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碳砖在75t钢包包底的试用

来源 :耐火与石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a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镁铝碳砖在我公司炼钢厂7 t钢包包底工作层上的试用情况,初步验证了该砖在我公司炼钢无精炼的生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侵蚀性能、耐冲刷性能,抗热震性好,延长了钢包在线使用寿命.此外,砌砖包底相较于浇注料包底大幅减少了烘烤时间,大修和小修综合烘烤时间可减少60~80 h,从而降低了煤气消耗,节能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
通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Tween-20)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配制成微乳液,构建有序分子聚集体(OMA),以此作为反应软模板,室温条件下,制备纳微结构聚苯胺材料(P-PANI).SEM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P-PANI纤维直径约为80~110nm,长度较长,分散均匀,呈现很好的三维多孔结构.FTIR、XRD和TG结果说明所合成的材料均为质子酸掺杂PANI结构,P-PANI结构具有较好的规整性和热稳定性.在0.1 A/g放电电流密度下P-PANI比容量为535.4
根据放射性废物处理用材的技术要求,在不锈钢22Cr21Ni12基础上优化设计两组耐热不锈钢材料S1、S2,利用金相、拉伸、高温蠕变等测试手段,研究固溶处理工艺对这两组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1、S2经固溶处理后均发生再结晶形成奥氏体孪晶;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S1、S2的强度均有所下降,在固溶温度超过1 080℃后下降更明显.当固溶温度高于1 080℃时,S1、S2晶粒均出现了异常长大,但S2的晶粒尺寸均小于S1,主要原因在于S2晶界上碳氮化合物数量多于S1,起到一定的钉扎作用.S1、S2的600℃
采用喷涂的方法,将含氟聚合物和氟化后的纳米SiO2粒子喷涂到聚苯乙烯塑料表面,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涂层,研究涂层中含氟聚合物与纳米SiO2的比例对涂层表面疏水疏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3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涂层表面形貌,发现相较于单一含氟聚合物涂层,添加氟化SiO2粒子后,涂层的表面形貌由平坦结构向多尺度粗糙结构转变.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涂层表现出自清洁特性,水滴接触角>150°,油滴接触角>140°.此外,这种利用聚合物与纳米粒子共混喷涂制备超疏水疏油塑料的方法对设备要求低,可用于塑料自清洁
为探究石蜡融化时泡沫铜的填充对其内部传热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可视化蓄能实验装置.分析了泡沫铜填充率对石蜡相变过程的强化传热机理,并建立其传热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石蜡融化的相变传热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当泡沫铜的填充率从0%增大到1.28%时,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融化时间从901 s缩短到830 s,较纯石蜡减少了 7.88%,液化速率和蓄热速率较纯石蜡分别提高了 7.11%和10.54%,而当泡沫铜填充率为1.28%时,石蜡内部温度梯度最小,为9.1 K.泡沫铜的填充强化了石
介绍了混料式机械化石灰竖窑的技术发展现状和特点,针对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窑炉装备水平升级和操作管理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石灰竖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
1 200 t/d回转窑活性石灰生产线已于2019年10月顺利完成达产达标,实际日产优质活性石灰1 350 t以上,生产系统稳定且各项指标优异.本文重点对该项目在设计研发、装备改进及运行指标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介绍.
以化学试剂NaF、AlF3和Na3AlF6配制不同分子比电解质,借助影像式烧结点试验仪大致测定电解质的熔点,借助静态坩埚法研究不同分子比电解质对耐火材料(铝硅比为20∶ 80)的侵蚀性,以CRC值表征耐火材料抗侵蚀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电解质的熔点随NaF/AlF3分子比的增加而增大;分子比为3.0时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性最小,增加或降低分子比都将增大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性,尤其分子比大于3.0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性显著增大,说明NaF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性大于AlF3.
分析了 600 t/d双膛窑各部位耐材的工作条件,确定各部位耐火材料的选型及主要技术指标;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介绍双膛窑关键部位耐材砌筑施工要点及施工经验,达到延长双膛窑耐材整体使用寿命的目的.
介绍了我国铁尾矿的基本情况,综述了铁尾矿在有价元素回收、建筑材料、泡沫材料、陶瓷材料和介孔材料等领域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并对铁尾矿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通过对石灰回转窑窑尾加料溜槽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和研究,对加料溜槽及密封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