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各地依法治校工作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思路。依法治校背景下为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带来了新的契机,提升学生法治素养是推行依法治校的重要路径。本文试从依法治校的内涵及理念,找准与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工作的切合点,提出依法治校背景下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方法路径,实现真正的依法治校状态。
  【关键词】依法治校;法治素养;学生
  一、问题提出背景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积极推动依法治校创建工作,涌现出新一批贯彻依法治校理念、法治体系和制度规范较健全、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以佛山市为例,从2014年起连续五年全面开展依法治校创建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市647所学校,累计创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67所、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32所、依法治校达标学校610所(达标学校属于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2020年底,佛山市中小学将全面达到依法治校的基本标准。
  二、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必然性
  各地积极开展依法治校创建工作,探索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依法办学和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但根据现实状况来看,法治理念以及法治生活在学校场域中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定困境,依法治校下的学生法治素养和法治精神有待提升。
  (一)依法治校建设停留在官方层面,忽略了学生共同参与。近年来,依法治校的创建工作,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层围绕依法治校评价标准及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作为学校的主体——学生对参与依法治校的建设,对依法治校观念的理解和执行还有一定差距。根据依法治校创建认定评估实地抽查的反馈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对诸如“你看过学校《章程》全文吗?”“学校制定或修改《章程》及有关学生管理制度时,你有向学校提反馈意见吗?”“当你受到学校不公正学业和品行评价,你会向学校提出陈述和申辩吗?”“当你受到学校歧视、侮辱的行为,你会向学校申诉或向上级部门反映吗?”等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表现得不太积极和主动,少数学生甚至毫不关心。由此可见,即使学校已经完成“依法治校示范校”或者“达标校”的創建任务,但不排除依法治校所宣扬的法治精神尚未深入人心,学生法律意识的内在需求还不够强烈。
  (二)学校过度强调管理权威,禁闭了学生法治思维空间。不少学校过分注重管理的效率和权威,人治思维的惯性力依然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存在。从各地学校曝光出来的奇葩校规中可见一斑:湘乡市某中学“学生违纪要罚款,生活费罚光没饭吃”;河南漯河市某高中规定“男女生交往须5人在场且地方明亮”;四川省巴中市某中学“校园内不得与异性同学近距离聊天或同行”;湖北某学院“不能帮室友带盒饭,带两份者视为外卖”……这些奇葩校规、班规看似“依法治校”“按规办事”,但从中透露出学校管理者头脑中顽固的人治思维和成人霸权,此种“以罚代管”的处理方式还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从学校管理角度出发,校纪校规的制定尤其必要性,但习惯用行政手段和政策治校,淡漠法治观念,让学生对学校缺乏认同感,束缚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必然严重阻碍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法治元素,法治氛围不够浓厚。不少学校对法治文化建设做了积极探索,但未能满足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要求。一是法治文化认识偏差。学校管理层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学业成绩才是硬指标,法治文化建设是软任务,可有可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法治元素不多。不少校园文化建设,在活动规划和内容体系设计上,大多数以校规校训、班容班貌、学习宣传以及道德标语为主,没有客观有效地将培育现代公民的法治素养纳入其中;三是法治教育流于形式。往往局限于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题讲座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律条文、概念,法治教育方式刻板、方法单一,没有充分拓展丰富内涵,很难让学生产生对法律法规的认同感。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教政法〔2012〕9号)强调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这说明,人才培养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要注重法治素养及法律技能的培养。过去常说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当前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学生,应是“德、智、体、美、劳、法”全面发展,才能适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三、依法治校背景下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路径
  依法治校的实施和推进为提升学生法治素养带来了新的契机,充分挖掘依法治校的内涵和理念,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将更好地实现依法治校的良好状态。
  (一)培育法治沃土,浇灌学生法治的种子。依法治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工作方方面面。推进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不仅仅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管理层的事情,学生也是依法治校建设的主体。培育法治的沃土,浇灌好学生心中法治的种子,通过构建法制化的校园生活及制度体系,让每个学生成为积极活跃的实践主体、成为自觉能动的建设力量,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传递青春正能量,引领校园新风尚。
  (二)建章立制,让学生成为制定者也是参与者。学校章程及有关规章制度是实现依法治校的基本依据。依法治校下要求学校领导在涉及学生利益的各项规章制度上,不能搞“成人霸权”“一言堂”。建章立制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立法”过程。这当中,学校多方收集资料、进行调研和论证,充分征求和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平等参与管理,在实践中学会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利,培养了民主管理意识和法治实践经验,这是最好的法治教育。学生一旦成为校纪班规的制定者、参与者,自然会成为校纪班规的支持者、守护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三)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发挥学生智囊团作用。依法治校下,学校要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要使学校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得到有效实施,学校就要适应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积极拓展他们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进一步改革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在学校民主决策机制中的作用。高手在民间,学生也是不可小觑的智囊团,在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诸如,课堂改革、文化建设、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学生从来都是生机勃勃的主力军。学生“智囊团”的作用,不仅有效地激发自身的主体意识和提升综合素养,同时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强化依法治校的制度、机制。
  (四)建立、健全法治监督体系,让学生心中有把丈量尺。学校依法组织和实施办学活动,要完善制度规则,健全监督机制。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把丈量尺,用来评判学校实施各种教育教学行为。学校应该通过建立譬如“学生治理委员会”“学生护法队”等机构或者机制,发挥学生的法治监督作用。如,他们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受教育权是否受到非法侵害?他们获得奖励、资助、学业和品行评价等方面是否受到平等、公正对待?对他们的处分时是否做到事实清楚、依据充分、程序正当?……学生心中的“丈量尺”,既保障了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不法侵害的发生;同时在行使法治监督权的过程,学习和内化法治观念,吸收法治理念及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法治教育的目标。
  (五)加强校园法治文化氛围,用思政课筑牢学生法治意识。校园作为学生生活主阵地,既要强调教育宣传,也要加强法治建设。将平等自由意识、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等理念,渗透到学生行为规范、日常教学要求当中,凝练到学校校训、办学发展当中;同时学校管理者、教师要带头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关系的体验和实践中成长。这里特别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石——思政课。学校要办好、上好思政课,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传导的法制化理念,让学生知法懂法,树立法制警戒线,筑牢法治意识,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结束语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胎儿出生到死亡,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法律依据。这说明,作为现代公民,处处遇到法,事事也有法,若不具备法治素养,势必寸步难行。当前将依法治校引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积极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法治精神和法治素养,才能促进依法治校良性的发展,为全面推進依法治国和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通知[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33/201301/146831.html.
  [2]郭旭通.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J].祖国,2018(12).
  [3]金佩庆.依法治校也需以生为本[J].中国教育报,2017(05).
  [4]朱蓓蓓.渗透法治意识
其他文献
【摘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是数学教学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而要实现这样的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教师在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爱动脑、善思考的人,就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促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由厌学转为想学,由想学变为乐学,还会把解答数学题当作
2019年7月,浙江女孩章××失联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因社会经济发展而形成的这一特殊群体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留守儿童由于生活在一个缺失父母亲陪伴的特殊成长环境里,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留守问题儿童。  一、现状  1.学习状况  儿童生性好动,普遍缺乏自制力。在实地家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临时监护人存在着重监护轻教育的普遍现象。亲朋好友作为临时监护人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和繁琐的
【摘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学校教育当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时期,是小学生养成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此,本文从把握课堂主动脉,并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与立足课堂,加强口语交际实践练习这两大方面来谈谈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的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口语交际;创设;练习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交际
病毒虽无情,人间却有爱。己亥年末庚子年初,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人民携手同心,共抗疫情。无数最美逆行者用坚定的身躯、舍生忘死的精神诠释中国人的担当和忠诚。还有坚守在各自岗位,保障我们生活的劳动人民,他们都是抗“疫”先锋,时代英雄!  国家有难,每一个人都应该扛起自己的那份责任。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坚守教书育人的职责。疫情期间,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教师,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行動
【摘要】生动活泼的儿歌,是贴近学生的德育语言,是沟通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把儿歌运用于德育活动,能让学生在无限乐趣中受到教育,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思想品行,使学生改掉坏毛病,形成好习惯。优秀儿歌的创作与推广对促进德育的作用是明显的,在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对大自然和对生命的认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德育;儿歌  教育,当以育人为本,要把德育放在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诸多优势使其逐渐取代传统讲解式教学,成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提高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由于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仍不够完善、评价方式不够合理等原因,导致合作学习模式难以完全发挥其作用,限制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英语课堂教学,探讨与研究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策略  《英语
【摘要】《易经 蒙卦》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民间也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蒙童时期正好是小学阶段。近十多年来,学校虽然以“养成教育”为工作重点,由于当代社会普遍急功近利,培养学生成为“谦谦君子”收效甚微。笔者抓住现今社会流行“国学热”的契机,借助经典能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收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童蒙养正;国学经典;养成教育  一、当代小学生不良表现及原因  老教师常常慨叹,
【摘要】班级管理要用心,没有用心管理的班级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班级。爱就是一种“触动心灵”的教育,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有一颗充满爱的激情之心,用爱心抚慰童心,用诚心赢取真心,用细心呵护成长,用心打开班级管理之门,才会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管理;班级管理;管理艺术;导演;策略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他指出,要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小学班会也是德育的主要阵地,同样,也要理直气壮地上好班会课。本文主要介绍主题班会的类型、形式及德育素材。  【关键词】主题班会;德育;班主任;学生  班会是老师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班会的形式很多样,其中主题
【摘要】教师团队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建设一支思想正、作风优、水平高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办学追求永恒的主题,而制度的刚性,保证了建设的规范性;人文的柔情,保证了教育的温度;成长的平台,保证了教师追求的热情。让教师坚守“教育即服务”信念,搭建平台引领团队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育科研策略,合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或者,这就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吧。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