很多风景,让我们一起在读中感受。
  1.读准节奏。
  (1)学生自读,感受停顿。让学生自己感受七言诗的节奏,先自己判断节奏,再同桌互读。
  (2)教师范读,查漏纠错。通过教师示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总结不容易察觉的“惜”“爱”“立”后的停顿。
  【設计意图:《小池》是统编本教材中的第一首七言诗,教师范读指导节奏,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学习。】
  2.感知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动笔圈画)
  (2)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池、泉、流、荷、蜻蜓”等这些平日细小事物的样态,并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渗透读诗想画的学习方法;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为背诵搭建支架。】
  3.读出情趣。
  (1)形成画面:引入多媒体,将独立的景物相联系,构建一幅小池全景动态图。
  (2)想象画面,练习朗诵。相亲相依,和谐自然,杨万里把他对池塘的喜爱都融进这首诗里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并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和课本插图的及时跟进,帮助学生联系事物,感受和谐自然、相亲相依的境界,从而启发学生读出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4.背诵积累。
  借助对重点景物的圈画进一步背诵积累,尝试背一背。
  【设计意图:学习借助重点词背诵古诗的方法,进而准确快速背诵古诗。】
  四、“尖”的探究
  1.学写生字“尖”字(书写小
  歌谣):竖钩变成竖,左右两个点,横在横中线,撇捺很舒展。
  2.结合会意字特点:画出“尖尖的事物”。
  3.积累“尖尖的(
其他文献
快放学了,古老师还在叽叽喳喳讲个不停,一边讲还一边板书。洒满阳光的教室里,看得到飘在缕缕光线中的粉笔灰,听得到粉笔摩擦黑板时发出的“卟卟嘎嘎”的声响,这本是司空见惯的情景,却搅得我心慌意乱。我捂着肚子,苦着脸说:“老师,我憋不住了。”   古老师正讲在兴头上,被我突然打断,呵斥我说:“还有十分钟就下课了,忍忍!”   “老师,忍不住,会拉裤子里。”同学中发出“嗤嗤”的笑。   “就你事多,昨
第一阶段:追求轻松,被动成长  作为一名“80后”教师,我和很多青年人一样,从小在蜜罐中长大,没吃过什么苦,比较安于现状。  走上教师岗位后,与我的师傅刘校长的结识是我专业成长的关键一步。刘校长认为我可以塑造,特别希望能帮助我发展。刘校长帮助我备课,指导我上课,并努力创造展示的机会促我快速成长。刘校长鼓励我参加各类大赛,陪伴我在大赛中历练,在大赛中成长。工作5年后,我得到了代表当时的崇文区参加北京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感受“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修饰语连用的表达效果。  2.体会文章运用对比、烘托等表达方法的妙处。  3.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形式品味语言、感受语言和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  一、围绕课题,感知三者之间联系  1.谁能围
一   大山死后不久,村里的三奶就对立夏说,你男人死了,你家得养一只狗,狗能给你解闷,还能给你……反正你得养一只狗。   三奶想说些什么,立夏知道。一个寡妇家,活在世上,你说多难就有多难。70来岁的三奶是过来人,她老人家明白。   女儿只有3岁。立夏决心把女儿抚养成人,她不打算嫁到别村去。大山给她留下了一栋楼房和一片蔗地,她想守着这份家产过活。   几天后,三奶给立夏抱来了一只狗。  
摘 要: 在新情况下,一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开展不平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措施不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弱化。通过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实践岗这一党建创新,加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规范党员行为,提高党员素质,让学生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立足岗位做贡献,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可有效增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后续教育 实践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理论
作者简介:   李晓东,天水市《秦州文艺》执行主编,秦州区作协主席,有百万字作品发表。著有长篇小说《雪落秦州》《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婚姻补丁》,长篇历史文化散文《风华国色》,个人散文集《花事·人事》。诗词作品均依中华新韵。   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午后,张玉秀已经在半山腰枯坐几个小时了。这是她出走之后的第三天。   出走,当然指的是离家出走。父母
“强子,强子,赶紧出来!”任老书记一边指给程昱说前边那个村子最西头独门独院的水泥砖房就是任自强的家,一边隔着参差不齐的木障子冲着屋里喊。  任老书记在石砬子村当村书记已经有近三十年时间了,一辈子高风亮节,带领村民们搞生产任劳任怨,虽然没能让村子富裕起来,但至少家家户户都能吃饱了饭,摘掉了“讨饭村”的帽子,有几户家里还买了小汽车。提起任老书记,村里人没有不念他好的。  然而,千好万好的任老书记也有“
儿童是美的化身,语文是美的诠释。当儿童遇见语文,美就成为了一种体验;当语文融入儿童,美便成为了一种气质。著名学者朱存明先生以美学视角观照语文意义,鲜明地指出:美学史就是语文—历史的科学。无可厚非,这既是一种直觉的判断,也是一种带有诗意的理性表达。他以美学史的见证客观地审视语文的定位,并以一种主观的意识赋予,给予语文教育更为深刻的内涵诠释与价值厘定。  一、语文直觉:向“美”而“学”的深刻  不得不
如果说玫瑰色的黄昏是天黑之前,安慰行人的最后一片光影,那么我深深地知道,千万不能被它诱惑,如果天黑之前,再找不到下一处客栈,我将会在这条荒无人烟的小径上奄奄一息,然后至死。  1  我姓马,名长安。全名,马长安。  那是一个盛夏的午后,随着一声凄冽的惨叫,我带着哭声来到这个世界。  父亲在帘子外听见我的哭声,慌忙搁笔,闯进来,从接生婆手里把我夺过来,双手捧着我,因喜不自胜而忘记了昏睡过去的妻子。 
初读《春日偶成》,你会觉得这就是一首浅白的小诗,就像小孩子的出游日记。900多年前的某个晴朗的春日,诗人外出游玩,简洁的语言交代了出游的时间、天气(风景)——“云淡风轻近午天”,游玩的路线写得也一清二楚——“傍花随柳过前川”,沿途的花、柳、川,所见到的都是风景,映在诗人的眼里和心里。写景后,当然是抒发情感或者表达与常人不一般的想法——“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诗人心情大好,玩了一路,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