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RFID系统下的读者服务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RFID系统引入图书馆,改变了读者服务模式,打破了读者服务时空局限,提高了读者服务效率,拓展了读者服务内涵,图书馆真正走向自助化、智能化。
  关键词:RFID系统;图书馆;读者服务
  RFID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走向成熟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发展至今已被广泛运用到物流、超市、仓储等诸多领域。20世纪90年代,国外图书馆开始引进RFID系统,2006年起,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推出“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随后国家图书馆、武汉图书馆、汕头图书馆等也逐步引进RFID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RFID简介
  (一)RFID概念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全称,即射频识别,又叫无线射频识别,它是通信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二)RFID系统构成
  RFID系统主要有电子标签、标签读写器、自助式借还设备、盘点设备、防盗门禁系统及监测仪器,笼统来说就是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组成。
  (三)RFID特点及优势
  海量存储:二维条形码(PDF417)号称数据容量大,但最多只能存储2725个数字。RFID标签可扩充至舒适K。
  方便读取:因超远距离感知能力,无需光源即可读取数据,甚至可透过外包装读取。
  快速识别:标签一进入磁场,就可极速扫描,而且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实现批量识别。
  超长寿命,广泛应用:其无线电通信方式,使其可以应用于粉尘、油污等高污染环境和放射性环境,可防水、防磁、耐高温,寿命达10年以上,大大超过印刷的条形码。
  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利用编程器可以向写入数据,从而赋予RFID标签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的功能,而且写入时间相比打印条形码更少。
  更好的安全性:不仅可以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类型的产品上,而且可以为标签数据的读写设置密码保护,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二、对读者服务的影响
  RFID系统被引入图书馆,改变了图书馆原有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图书馆智能化的跨越。以读者服务为核心的图书馆,在读者服务上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图书借还模式发生变化
  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为读者传递文献是图书馆最基本的功能,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图书资料的借还。
  RFID系统的引入,使图书馆持续时间最久、任务最繁重的图书借还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手工登记阶段,发展到网络时代工作人员利用电脑网络进行借还、最后再到RFID系统下读者通过智能系统设备自助借还阶段。RFID系统彻底改变了持续多年的文献传递模式。
  (二)打破了读者服务的时间、空间格局
  1.“24小时图书馆”成为现实
  传统图书馆由于受工作人员人数及作息时间的局限,每天开放时间一般在8-12小时左右,再加上节假日的影响,很难保障长时间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读者服务。RFID系统下,图书馆自助功能的实现,打破了图书馆的时间局限,24小时全天候的自助图书馆成为现实,北京、深圳等地及有实力的高校图书馆都开设了“24小时图书馆”,或者叫“自助图书室”,极大方便了读者。
  2.自助图书馆打破空间局限
  “24小时图书馆”打破了时间局限,网络环境下,自助图书馆开始进入街头巷尾,进入小区,进入高校的教学区、宿舍区等人群较集中的地方。这样,既缓解了图书馆的压力,也给读带来便利。RFID系统让图书馆突破了空间的局限。
  3.提高了图书借还效率
  传统的借还模式下,读者需要将需要借或者还的书书库拿到借还书服务总台,排队等候,由工作人员逐人逐本办理借还手续,这种方式费时、费力。RFID系统下,简化了借还程序。自助借还设备可部署在书库内,也可部署在图书馆门口,亦或部署在人群较为集中地社区、宿舍、食堂、教学区等,读者自己独立操作,一次可借还多本图书,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借还手续,节省了读者的时间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借还效率。以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RFID系统引进前,图书日均借还量在1800册,RFID系统引进后,日均借还量达到3700册,效果是很明显的。图书借还效率的提高,虽短了图书周转时间,增加了图书的利用率。
  4.保护读者隐私
  传统模式下,无论是手工登记阶段,还是网络环境下的电脑借还,读者借什么书,都需要经过工作人员之手、之眼,对读者而言,完全没有隐私可言,有时还会遭到嘲讽。有关青春期教育、生理卫生、有关疾病等图书客观来说,是读者需求量比较大的,但是碍于面子,很多读者不好意思借阅。RFID系统下,读者自助借还,有效避免了这种尴尬,保护了读者隐私,也增加了有关图书的利用率。
  三、RFID系统对读者服务人员的影响
  RFID系统的引入,智能化、自助化的设备,使读者逐渐成为图书借还模式的操作主体,弱化了图书馆读者服务人员的作用,因此,对读者服务人员的影响是全面和深远的。
  (一)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技能
  RFID系统下,自助功能的实现,读者对一线服务人员的依赖性减弱,读者借还岗位工作人员势必会减少甚至砍掉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心里就会蒙上阴影,有下岗的危机心理。其实大可不必,新技术、新系统环境下,读者服务人员要及时更新服务理念,不断学习新的服务技能,以适应RFID系统的要求。
  (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证系统高效运转
  RFID系统改变了一线读者服务的工作模式,传统的借还岗位减少或者消失,书库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取而代之的是RFID系统的日常维护、智能设备的日常管理、图书电子标签的粘贴与注册、图书盘点与上架、定位等,这些工作都需要管理者重新配置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方能保障RFID系统的高效运转。
  (三)拓展读者服务内涵,提高读者服务水平
  RFID系统自助功能的实现,读者独立完成图书的借还,再加上图书的盘点与定位,把图书馆员从传统的重复、单调、繁重的图书借还、图书分类及排架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传统模式下,图书馆大量工作人员充实在单调而繁重的读者借还、书库管理等岗位。RFID系统改变了读者服务的模式,将大量工作人员释放出来,以便从事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读者服务工作。读者借阅分析、学科导航、参考咨询、科技查新、课题追踪等形式的读者服务势必会进一步拓展读者服务的内涵,提高读者服务的水平。
  四、结语
  RFID系统引入图书馆,改变了读者服务的工作模式,方便了读者,提高了服务效率,增加了读者服务的内涵,拓宽了读者服务层次,图书馆进一步走向智慧化。
  【参考文献】
  [1]朱小梅等.基于RFID的图书馆图书馆用户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3(04):140-144
  [2]杨友清.RFID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4(13):94-95
  [3]杜鑫.高校图书馆在导入RFID技术后的服务模式创新[J].农业网络信息安,2011(01):68-69
其他文献
【摘要】在探讨高等数学教学所存在的不足时,要立足于效果检验、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同时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措施。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内容 方式 检验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43-01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人们开始广泛关注数学所带来的影响。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不仅仅只有理工类的学科增设了高等数学课程,现阶段
【摘要】本文从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并提出了引入课程教学案例的新视角。介绍了目前中职院校数学教学现状和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旨在革新中职院校教育模式,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社会培育更加优质的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数学教学 质量提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46-02  一、
期刊
期刊
中国梦话语文本的生成逻辑可以从目标、起点、视野、民本和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从时代价值看,中国梦的话语文本具有增强力量的引领价值,与时俱进的理论价值,激发理想的精神价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46-01  三年前,从普通中学来到职业学校教数学,上信息技术、学前教育、汽车修理、烹饪、电子六个班不同专业的数学课,每个班每周两节,一周下来,不知不觉中至少用了六种不同的方式方法,艰难地完成了一周的教学任务,“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着实让我感受颇深,学生的数学基础之差,层次差异之大,难以想象,课堂上,如果你不
【摘要】在高效不断扩招的背景之下,分级教学逐渐成为了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模式。分级教学是一种以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为原则的教学方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特对分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价值进行了相关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分级教学 大学英语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文
所谓“岁月深处”,指向心灵深处,也源于心灵深处.岁月不过掬出了浮动于心灵的一缕缕霞彩,岁月不过拆解了缠绕于心灵的一道道情结,岁月不过拣选了叩击心灵的一串串符码.心灵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静脉输液外渗是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药物漏出或渗浸到静脉以外的皮下组织中,这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静脉输液外渗,要认真分析原因,并加强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