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里的孩子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klsdjflka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正如海子所赞美的:金黄的麦地里守望的,是赤子;孩子的眼睛里闪耀的,是纯真的追寻。崔健作为中国摇滚音乐的第一人,开创了一种新的音乐方向,他真实地歌唱着。真实述说不仅是他歌词的精神内核,也是他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 真实 孩子 表达 守望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毛诗序》言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曾有人说:音乐是人的生命本能。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为纪念国际和平年的音乐会上,崔健演唱了他的新作《一无所有》,震撼了全场。不久,中国的青年人开始在校园及咖啡馆中用吉他弹唱崔健的歌。《一无所有》,也让中国的流行音乐不再是一无所有。金兆钧认为:“我们或许会承认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在各种由人写下的历史中,歌声谱写的历史是最真实的历史。”古人说“唯乐不可以为伪”。崔健是中国摇滚音乐的第一人,他的歌影响了千万人。他的歌和歌词,其内在品格,笔者认为第一个就是真实。
  崔健真实地用音乐表达着,歌唱着,寻找着。他总是“问个不休”,他说“这世界变化太快”,他问“为何我总要追求”。崔健用他的经历和生活,诉说着他的孤独和理想,向自己询问“我的理想它到底在哪儿呢”。王小章在《价值真空时代的文化孤儿》中认为崔健这一代人:“既没有为传统的文化精神所化,也没有新的理想归宿和寄托。他们回去既无归宿,前进又乏目标,这是文化大革命和今日商品大潮的冲击带给这一代的一种普遍的生存境遇。”出生于60年代的他,曾经是一个红小兵。也许他最初创作的《不是我不明白》很好地说明了他的这种身份和心态:
  “……过去的所作所为我分不清好坏/过去的光阴流逝我记不清年代/我曾经认为简单的事情现在全不明白/我忽然感到眼前的世界并非我所在/二十多年来我好象只学会了忍耐,难怪姑娘们总是说我不实实在在/我强打起精神,从睡梦中醒来/可醒来才知这个世界变化真叫快,噢……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当过去只剩下回忆。而如今只剩自己:当曾经认为和追求的崇高现在告诉你那什么都不是。曾经的伟大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当曾经的激情如今告诉你都只不过是一些无意义的作为。如今的自己,又该带着什么去寻找未来,就像是桥两边,一边热闹闹已过去。一边静悄悄,什么都看不到。寻找理想,理想还在吗?这也是他们那一年代的人的集体追问。
  许多评论说:“崔健是个理想主义者,感受虚无,却不甘于虚无,他寻求着,却不知目标:他拷问着。却无法确定答案。”以其说他是一个顽固的理想主义者,莫不如说崔健其实是个倔强追寻着理想的孩子,用赤子的心感受着这世界,追问着自己生命的意义。音乐中的崔健,如孩子般真实、迷茫和彷徨。也如孩子般倔强、执着,他孜孜不倦地书写自己眼前的一切,唱出自己心灵的感觉。
  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也许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都太奇怪,无论过去和未来。于是“过去我不知道世界有多奇怪”,而现在“才知道这个世界变化真叫快。”以为过去的记忆很清晰,以为已经清楚什么是未来,却只发现,“这个那个越看越奇怪”,于是只好“左看右看前看后看还是看不过来。”急促的击打和鼓声,原来是那份害怕又期待。对于未来,到底是应该梦想多于期待,还是应该只保持这份心态?这是忐忑,也是追问。
  即使茫然、无措,孩子般的心,需要期待。因此即使只是在童话中,也要给自己织出一片色彩。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用彩笔画出:“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一扇大大的、充满阳光的窗户总是能给人带来希望和温暖,孩子希望有明亮的窗子,画掉黑暗。画出大海,画出浆果一样的梦。崔健也说自己是孩子。他说:“我不太愿意让人们知道我已经做了父亲,我有时候想当孩子,因为我还有好多好多事想做。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只要他还想做事,他的出发点都是孩子。”在音乐中,崔健就是一个孩子,对音乐技术不断追求,对用音乐真实表达自己从不间断。他也高声唱着:“我脚踏着大地我头顶着太阳/我装做这世界唯我独在/我紧闭着双眼我紧靠着墙/我装做这肩上已没有长脑袋/啦啦啦……”这是一个倔强而又脆弱的孩子。如果可以选择,也许就只有孩子有逃避一切苦难的任性权利,也只有孩子有保留幻想和纯洁的权利。当一旦睁开眼睛,一旦从孩子般的童话中醒过来,才会发现自己也许只有孩子那份脆弱。崔健说:“从音乐到歌词我从来没有这么深入地切入这个社会,但我没料到的是,居然有这么少人理解这些,这使我有时会感到孤独。……让我感觉很不好的是在我孤独的时候,又发现自己很弱,这时就渴望别人的理解。”
  但即使如此,孩子仍然保存着那份言说的坦诚,也许我的痛、我的伤、我的无奈正如你的悲欢离合。正如海子那篇著名诗歌《答复》:“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在崔健喊出“一无所有”的那个年代,正是中国风云变幻的年代。改革开放,经济、政治、文化变革,西方文化大量涌进,文人、学者都被唤起了空前的激情,也正是在东西比较中,“中国人发现自己除了被刺激和唤醒出了渴望、焦灼、愤怒、无奈等等情绪以外,却原来一无所有。”我是不是一无所有,我是不是两手空空。是不是只能拥抱自己的双手,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7是不是能将我想要的,那烟盒中的云彩那酒杯中的大海,统统装进自己的胸怀?即使我也不知道那云彩是不是纯白,不知道那酒杯中装的到底是不是我的大海?行走着的崔健还在走着,他不能不走着,因为他不知道一旦他停下来,是否会连行走也失去,这世界实在变化太快。
  能有孩子般的心。才能有孩子般的真实和真诚,才能打动人。崔健的魅力在于他的真实,在于自然而不造作。历史所造成的记忆将永远沉淀。时代的转向造成了个人记忆和理想的错位,崔健深切感受到。于是他说:“男性有男性的压抑,女性有女性的压抑。男人在唱歌的时候,如果你唱出了真实的东西,有一种实话实说的感觉,这样才会有人爱你,如果没有这种真实,根本不可能打动人心,即使是情歌也是假的。”
  许多评论说,崔健的歌词里充满“看”与“被看”。确实,一颗赤子心,一双孩子的眼,对这世界的变化,总是敏锐的。《混子》、《农村包围城市》、《网络处男》等都是他所看到 的,他真实地唱了出来。李皖评论他说“这种方式简直就是崔健的艺术方法论,现实就在那里,谁都看得见,它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我说崔健是一种随物赋形的智慧。”这也是崔健骨子里一直坚持的东西。他对“被看”十分敏感“人们的眼神都象是烟雾/它们四周乱转但不让人自在/我分不清楚方向也看不清楚路/我开始怀疑我自己是不是糊涂。(《飞了》)”一旦周围充斥着骚乱的气味,身上挂满着别人的眼神,这些就会像刀子,刺戳着孩子的脆弱。但矛盾的是,即使“被看”要背负沉重的压力,孩子仍然是既期待又害怕:期待自己受关注,又害怕自己时时刻刻受关注:期待获得肯定,又害怕人们的不实评论。摇滚是现代流行音乐的一种,这就决定了它一定要处于人们的目光下,它需要歌众,曲高和寡的摇滚也不是崔健寻找的摇滚。崔健坦言说“作为一个音乐人,我也希望在今天我还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市场接受我,否则我的表达有什么用?”对崔健的创作而言,“看”比“被看”更重要——因为“看”是寻找,是追求答案,是渴望确定,是表达自己的内心也许孩子和大人的不同,就在这“看”上,因为孩子总是发现这世界,而大人总是适应和理解这世界,孩子总是问“为什么”,大人总是讲“是什么”。
  黑格尔说:“音乐就是精神,就是灵魂,直接为自己而发出声响,在听到自己的声响中感到满足。”音乐,是一种最适合崔健的表达方式,是他的本能需要。崔健多次说过“我想,音乐就像吃饭一样。是一种本能的东西。”“我的变化全部反映在我的音乐、我的歌词里面。”音乐就是他的人生。真实表达,用音乐真实表达自我,已经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坚持。这是崔健的坚持“只要我有笔雕都拦不住我/这就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兴趣。”
  真实述说是崔健歌词的内在品格,他从一开始就摆出了这种坚持真实的姿态。1986年演唱《一无所有》,崔健穿着农村大马褂,裤脚一高一低就上台了。这并不是故作姿态的另类,也不是故意要赚人眼球,对崔健来说,这只是一种习惯——怎么想的就怎么做“其实也没想太多,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俄们就顺其自然,想穿什么就传什么,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最长久的。”不是刻意,甚至虚假地迎合或者妥协,演自己,才能随心。对崔健来说,坚持自我是坚持真实的最重要原则。之后,崔健更用他的行动表达了他的这种原则:非常严肃地创作歌曲歌词:坚持真唱,不用伴奏带:提倡唱现场等等,这无一不表明了他对真实的坚守。
  坚持真实歌唱,唱出真实自我,这是一种人生态度。高尔泰对崔健和他的摇滚乐曾做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评价:“也许崔健和他的摇滚乐是中国唯一可以启蒙的文化形式。”不管崔健的音乐是不是启蒙号角,崔健的音乐还是崔健的音乐,它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崔健。
其他文献
摘要 媒体功能的变迁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巨大历史变革。在这个变革中,媒体人的内在文化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电影《求求你表扬我》反映了这一变化趋向。从媒体功能的变迁,媒体人的内在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渐行渐远的孤独身影。  关键词 《求求你表扬我》媒体功能的变迁 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退隐    我国的报纸长期以来都曾经是文化意识形态发挥宣传和教化功能的重要舞台。80年
这些具有“西洋范儿”的黑白作品,出自华人之手。画质细腻,影调纯净,充盈着世界为之停滞的空灵,让我们看到了超越单纯记录的提炼。  拍摄者用心灵和精湛的技术为我们剥离了现实景象的繁复,仅以黑、白、灰的完美协调,造就了纯净的安大略湖。  段岳衡,这组作品的拍摄者,多年前移居加拿大,拍摄安大略湖达数年之久。其间,经典的浸润、技术的探索、心灵的转换,让我们有幸在今天看到了洗尽铅华、透射着拍摄者心灵印迹的安大
[摘要] 美国影像成功的跨文化传播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这一现象,就必须寻根溯源,考证支撑其发展的哲学思潮。实用主义,这与电影电视几乎同时代兴盛起来的哲学理念是美国影像艺术和产业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 美国 影像 跨文化传播 实用主义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011    关于美的界定古往今来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们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总体
[摘要] 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视艺术诠释的纽带。一首好的影视音乐作品,对整个影片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艺术领域,造型艺术是通过视觉展现形象,具有直观性;而音乐虽然是听觉艺术,也恰恰因为其较画面而言的抽象性,反而能对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进行阐释。  [关键词] 影视 音乐 造型    影视艺术兼具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特性,它在延续时间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它在画面
摘要 我国民间美术虽经千年岁月却依然如儿童般稚嫩,如孩童般的“平面”构图,不受空间甚至时空束缚的组合、透视,以及鲜明强烈的色彩,出于主观观念而产生的那些并不符合自然中真实的形象,却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真实性,只有这看似“幼稚”的形象才能反映民众最朴实的希望、心灵的真实。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幼稚 承载 真实    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乡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但在欣赏了众多民间工艺美术
[摘要] 鲍教授的音乐是中国的,或者说是中国人的。但是也是来自乡村的,民间的,这正是音乐艺术的魅力。不管作曲家来自哪个国家,他的创作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贝多芬,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等著名大师们的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鲍教授也不例外,他的音乐的民族性是很强烈的。  [关键词] 鲍元恺 《炎黄风情》 民族性 国际性 传统 现代  [DOI] 10.3969/j.issn.1002-6916
复刻与重构,即传记电影创作过程中的两大理念,尤其是对于音乐家传记片而言,电影需要糅合音乐、传记文学等多种艺术载体的特征,片中情节框架与人物形象又必须取材于现实。因此,传记电影大多选择描绘传主在典型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却又不排斥合情合理的润色、修饰甚至虚构,在对照式的呈现之余,以浓墨重彩的影视渲染,引导观众进一步认识传主。由于历史原型的存在,传记类影片的拍摄相比普通剧情片所面临的观众压力更大,既需要令
中国电影已经在世界电影格局中占有稳固的第二大市场的位置,2015年世界电影380亿美元票房,美国占有29%,中国则占17.8%,北美地区票房总收入111.26亿美元,中国猛涨到约67.8亿美元(440亿人民币),按照中国电影的增长速度,再有2-3年将和北美市场并驾齐驱,甚至超越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而这和市场体制建立与逐渐完善、市场不断开放与文化交流日渐广阔相关。我们接着需要强化的,其实更是文化
摘要 中唐时代韩愈、白居易、李贺的三首音乐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韩诗惊天动地,如天风海雨;白诗移人情性,如涓涓细泉:李诗想象瑰丽,能注鬼神。在创作方法上,韩诗听声类形,吸取古代文化精华,以琴写心;白诗“用常得奇”,采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具有传奇色彩;李诗运用意识流手法,奇诡诙谲,具有浪漫主义色彩。韩诗中的文化复古精神、白诗中的传奇故事和李诗中的精彩语言对后代诗歌、戏剧、小说等均有辐射影响。  关
一提到阿尔·帕西诺,人们往往会联想起他在经典影片《教父》中饰演的迈克尔·柯里昂这一角色,他那忧郁而又冰冷的眼神让人记忆深刻。1993年,他凭借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精湛演技,获得了第65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和第五十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鉴于阿尔·帕西诺对电影艺术的突出贡献,2007年美国电影协会授予其终身成就奖。阿尔·帕西诺不但是位杰出的演员,同时也是位出色的导演。1996年以来,他执导了多部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