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某铜冶炼渣浮铜药剂制度优化研究

来源 :现代矿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某铜冶炼渣Cu含量3.71%,硫化铜占总铜的88.32%,金属铜、氧化铜及其他铜分别占总铜的5.71%、3.26%、2.71%,铜矿物主要以细粒级连生体的形式存在.为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进行了浮选药剂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药剂制度,试样在一段磨矿-74μm占65%的情况下1次快速浮选,快速浮选尾矿再磨至-45μm占90%后按2粗2精2扫、精选1尾矿与扫选精矿合并浓缩后返回再磨、精选2尾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浮选,最终获得铜品位21.177%、回收率95.03%的铜精矿;药剂制度优化后,节约药剂成本5.8万元/a,减少金属流失增加经济效益217.5万元/a,年新增经济效益223.3万元.
其他文献
尾矿库溃坝过程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坝坡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溃坝的发展.为此,建立尾矿库溃坝试验模型,研究洪水漫顶工况下不同坝坡的溃坝过程.为提高数据收集精度,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整个溃坝过程进行扫描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坡比的溃坝试验过程均以小股水流侵蚀开始,其后有冲沟、陡坎出现,中间伴随着坝体的局部坍塌,最后溃坝趋于稳定.坝坡越陡,冲沟和陡坎出现的时间越早,陡坎移动的速率越快,坝体在水流和自重作用下发生坍塌的次数和频率越高,溃坝历时越短;不同坡比的坝顶溃口宽度均经历了前期逐渐增加、中期迅速展宽、后期缓慢发展并
为保障煤矿膏体充填料浆在管道内的顺利输送,通过半工业环管试验探究了-5 mm煤矸石,添加粉煤灰、水泥、水所组成的充填材料在输送过程中的管道阻力.根据充填材料流动性试验,确定用浓度为78%、粉煤灰掺入量为10%(占煤矸石的质量比10%)的膏体料浆进行半工业环管试验,测试了其在不同流量(流速)下的管道输送阻力.试验结果表明,料浆管道沿程阻力损失随流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呈正相关关系,符合宾汉流体模型;弯管段的阻力损失是直管段的2~5倍.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可通过适当降低流速、减少弯管的使用,来降低管道内部压
向荣铅锌矿石中闪锌矿大多呈稠密浸染状嵌布在脉石中,局部较为富集,可过渡为致密状集合体,团块粒度大多在1.0 mm以上,部分颗粒内部包裹少量细小脉石矿物.现场锌精矿Zn品位为51.35%、MgO含量为1.25%、Zn回收率为90.50%,闪锌矿含量为80.4%,解离度达84%左右,连生体主要为与含镁矿物白云石连生,整体粒径在50~120μm.为实现提质降镁目标,进行了磨矿细度和药剂制度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96%,采用硫酸铜活化、D52抑制、HQ66+2#油浮选情况下,实验室获得
为高效开发利用湖南某低品位大型铅锌矿资源,在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选矿工艺研究和选矿厂设计.试验确定采用两段锤破、一段磨矿、1粗4精2扫浮铅、1粗3精2扫浮锌流程,设计铅精矿铅品位为50.00%、回收率为85.00%,锌精矿锌品位为50.00%、回收率为91.00%;铅、锌精矿采用浓缩+过滤的两段脱水工艺,过滤采用陶瓷过滤机;粗、细碎均选用PCS1822型单段锤式破碎机,其中粗碎2台、细碎1台,细碎与2台YKR3660型圆振动筛组成闭路,筛孔尺寸为24 mm×30 mm;每个磨矿系列为1台MQ
为提高医院医疗数据管理效率,在研究了物联网、数据检索模型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针对所选簇数与实际空间数据分布不匹配、易受离群数据影响的问题,提出了DCC算法构建了智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R树.通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基于R树索引的数据高效检索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速度.
为提高企业应用数据管理水平,设计一种基于知识图谱模型的企业应用数据架构及管理系统.系统硬件配置主要由接口服务器、移动终端组成,使用的数据交互格式为JSON.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数据服务模块、企业应用数据架构模块、架构管理模块、元数据管理模块.其中,数据服务模块是基础支撑模块,数据架构模块能够构建企业应用数据架构模型,架构管理模块主要分为设计端与管理端,能够对构建的企业应用数据架构进行管理,而元数据管理模块负责管理系统中的元数据.至此,企业应用数据架构及管理系统设计完成.经过实验可以证明,应用设计系统后,在
为推进绿色矿山高质量发展,从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和评价指标分析了我国绿色矿山的建设现状,从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基础、监管机制、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指出当前绿色矿山建设存在的问题,显示出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最终提出高质量发展绿色矿山应从科技创新、一体化建设、政府监管、固废资源化利用以及企业的日常管理等方面着手.
为了提高宫颈癌标志物检测的准确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生物共轭探针与DSN酶双向信号放大的比率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捕获探针在传感器中植入DSN酶,通过循环释放miRNA,实现核酸标志物信号的放大;利用MB-DNA-AuNp生物共轭探针实现了MB信号的增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miRNA-21浓度的升高,Fc的电化学峰值电流降低,MB的电化学峰值电流显著增加,该型传感器对于核酸和蛋白质两种典型宫颈癌标志物的检测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某选厂过渡时期由于赤铁矿重选工艺系统流程不合理,导致生产指标不理想.为解决该问题开展了选矿流程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粗细分级沉砂铁品位43.62%,+150目粒级品位较低,大颗粒贫连生体不易在溜槽重选时进入尾矿,影响了重选分选效果.②试样弱磁选预抛尾产率达19.23%,品位仅6.76%;预抛尾精矿1粗1精重选,精矿品位可达64.74%.现场根据试验确定的优化流程进行改造,由于提前抛出了作业产率25.89%、品位7.38%的合格尾矿,使得进入后续重选工艺的矿量显著下降,重选效果得到改善,重选精矿品位从62.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井高温热害日趋严重,采用矿井通风系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热害问题.以某矿山深部掘进巷道工程热环境为研究对象,分析掘进巷道热源、矿井局部制冷降温原理,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适合井下现场开拓掘进作业的局部制冷降温系统,并在该矿山-1000 m中段采掘工作面开展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作业面的温度快速下降,降至23℃左右后变化不明显,达到国家规定的作业面温度不高于28℃的标准要求,且制冷机组保留了20%~30%的制冷余量.该局部制冷降温系统很好地解决了深部掘进巷道的高温热害问题,具有广泛的推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