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的换相优化方法

来源 :电气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meng6112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压台区广泛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现象,配置换相开关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手段,对换相开关全天的动作策略进行优化应兼顾三相不平衡的治理效果及设备动作次数的限制.本文提出一种低压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的换相优化方法,首先利用台区内负荷曲线的预测结果,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控制时段划分,其次对每一个控制时段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换相开关相别的优化,从而实现换相开关动作的日前优化并计及设备动作次数的限制,最终通过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其他文献
电力变压器直流扰动状态下励磁电流畸变、谐波含量增加,导致内部构件振动加剧,严重危害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针对变压器直流扰动下电磁-振动特性变化问题,研究变压器直流扰动下绕组电流、励磁电流及振动加速度变化情况.建立变压器电磁-振动模型,分析机械振动机理,基于变压器电磁-机械顺序耦合算法,仿真分析不同直流扰动状态下的绕组电流、励磁电流及电磁力振动;搭建动模实验平台量测绕组电流、励磁电流与振动加速度,最后建立变压器直流扰动状态下电磁-振动参数映射关系,通过可量测电气参数表征不可量测参数变化情况,为变压器直流
针对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在安装时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导致安装完成后气室剩余水分含量过高而需要重新安装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安装环境因素的GIS剩余水分含量计算方法.首先制定GIS安装流程,其次对气室密封后总水分量进行计算,最后按所制定的安装流程计算出平衡后SF6中水分含量.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气室内SF6中水分含量随安装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计算值随安装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趋势与试验值较吻合,且相对误差小于15%,可较好地预测安装环境温湿度影响下的GIS剩余水分含量变化,有利于工程中
电力变压器短路时会产生巨大的短路电动力,当短路电动力过大时会导致变压器绕组变形.为研究三相三绕组变压器短路时的电动力分布和绕组变形情况,本文以一台50MV·A/110kV的三相三绕组变压器为例,计算变压器发生短路时的短路电流,将该短路电流作为激励,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绕组的短路电动力,采用磁-结构耦合的方式计算在最大短路电动力作用下的绕组变形和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短路时低压绕组受到向内压缩的辐向电动力和向中间压缩的轴向电动力,绕组中间部分受到的短路电动力大于两端,导致绕组中部的变形程度大于两端.研究结果对研
针对东方锅炉厂生产的第三代首台DG1242/25.4-II1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介绍了其启动调试、试运行及锅炉燃烧优化等主要情况,详细分析了试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实现了锅炉低床温、低床压稳定运行.通过该锅炉在华磊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调试试验,给定了该型锅炉稳定、可靠的启动和运行方式,即锅炉床温在840℃~860℃,床压保持5.0 kPa~6.0 kPa.该锅炉满负荷运行稳定可靠,排渣、给煤稳定,具有良好的低床温、低床压运行特性,具有低污染物排放能力.无天然气稳定负荷(机组最低稳燃负荷)为63 MW,为
本文基于磁流体理论,采用真实气体模型和动网格模拟,建立252kV自能式SF6断路器的仿真模型,分别进行不同开断电流和不同燃弧时间下的气流场计算.从气体压力曲线变化比较膨胀室的增压情况.在关键区域选取7个监测点,观察气体压力、温度、速度和马赫数的变化特征.40kA、50kA和63kA短路电流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电流条件下,短路电流对增压的影响较小,膨胀室的气体压力增量接近;气流场、气体压力的分布和燃弧时间的关系更密切;燃弧时间越长,气体压力的上升幅度越大;在电流最终过零时刻,较大短路电流下的温度远高于较
针对智能电表抽检方式存在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实时性差、难以全面覆盖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动态线损估计的智能电表在线误差估计方法.首先,考虑负荷类型对线损估计的影响,对动态线损估计模型进行改进,使模型获取的误差估计值更接近真实值;然后,利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求解改进动态线损模型,获取智能电表误差估计结果;最后,通过仿真及实际数据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固定线损模型、动态线损模型对比,本文所提方法的检测准确率更优.
某电厂600 MW机组燃煤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存在堵灰问题,对其进行改造时,在原有蒸汽吹灰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可调频高声强声波吹灰系统,根据该锅炉空预器实际尺寸和设备情况,确定该系统由4个可调频高声强声波吹灰器组成.具体是在空预器的A/B侧各加装两台,分别安装于烟气侧热端和二次风侧冷端,顺气流方向安装,实现对600 MW火电机组锅炉空预器进行吹灰解垢.在高声强声波吹灰系统投运3个月后,对比分析了600 MW、300 MW负荷工况下,空预器投运前后运行数据.根据2021年DCS数据,负荷600 MW时,两台空预
单相逆变器输入电流低频纹波抑制是燃料电池及光伏电池发电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研究单相全桥离网逆变器输出侧功率解耦电路拓扑及其输入电流低频纹波抑制策略,给出控制参数、关键电路参数设计准则和实验波形.该电路拓扑中有源功率解耦电路位于全桥逆变器输出侧,与全桥逆变器共用输出滤波电感与电容,通过在输出滤波电容上叠加直流电压和低频偶次谐波电压实现逆变器功率解耦,使逆变器输出侧低频脉动功率在输出滤波电容与负载之间传递,阻断其向直流侧传递的路径.理论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电力电子系统对强迫风冷散热器提出了低热阻、小型化和轻量化的要求,本文在考虑现有散热器设计方法的不足之后,通过散热器结构及其等效热阻网络构建热阻、压降和质量最小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针对当前粒子群算法求解多目标模型时存在的局限性,本文采用多种改进策略提高算法的性能.计算和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强迫风冷散热器的热阻、压降、质量均有减小,功率器件表面温度明显降低,验证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为了准确实时监测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的煤流状态,辅助提高输煤系统智能化水平,探讨了一种提高机器人可用性的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及对比测试各种人工智能模型算法方案,结合输煤系统生产配煤及人员巡检要求,提供一种可靠的、可借鉴的人工智能服务生产实际的方法.经过工程实地采集数据,以残差网络为基础,建立了两个识别模型和一个检测模型,该模型可使机器人通过AI视觉检测指导配煤,并在堵煤时候自动抬起犁煤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煤流状态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9%,其中对实际堵煤状态的准确识别可达100%,能够满足火力发电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