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成为我国各大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出发,深入研究农业高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分析目前我国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建议,包括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
  [关键词]农业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机制构建
  [作者简介]胡太芳(1966- ),女,天津人,天津农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与高等教育理论。(天津 30038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农学院2012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A3-1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02-02
  一、农业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必要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虽然国外的高校教育并未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但是创新的内涵本身已经包含在创业教育之中。美国为了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自主就业,将创新教育纳入传统的创业教育之中,通过两者的协调来引导在校学生培养自主创业精神,如麻省理工学院就设立了创业与创新专业。在我国高校教育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不仅有利于培养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弥补我国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的缺陷,同时也符合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主题。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指出,各地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创新创业教育是为满足我国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陈希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我发展而渐渐形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过程。这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新融入的教育理念,也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最明确的界定。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在内容上主要是对高校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的系统化整合,具体表现就是要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又形成良好的自我就业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创新精神,推动高校大学生各类型创新创业行为的积极进行。
  (二) 农业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必要性
  我国农业高校希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为农业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不断推进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以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农业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不能简单地将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合二为一,而要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特定化的机制,满足农业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教育计划。
  对于农业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有着指导性的解读:高等教育的意义具有长远性,不仅仅是教授传统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生存技能、沟通技巧等,能力的培养足可以应对社会中职业的发展和变动;对高校学生的培养不能局限在学校范围内,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教育机会,增加学生与职业部门以及社会的交流,以应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只有不断增强学生对变化的快速处理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涯;人口膨胀,导致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毕业后不能被动地投简历、等待被录用,而应化被动为主动,争取面试机会,提高自身就业的可能性。该宣言深刻阐释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实施的重要性,为农业高校构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提供了方向指引。
  二、农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的阻力
  我国对创新理念的贯彻落实不像发达国家那样深入,因此在高校教育改革中要逐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进行创新性教育,其次是重视对学生的创业指导,再次是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最后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但是,农业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传统创业教育机制的约束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具体发展中会遇到以往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中的一些固有问题。例如,在农业高校中没有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社会上也没有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充分支持的文化内涵;教育部门虽然有相关的批文,但是因为一些鼓励创业培养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往往难以发挥具体的作用;一些地方高校在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时还存在“空壳子”的现象,同时很多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政策难以具体落实;等等。
  我国农业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整体比较落后,受固有的就业思维的影响较大,在学生自我能力开发上缺乏应有的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我国高校目前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多源自国外,但是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农业高校在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仅仅是把已有的资源对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而较少突破固有条件的限制,对具体教学成果的评价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认定。另外,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专业化的职业教育系统建设不完善,更多地利用传统创业培养教育的感性经验而非实践应用,这都对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造成一定的障碍。
  (二)尚未形成体系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体系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教育机制的管理者需要拥有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实践创造能力。二是农业高校的专业和学科实践性、创新性较强,要积极与外界进行联系,积极开拓新的农商机会。例如,很多农业院校开发了自己的酸奶制品,在各大高校内部进行销售。三是明确职业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将创新的理念融入职业培养之中。四是专业课程、师资力量、配套设施将体系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落实到具体的步骤中。   实际上,当前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第一,一些农业高校并没有建立学校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系统,而只是把一些固有的创业平台进行简单的对接,并没有针对创新创业机制制订具体的实践培养计划。第二,尚未形成包含创新创业内容的校园文化,农业高校的校园文化多以务实、专研为核心内容,对于自主性较强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接机制,在具体的课程教育、实践发展中没有进行积极的宣传与推广,与具体的农科专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市场实际需要相结合的活动并不多。第三,农业高校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课程教育只专注于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没有将其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开展联系起来,同时没有建立具体的评价体系来确认各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完成情况,甚至有部分农业高校根本没有设定特色性的创新创业课程。第四,缺乏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意识,创业是实践性的工作,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但是很多农业高校并没有充分重视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配套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不足
  专业化教育基地的建设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农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既遇到了与大多数高校一样的问题,也面临与其自身特点相对应的问题。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资金大多来源于政府拨款,由于学校类型不同,资金划拨很难有明确的标准。同时,单一化的资金来源,很容易增加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审批的难度。农业高校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可以学习美国高校将创新项目联系到校外企业赞助的模式。例如,将饲料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与农业高校创新研发联系到一起,专业化的实验室、研究室配置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扩展了基地建设的资金渠道。但是,当前许多农业高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器扶植初创项目的重要意义。一些农业高校周边的科技园建设严重不足增加了创业孵化器建立的困难;一些农业高校虽然建立了创业孵化器,但是因为缺乏积极的宣传和专业化的管理,使得创业孵化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农业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的具体内容
  (一)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
  首先,要注重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在教育课程的开发中,要明确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农业项目开发的商业计划策划,应以基地为平台,以创业孵化器为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如何通过具体项目策划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农业高校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还要将农业科技项目进行具体的计划与评估,从而依托商业项目将商业课程的内容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同时,对那些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学生来说,需要安排相应的商业谈判、文字表达能力训练、仪态训练等基本课程。
  其次,要注重课程培养的支撑性。农业高校的课程应按照相对的轻重、先后顺序来安排。创业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将专业课程构思到具体的商业实际上,需要按照“构思—立项—评估—供应链安排—产品效益”的程序来具体安排,明确何种农业产品适合市场需求,何种农业科技课题能够得到投资资金。同时,还要注意实践模拟课程的开发,并且将体验类的课程作为重点进行安排。
  (二)着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农业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理念是将学生培养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农业是我国的根本产业,农业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依靠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学生,所以培养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农业高校的首要任务。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施对于农业高校学生的能力培养、职业规划有着重要意义,除了提升学生的专业开拓能力之外,还要将专业能力转化为实效,推动农业科学建设、生产建设、产品开发。农业高校要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拓宽就业渠道是农业高校实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动因。农业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来鼓励农科学生团队合作模式的创新培养体系,将创新创业能力与创新创业活动积极联系到一起,为创新型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从而适应农业高校人才的潜力开发以及创新性、创造力的提升。
  (三)完善软硬件支撑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机制要落实到实处,必须完善相应的软硬件支撑体系。第一,建立符合农业高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同时根据不同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将本校已有的专业课程资源融入教育基地建设之中。第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作为平台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创新创业活动,所以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相应的团队开发项目、农业创意设计,对相关的创新创业讲座、论坛等进行积极的宣传。第三,构建校内就业服务平台,及时更新创业信息,管理校内创新创业课程,开发网络创业联盟。
  [参考文献]
  [1]杨成才,吴承春,兰之祥.新形势下农业高校科研基地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J].科技管理究,2010(24).
  [2]杨沛林,杨国会.论农业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
  [3]野秀芬,张红莲,吴海芹.农业高校校外科研基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机遇与任务[J].农业科技管理,2008(2).
  [4]赵菊扬.营建良好学术氛围全面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7).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在分析了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向的基础上,认为应依据处理好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的关系、注重课程内容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改进教学手段等原则对该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包括开设综合实验、强化和拓宽实习内容、完善实验室设备和实习基地设施、以科研项目带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校企合作质量、改革教学管理模式等。  [关键词]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丽(19
随着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大量出口,锅炉性能考核试验越来越多地要求采用ASMEPTC4.1规程计算锅炉效率,因此本文有必要对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ASME PTCA.1规程进行性能试验时应注意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设置状况的分析,提出省属工科院校信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方案,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关键词]省属院校 信计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周硕(1968- ),男,吉林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科学与工程计算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吉林 吉林 132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录取率的提高,很多高职院校面临学生入学分数线越来越低的困境,以男生居多的建筑技术专业同样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学生到课率低、学习兴趣不高、厌学情绪大等。文章尝试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其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全真的工作情景中学习,以促进建筑技术专业学生对建筑技术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  [关键词]体验式 实践  [作者简介]张琦(1977- ),女,黑
从1999年7月16日第一次见到启功先生到今天,和先生的师生情缘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了.回头想想,每一次去先生家问学、请安,都如沐春风.他的一颦一笑、一举动都深深化入了学生心
期刊
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近年来一直呈现着“杂花生树”般的热闹喧嚣场景,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在“精神寻根”、“信仰溯源”和文化重构的诸多焦切希求之外,有一个若隐若现的现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份生产焦炭3140万吨,同比增长0.2%。
[摘要]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落地的载体,是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发展需求的重要实现形式,在高职院校办学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期推进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改革与创新,必须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突出人才培养核心地位。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产性实训
本文通过烟气与翅片管受热面的传热计算,找出翅片管参数(如管径、翅片高、翅片节距等)与受热面的体积、重量、烟气阻力、材料成本间关系,以便为优化结构设计提供帮助。
本文以中小企业现在面临寿命较短的问题出发,进而介绍改制上市的推进流程。重点研究分析了企业上市方面的财务问题,主要在于历史出资、税收申报与缴纳及关联交易等方面,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