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科技宅男的艺术家之路

来源 :VOGUE服饰与美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erfada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子寿之正在为上海新开幕的新艺术地标——油罐艺术中心(Tank Shanghai)准备一场展览“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称之为“油罐”,是因为这里由五个圆柱形的航油油罐组成。初次来到这里,猪子寿之就被其工业遗存的特殊空间所吸引,“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不破坏展厅结构来创作的目标,虽然从来没有在圆柱形的空间里实现过作品。”猪子寿之很难给实现作品的过程一个准确的描述,“我们通过‘数字化’的概念探索艺术延伸的事实。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从材料中解放出来。”

风雨和尘


  这不是投影,而是一片隐藏生命力的海浪迷宫:找不到边际的黑色波浪犹如一气呵成的书法一样连接在一起,在如屏风般曲折的路径上,计算机用模拟波型建构了水在三次元空间下的动作,通过不断计算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波浪表层立体地描绘线条的集合体。这种“超主观空间”,会让人想起南宋画家马远的水、日本摄影师杉本博司的海以及葛饰北斋的神奇巨浪,亚洲绘画的空间意识在其间涌动。
  这件名为《Black Waves:迷失,沉浸与重生》的作品,由日本的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数字艺术团队teamLab创作。成员包括艺术家、程序员、工程师、CG动画师、数学家、建筑师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从最初的四个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今日的500人“超级技术专家”团队。作为创始人之一的猪子寿之,此时正在展厅中调试这件作品的最后效果,他提醒进入这片海良要先脱鞋,以免破坏地面的特殊质感——在teamLab的作品里,沉浸式的体验是第一位的。

数字革命的孕育


  “teamLab的成员都出生在日本,这无疑塑造了我们……”日本是四季分明的岛国,在古典的短诗“俳句”中,自然的无常是其中重要的主题,甚至有专门用来描绘四季的“季语”:除“春雨”、“雪”、“风”、“雷”等表现气候的用语之外,还有像“花”、“神鸟”、“蝉”、“青蛙”等动植物,而这些意象也是teamLab里的常客。俳句的妙处,在于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而teamLab则将这种流传于唇齿间的美感创作成一种开放的并不独在的醍醐味。
  这股醍醐味,可以轻松地在teamLab的作品里找到。展出在油罐标志性圆柱空间的《花与人,不为所控却能共生,消除作品的边界——度时如年》:在一个小时内,将—年四季花朵的花开花落持续呈现,花朵永远重复着诞生和死亡。花朵会因为观赏者的凝视而更茂盛,而触摸和踩踏花朵,它们就会一齐凋谢。作品是通过电脑程式实时不断地进行描绘,不会复制同样两朵花的形态。这种与自然共生无界的关系,来自teamLab对国东半岛山间自然的感悟。春天,那里的山间樱花烂漫,山谷里油菜花一片片。大自然与人类作品之间的界限已是非常模糊。在理想的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之间没有冲突,而是和谐共处。与当今不同,在过去,人类不能完全掌控自然。猪子寿之不愿意承認他们的独特性,而是将之推给更大的时代。“我们用这种风格表达自然,用技术制作不同于画布上的东西,在当下理当如此。每一代人都会受到那个时代的影响,就像工业革命和现代主义一样,我们都目睹了正在发生的数字革命影响到每一个人,而teamLab恰好身处其中。”

以公司之名的集体创作


  这可能解释了teamLab为何没有艺术家的出世之感,反而可以作为一种公司的形式存在。在一个讲究身份政治的时代,teamLab从一家科技公司做到了“出圈”,它广受艺术界认可的身份令所有人感到好奇。起初,猪子寿之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在做艺术作品。“当时我还没有很明确的艺术家概念,我只是在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一些类似于艺术装置的事情,做能让大家知道我理念的东西,并目—直坚持在走这条路,只是几乎没有人可以看到。”为了团队生存,teamLab做过软件研发、制作网页等工作,也曾多次为各种商业企划出谋划策。在2011年那场“红白”歌会上,teamLab为日本偶像团体ARASHI创作的一段歌舞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几个舞者和背后的大屏幕完美配合,将彩色方块聚拢又炸裂,整块屏幕成了舞者的画板。这段惊艳的视频在Twitter上狂揽近300万次点击。
  在teamLab位于东京的总部,有70%-80%为技术类人员,但他们与猪子寿之所带领的创作团队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部门。来自艺术的灵感常常启发商业项目的成员,而商业项目的经验也时常会反哺到猪子寿之这里,这是teamLab把握时代的一种方式,为企业与品牌提供技术和设计服务至今依旧是teamLab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同年,亚洲的当代艺术专家lkkan Sanada开始与teamLab共事。艺术家村上隆看到了teamLab的作品,“他对我们说,你们的作品很好,应该去海外尝试一下。”应村上隆邀请,teamLab在他位于台北的Kaikai
其他文献
VIVE LA EIGHTIES本季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80年代,从这个享乐时代中汲取时装的极致廓形以及放浪形骸之精神。  本季,Miu Miu秀场以新浪潮乐队SigueSigue Sputnik和Talking Heads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为80年代灵感的设计做了最好的配乐。蓬蓬袖搭配束高腰短裙,以及漆皮尖头鞋和大号项链的装扮,将观众带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宣扬夸张与极致的黄金年代,空气中
1976  小时候,有人问喻红长大想干什么,她随C说,画家。10岁的喻红,跟随着爸爸妈妈,住在北航的校园里。那时的她已经在北京市少年宫学画两年了。而一畫就画到了现在。  在喻红的绘画之中,视角的抽离,从外部的观看一直延续。“我是个观察者,一直都是。”这种观察,从少女喻红时,就已萌芽。  生在双职工家庭的喻红,小时候经常被锁在家里,她常常趴在窗户看外面。“那时,家里的窗子对着一堵墙,我只能看见马路和
一年一度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于3月22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始VIP预展。从1970年成立至今,巴塞尔艺术展已成为世界艺术交流最为重要的平台,今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进入第四年,为期五天的展会汇集了全球二百余家顶级画廊。我们精选12家画廊并绘制了观展地图。按图索骥,开始你的艺术行走吧!  1层  Eslite Gallery诚品画廊1D11  从1989年成立至今,诚品画廊始终以关注和推动华人当
美籍华裔时装设计师ANNA SUI在伦敦时装纺织品博物馆迎来了自己的首场作品回顾展。策展人DENNIS NOTHDRUFT和我们讲述这个童心不改的女人是怎样用时装构建起一个有着标志签名的奇幻世界的。  如果说时装设计是某种逃避阴冷现实的梦幻,那Anna Sui绝对是营造这种效果的高手。这个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一个仅有五款服装的系列在纽约时尚界起步的女人,在近四十年的职业生涯里慢慢发展出一个具有极
3月底起,包括由BenjaminMillepied進行指导和编舞的Hearts and Arrows、JeromeRobbins的Glass Pieces及,Sebastien Bertaud的NuitBlanche在内的三场芭蕾舞表演将陆续进入公众视野。其中Dior的创意总监MariaGrazia Chiuri特别为参演NuitBlanche的十余位男女舞蹈演员设计了演出服。逼真立体的花朵装饰、
美容品牌“Suqqu”在日语中是挺拔优美的身姿的意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穿了和服的日本女性,修长的脖颈在浆过的衣领中挺立的样子。Suqqu的彩妆创意灵感常常源自于东洋文化,有时是诗人笔下的俳句,有时是绘本上的植物花草,去年是女子和服上的金色纹样。一般来说,秋冬季节使用的彩妆色彩比起鲜嫩的春夏要更显厚重,而今年的秋冬,灵感则来自于光润丝滑的日本漆器。  漆器以朱漆上色,湿润醇厚的漆浆干透后才能上第二遍
因为前阵子扭伤脚和腰要养病,原本应该在美国宣传新歌的张靓颖停下了台上演出的节奏,把整个三月都留给了幕后工作。她一天一天掐算,精确地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到4月10日就整整一百天了!”不太可以穿高跟鞋,睡觉不能伸懒腰,因为“煲好猪蹄才能煲现场”,她有点急着想康复。和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性感气场不同,拍片现场的张靓颖柔和俏皮得像个小姑娘。说到兴起,她会一直笑,但在对人和事的描述里,一般性格内里的力道又会不
18岁跨入模特行业,如今迈入而立之年的FREJA用12年的时间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生存法则。  在这个拼曝光度的时代,Freja Beha Erichsen是个例外。不用社交网络,很少出现在大型活动场合,近些年来就连街拍图也很罕见。被粉丝打趣为“失踪人口”的她,总是悄无声息地消失一段时间,再在毫无防备的时候带着一本大刊的封面或是重量级的代言回到公众的视线。这种不紧不慢的生活状态,正是她混迹时尚圈
粉色羽毛礼服by Georges Hobeika沈月:很多传言关于我,但都不是真的  作为邱淑贞的女儿,沈月总是被媒体拿来和母亲做比较,而在她看来,妈妈的美从来没有办法超越,干脆也不去比。关于那些“最美星二代”的标签,她也从未放在心上。  家,对于沈月来说,是最重要的。这或许和她出身潮汕家庭相关。在香港的家里,至今沈月也是和爷爷奶奶同住,经常一起吃饭的情形是二三十个亲人的大场面。一家五口虽然分散在
如果你是K-Pop和韩剧的忠粉,pushBUTTON想必也是心头至爱。这个粉丝遍布全球的亚洲高街潮牌,品牌创始人兼创意总监Park Sueng Gun朴承乾的设计灵感来自两只爱犬——Push和Button。品牌名则来自麦当娜歌曲《Hollywood》的歌词“push the button”,可见品牌设计深受欧美流行文化影响,特立独行的精神深入骨髓。  Vogue专访设计师朴承乾 Q:Vogu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