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受耕作制度不断调整、水稻轻简化栽培普及、農药品种持续更新及特殊气候条件等影响,宣城市水稻病虫害发生出现新变化。该文总结了2017年全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分析了原因,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分析;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7-0074-3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多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稻种植结构复杂,“四稻”混栽,2017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16.0万hm2。
  1 发生概况
  2017年全市水稻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累计发生42.5万hm2次,造成实际损失28640.29t。病虫发生面积总体减少明显,比2014年、2015年低25.2%~27.0%,比重发的2007年低42.7%。其中,稻飞虱比轻发的2016年低5.5%,比2014年、2015年低31.6%~39.3%,比大发生的2007年低65.2%;稻纵卷叶螟与轻发的2016年相当,比重发的2007年低70.9%;二化螟、纹枯病发生总体平稳;稻瘟病、稻曲病分别比2014—2015年低74.4%~76.2%、64%~65.9%。
  2 发生特点
  2.1 “两迁”害虫迁入量低,且虫峰不明显 稻飞虱灯下诱虫,三(1)代各地单灯当日诱虫均在44头以下;四(2)代灯下主峰7月8—9日为544~2160头;五(3)代大部分地区单灯单日诱虫均在64头以下,仅宁国有800头左右小股虫峰;六(4)代各地单灯单日诱虫大多在100~400头,诱虫少、虫峰不明显。稻纵卷叶螟大田赶蛾,峰日蛾量,四(2)代主峰7月17—19日为388~572头;五(3)代各地一般200~700头,峰期不整齐;六(4)代主峰8月19—21日为200~450头。
  2.2 “两迁”害虫发生总体减轻 稻飞虱,百丛虫量三(1)代、四(2)代、五(3)代、六(4)代各地分别为10~30头、40~550头、30~306头、50~460头,其中四(2)代、五(3)代分别比2016年同期低26%~83.9%、20.3%~55.8%;百丛卵量四(2)代、五(3)代、六(4)代各地分别为360~600粒、60~759粒、50~300粒,其中四(2)代比2016年同期低48%~77%。稻纵卷叶螟,百丛虫量四(2)代、五(3)代、六(4)代各地均在2~30头左右,大部分地区低于2016年同期、近3年同期均值;百丛卵量四(2)代、五(3)代、六(4)代各地分别为20~50粒、8~38粒、10~72粒,其中四(2)代、五(3)代分别比2016年同期低20%~35%、20%~70%。
  2.3 二化螟发生总体稳定 灯下诱蛾各地4月15日-30日初见,大部分地区比2016年早1~10d。全年灯下累计诱蛾量,宣州、郎溪、宁国、广德分别为777头、3194头、381头、1011头。冬后残虫量宣州、绩溪在48.0头/hm2以下,其他地区为75.6~575.5头/hm2。一代残虫量各地为4.0~59.6头/hm2,其中宣州、广德、宁国、绩溪比2016年同期低10%~78.9%。二代残虫量各地为7.0~143.1头/hm2,其中,宣州、泾县比近3年同期均值低11.5%~22.9%;宁国、绩溪分别比2016年同期、近3年同期均值低25%~58.8%、9.2%~63.7%。
  2.4 纹枯病前期扩展迅速,后期上升缓慢 早稻田,泾县5月22日初见病株,5月29日病丛率、病株率分别为5.0%、0.7%,分别为7d前2.5倍、2.6倍。7月上旬,泾县病丛率、病株率分别达40.9%、19.5%,病指达8.2。一季稻,分蘖拔节期,病丛率郎溪、泾县、绩溪分别为2.2%、18.4%、12.8%,与2016年同期相比,郎溪、绩溪低15.4%~8.5%,泾县高46%;病株率宣州、泾县、绩溪、旌德分别为0.3%、5.4%、3.5%、0.3%,与2016年同期相比,宣州、绩溪低60%~63.2%,泾县高65.7%。破口抽穗期,病株率宣州、郎溪、宁国、泾县、绩溪分别为17.6%、3.3%、8.6%、22.4%、17.4%,其中,郎溪比2016年、近3年均值高6.9%~12.4%;宁国、绩溪比2016年高5.7%~7.4%。双季晚稻,破口抽穗期,泾县病丛率、病株率分别为31.6%、17.8%,分别比2016年、近3年同期均值低23.3%~30.5%、16.5%~39.6%。病指宣州、泾县分别为2.7、4.2,分别比2016年、近3年均值低16.2%~56.0%、17.1%~50.3%。
  2.5 稻瘟病显著轻于近年,叶瘟重,穗(颈)瘟轻 稻叶瘟,6月上旬苗期,郎溪、旌德部分早栽稻见病叶,感病品种发病田一般病叶率15.6%~17.4%,重病区达41.5%~60%。分蘖拔节期,宣州、宁国、泾县发病田病叶率分别为3.6%、69.5%、56.2%,分别比近3年同期均值高53%~256%;宁国、泾县病指分别达43.1、18.7。破口抽穗期,泾县发病田病叶率54.1%,平均病指16.6,分别比2016年、近3年均值高20.8%~43.9%、7.9%~19.2%。穗(颈)瘟,一季稻黄熟期调查,平均病穗率宁国、泾县、旌德分别为4.4%、25.4%、14.3%,其他地区均零星发生,泾县比2016年、近3年同期均值低10.3%~45.7%;宁国比近3年同期均值低4.97%。早稻、双季晚稻均未查见。
  2.6 稻曲病总体轻发,但局部感病品种发生偏重 一季稻,平均病穗率宣州、宁国、泾县分别为3.2%、0.7%、0.1%,平均病指宣州、宁国、泾县分别为1.1、0.3、0.02,其他地区零星发生,其中宣州分别比近3年均值高0.8倍、1.4倍。双季晚稻,平均病穗率宣州、泾县分别为17.3%、0.7%,其中宣州分别比2016年、近3年均值高4.3倍、6.1倍。   3 原因分析
  3.1 主栽品种抗性不强 宣城市水稻品种多、杂,主栽品种以粳糯稻及两系杂交稻为主,大部分抗虫抗病性弱,且部分品种对稻瘟病、稻曲病表现高感,总体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据统计,全市感稻瘟病、稻曲病种植品种所占比例达41%以上。
  3.2 本地病虫基数偏高 宣城市油菜、蔬菜种植面积大,虫源田、桥梁田充足,加上小麦、油菜免耕栽培,造成二化螟越冬基数和冬后残虫偏高。纹枯病常年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近年感病品种发生偏重,田间菌源广泛存在,加上病草、病谷及菌核处理不彻底,常导致纹枯病、稻瘟病发病早、发生广、危害重。
  3.3 外迁虫源迁入减少 2017年水稻“两迁”害虫总体迁入量低,特别是稻飞虱五(3)代以后迁入量明显偏少,加上及时有效防治,致使后期水稻“两迁”害虫总体发生不重。据统计,稻飞虱累计诱虫量,四(2)代大部分地区为222~1980头,分别比2016年、近3年同期均值低29.0%~99.7%、54.7%~99.2%;五(3)代大部分地区为8~382头,分别比2016年、近3年同期均值低45.6%~98.9%、72.2%~97.2%;六(4)代大部分地区为138~540头,数量低、且各地差异大。
  3.4 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有利 宣城市“四稻混栽”,栽插期、生育期不一,有利于害虫繁殖、迁移、危害和病毒病传播。随着栽培的轻简化,移栽向抛秧、直播调整,人工插秧向机械化转变,促进了稻株的早生快发,良好的食料条件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生存环境;再加上免耕技术和秸秆禁烧还田的推广,残留大量稻桩、病草、病谷及菌核等,对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等发生均有利。
  3.5 特殊气候条件影响 宣城市2017年夏秋季受台风影响少,气候总体表现为温度偏高,降水偏少,长期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水稻“两迁”害虫大量迁入、发生为害和增值爆发,不利于螟虫的产卵和孵化,不利于纹枯病的发生和蔓延,特别是水稻抽穗扬花期降水偏少,降低了稻瘟病、稻曲病在感病品种上的重发流行风险,利于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实施。以宣城市区为例,据统计,7月20—8月10日,中稻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温度30℃以上、日最高温度35℃以上日数均为16d,均占总日数的80%,降雨日共5d(总计1022mm),占总日数25%;8月20—9月10日,一季晚稻抽穗扬花期,日平均温度30℃以上、日最高温度35℃以上日数分别为4d、5d,分别占总日数20%、25%,降雨日共8d(总计575mm),占总日数的38%。
  3.6 防控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在宣城市各级植保部门有效的病虫测报和科学的防治指导下,新型、高效型农药品种和植保药械不断推广和充实装备,再加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不断推进,全面提升了水稻重大病虫害总体防治水平。据统计,宣城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达410个,其中工商、民政登记注册128个,装备背负式弥雾机、喷杆喷雾机4365台(套),担架式、车载式喷雾机(枪)573台(套),无人航空喷雾机17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37台,日作业能力达1.0万hm2。
  4 防治对策
  4.1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事关农业生产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各地必须成立相应的指挥组织,强化谋划、组织协调、防治部署和督查。同时,各地政府应将农作物防灾减灾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确保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4.2 引进和推广抗(耐)病虫品种 种植高产优质抗(耐)病虫品种,能有效地将害虫种群数量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减轻病害发生危害程度,大大减少农药的施用次数和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对稻谷和环境的污染。
  4.3 做好病虫害的监测预警 测报工作是植保基础性工作,是防治决策的重要依据。要切实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完善监测点建设,建立健全监测网络,确保测报技术人员在岗。要实行测报对象专人负责制、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集体会商制、发生防治信息定期汇报制和防控工作通报制度,按照有关要求规范开展病虫调查,及时准确做出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4.4 积极示范推广新农药、药械 近年来,随着新药械的不断推广和使用,一些能有效提高药剂利用率、病虫害防效、作业效率的新药械正逐步更新换代,但仍有较大推广空间。据统计,2017年全市植保机械保有量,比5年新增背负式机动药械6162台、大型机动药械81台(套)、自走式喷杆喷雾机37台(套)、无人航空施药机17架,淘汰老式手动施药药械58415台。随着科技发展和研发的不断努力,一些新药械、农药品种不断涌现,这为水稻及其他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更多、更好的新手段。因此,应积极示范推广,不断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和效果。
  4.5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要按照“政府支持,市場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大对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扶持力度,加强组织建设,强化示范区建设,狠抓典型示范,以集约项目,整合力量,优化技术,创新服务,规范管理为突破口,继续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发展。同时要强化栽培控害、性诱剂和杀虫灯等理化诱控、“稻鸭共育”治虫除草、稻田天敌保护利用等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开展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组装,实现病虫无害化防控,提升农产品品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国锋.黄州区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措施[J].湖北植保,2009,115(5):30-31.
  [2]吴飞龙.宣城市水稻病虫害发生新态势及原因分析[C].安徽省昆虫、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129-131.
  (责编:夏宇雨)
其他文献
近世流传的《庄子》文本,主要依据的是清郭庆藩辑《庄子集释》,而《庄子集释》又依据清光绪十年甲中黎庶昌刻《古逸丛书》覆宋本《南华真经注疏》。覆宋本《南华真经注疏》又据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的这一基因缺陷,在它诞生和成长的时期就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对经济社会所进行的
2009年8月28日-30日,2009第四届山西酒饮食品博览会将在中国煤炭博物馆举行,参展范围广泛,酒、饮料、食品、设备、包装、调味品类企业均可参展。预设展位200多个,参展费用应各参
为迎接 2 1世纪的挑战 ,结合甘肃省高师教育的实际情况 ,抱着继承、发展、改革的思想 ,针对高师体育教育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面向素质教育甘肃省高师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设想 ,力求构建出新世纪甘肃省高师体育教育课程的新模式
关于中国检察权属性的定位,目前存在多种学术观点。随着司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检察制度的作用日益凸显,检察权的定位更需要明确。从我国的宪政结构、历史传统、文化传统和社会
该机结构紧凑、外形美观,适用于鲜奶的贮藏保鲜。
摘 要:该文介绍了2015年岳西县稻曲病的发生情况,对严重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岳西县今后防治稻曲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稻曲病;严重发生;原因分析;防治对策;岳西县;2015年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9-0052-03  岳西县稻曲病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虽有发生,但危害程度很轻,是1种次要病害,但近20年
国家质检总局网站8月31日消息,从2009年9月1日起,所有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必须通过QS市场准入才能上市销售,否则将予以查处。例如选购一次性纸杯时,要认准QS标志。如果9月1日后,
《GPS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验教学通过加强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的基础实验,并拓展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应用,建立完整的GPS与RS、GIS耦合集成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达到GPS和RS实验课程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要求,培养高层次和应用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