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习惯,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构思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功之一。写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书,需要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如倾听师友的谈话;研究商场上货主与顾客讨价还价的动作、表情;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留心你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发现有很多能触动你心灵的东西,甚至引起你的共鸣,这种人和事值得你去思考、去剖析,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也会成为你写作的素材。再者,还要多读课外书籍,不但要读文学作品,还应该读历史、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书籍,并学会写“读书摘要”,有重点地摘录好的诗句、文章片段、名人名言、警句、歇后语等,以拓宽知识视野,丰富写作素材,提高表达能力。
二、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同一的作文题目,所写的文章大同小异,毫无创意,这样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思维方向,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吗?所以,开拓思路、同中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手段。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疑”才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善问”正反映了学生本身学习的深入、思维的变化、智能的发展。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曾记得,某年高考时有《毁树容易,种树难》这样一个题目,绝大多数学生是按照“十年树木,容易一朝必毁”这样一个模式写的,其中一个学生把“中国共产党”比作一棵大树,并阐述这棵大树虽经几十年的“刀劈斧砍”、“血雨腥风”依然茁壮成长,结果这篇作文得了个满分,这就是同中求异,这就是创新思维。
三、激发兴趣,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兴趣是一个人从事某种事业时物有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只有当人们对一个事物产生兴趣时,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个不爱好足球的人,无论多么精彩的比赛也无心去欣赏。因此,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立足于以培养学生作文的欲望为第一要职,以激发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用心去构思、钻研、创作。如发《春》为题作文时,我就带着学生走向春意浓浓的田野,让学生捕捉春天的影子,倾听春天的声音,感受春风的吹拂,领略大自然的恩赐,让学生亲眼看看小草是怎样萌发的,树木是怎样吐绿的,爬虫是怎样复苏的,人们是怎样忙碌的。学生返加回校园时,个个兴趣极高,纷纷讲述自己的发现。有些学生感叹,祖国真美,大自然真是姿态万千!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放飞,想像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因此,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仅能推动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创新作文要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结合,课堂作文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创新作文教学是个全方位的思维过程,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作文就是认真将清晰的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平时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写不出东西来。原因何在?就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得较多,而“写”运用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因此,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可帮助学生写好作文。在课堂上,可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作文思路或自己的写作框架,教师适当地给予点拨或扩展,逐渐帮助他们理清作文顺序,最后写出作文。
创新作文还要和第二课堂结合,如讲故事、春游、采访、当主持人、办小广播、课前三分钟演讲等。茅盾说:“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够这样去做,多积累、勤动笔,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东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五、在创新作文中引入多媒体网络
网络可以虚拟各种自然现象、环境状况、社会特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复杂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生活,设置多维的作文环境,通过听、说、看等各种感官的刺激,再现生活场景,并进行多角度扮演和体验,就能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让学生查阅如:中华图书网站、中国电子图书网、中小学生作文网、作文之路等,并推荐网上的一些好书,让学生自主阅读,尤其是那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名著、名篇及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学生可以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习作,还可以通过网上留言、发电子邮件评价他人作文,使作文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六、关于改与评
过去,学生写完作文一交了事,教师一批了事。为体现作文整体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民主化,加强学生作文之间的信息交流,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增强学生搞好写作的竞争意识,作文批改可分为学生互改-教师评改-学生自改。
1.学生互改。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的评改意见,是搞好作文评改的一条捷径。学生在交流中多种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和锻炼,学生知道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差在哪里,为什么差,使自己的写作和评改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
2.教师评改。教师评改时,应过目全部的作文及学生互改的情况。总体上多褒少贬,用商量的口气写评语,强化学生的写作激情,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3.学生自改。在经过了互改、教师评改之后,学生本人往往在“七嘴八舌”中顿开茅塞、获益匪浅,及时悟出文章的得失。
总之,作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鼓励学生自我展现个性风采,让他们随意去驰骋在作文的原野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摆脱思维定势的禁锢,提高他们的创新作文能力。
一、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功之一。写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书,需要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如倾听师友的谈话;研究商场上货主与顾客讨价还价的动作、表情;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留心你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发现有很多能触动你心灵的东西,甚至引起你的共鸣,这种人和事值得你去思考、去剖析,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也会成为你写作的素材。再者,还要多读课外书籍,不但要读文学作品,还应该读历史、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书籍,并学会写“读书摘要”,有重点地摘录好的诗句、文章片段、名人名言、警句、歇后语等,以拓宽知识视野,丰富写作素材,提高表达能力。
二、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同一的作文题目,所写的文章大同小异,毫无创意,这样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思维方向,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吗?所以,开拓思路、同中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手段。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疑”才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善问”正反映了学生本身学习的深入、思维的变化、智能的发展。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曾记得,某年高考时有《毁树容易,种树难》这样一个题目,绝大多数学生是按照“十年树木,容易一朝必毁”这样一个模式写的,其中一个学生把“中国共产党”比作一棵大树,并阐述这棵大树虽经几十年的“刀劈斧砍”、“血雨腥风”依然茁壮成长,结果这篇作文得了个满分,这就是同中求异,这就是创新思维。
三、激发兴趣,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兴趣是一个人从事某种事业时物有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只有当人们对一个事物产生兴趣时,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个不爱好足球的人,无论多么精彩的比赛也无心去欣赏。因此,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立足于以培养学生作文的欲望为第一要职,以激发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用心去构思、钻研、创作。如发《春》为题作文时,我就带着学生走向春意浓浓的田野,让学生捕捉春天的影子,倾听春天的声音,感受春风的吹拂,领略大自然的恩赐,让学生亲眼看看小草是怎样萌发的,树木是怎样吐绿的,爬虫是怎样复苏的,人们是怎样忙碌的。学生返加回校园时,个个兴趣极高,纷纷讲述自己的发现。有些学生感叹,祖国真美,大自然真是姿态万千!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放飞,想像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因此,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仅能推动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创新作文要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相结合,课堂作文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创新作文教学是个全方位的思维过程,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作文就是认真将清晰的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平时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写不出东西来。原因何在?就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得较多,而“写”运用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因此,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可帮助学生写好作文。在课堂上,可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作文思路或自己的写作框架,教师适当地给予点拨或扩展,逐渐帮助他们理清作文顺序,最后写出作文。
创新作文还要和第二课堂结合,如讲故事、春游、采访、当主持人、办小广播、课前三分钟演讲等。茅盾说:“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够这样去做,多积累、勤动笔,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东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五、在创新作文中引入多媒体网络
网络可以虚拟各种自然现象、环境状况、社会特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复杂的过程。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生活,设置多维的作文环境,通过听、说、看等各种感官的刺激,再现生活场景,并进行多角度扮演和体验,就能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让学生查阅如:中华图书网站、中国电子图书网、中小学生作文网、作文之路等,并推荐网上的一些好书,让学生自主阅读,尤其是那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名著、名篇及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学生可以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习作,还可以通过网上留言、发电子邮件评价他人作文,使作文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六、关于改与评
过去,学生写完作文一交了事,教师一批了事。为体现作文整体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民主化,加强学生作文之间的信息交流,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增强学生搞好写作的竞争意识,作文批改可分为学生互改-教师评改-学生自改。
1.学生互改。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的评改意见,是搞好作文评改的一条捷径。学生在交流中多种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和锻炼,学生知道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差在哪里,为什么差,使自己的写作和评改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
2.教师评改。教师评改时,应过目全部的作文及学生互改的情况。总体上多褒少贬,用商量的口气写评语,强化学生的写作激情,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3.学生自改。在经过了互改、教师评改之后,学生本人往往在“七嘴八舌”中顿开茅塞、获益匪浅,及时悟出文章的得失。
总之,作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鼓励学生自我展现个性风采,让他们随意去驰骋在作文的原野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摆脱思维定势的禁锢,提高他们的创新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