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中生在父母和朋友关系中感受到的真实性对问题行为和孤独感的影响。
方法采用修订的关系真实性量表、青少年自评量表和状态特质孤独感量表,对广东省619名高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1)在父母关系中的真实性对高中生内部问题行为(焦虑抑郁、社会性退缩和不适体诉,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7,P<0.01;-0.10,P<0.05;-0.10,P<0.05)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外部问题行为(攻击行为、违纪行为,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6,P<0.01;-0.21,P<0.01)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孤独感(特质孤独、状态孤独,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7,P<0.01;-0.17,P<0.01)也有显著负向影响;(2)在朋友关系中的真实性对高中生的内部问题行为(焦虑抑郁、社会性退缩和不适体诉,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4,P<0.01;-0.28,P<0.01;-0.10,P<0.05)和孤独感(特质孤独、状态孤独,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9,P<0.01;-0.34,P<0.01)有显著负向影响。
结论青少年在父母和朋友关系中的真实性对其心理社会适应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