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检查在诊断食管癌患者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2月我院PET/CT中心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对其进行肿瘤分期,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及常规CT检查,并比较病理结果。观察癌症的病理类型;计算病灶区域标准化最大摄取量;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分析18F-FDG PET/CT及CT对食管癌TNM分期的诊断价值,并对标准化最大摄取量与分期之间的关系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1)100例患者中鳞癌82例,小细胞癌18例,原发灶8处,淋巴结转移灶53处,远处转移灶39处;(2)四期标准化最大摄取量由大到小排序为Ⅳ期>Ⅲ期>Ⅱ期>Ⅰ期,Ⅳ期标准化最大摄取量与其余三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期与Ⅱ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NM分期与标准化最大摄取量及Ki-67标记指数成正相关(rs=0.709、0.917,P=0.041、0.015);(4)在T分期,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75.00%、95.45%和0.754,18F-FDG PET/CT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100.00%、90.91%和0.859,两者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分期,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68.52%、93.48%和0.701,18F-FDG PET/CT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2.59%、82.61%和0.762,两者诊断效能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N分期,CT诊断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52.94%、95.45%和0.743,18F-FDG PET/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94.12%、83.33%和0.799。18F-FDG PET/CT诊断的敏感度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在食管癌分期中与CT比较,能够更准确的对食管癌患者进行TNM分期,标准化最大摄取量能够反映机体的肿瘤负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