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水稻良种的选育和粮食产量的提高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149099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湖南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长时间的战争创伤,造成人员减少,水利设施破坏,土地荒芜,粮食产量锐减,种质资源散落民间。建国后,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全国率先开展水稻品种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评选与推广和研究,先后进行了良种选育与推广、单季改双季、稀植改密植、高秆改矮秆、常规改杂交等先进的技术措施,使湖南省粮食产量从不足150kg/667m2迅速恢复与提高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300kg/667m2。
  关键词:
  湖南;水稻;选育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330067
  1湖南水稻良种的选育
  解放前,湖南省(乃至全国)的水稻品种的选育,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大量的地方品种散落在个体农民手中,野生稻自生自灭,一般都是农民从自己的口粮中留取一部分做为来年的种子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率先开展水稻品种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研究。
  11水稻品种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研究
  111品种资源的调查、征集和评选
  1950年开始,湖南省开始了水稻品种资源的调查和征集工作,搜集了大量的早稻、晚稻、中稻、糯稻品种(其实,当时都只种植一季水稻、后季作物都是其他旱糧。大暑前成熟的为早稻,立秋后至白露成熟的为中稻、秋分后成熟的为晚稻)。例如:麻占、竹枒早、桂花早、露水白、牛尾糯、柳条糯、红南糯、南特号、胜利糯、万利籼等一大批地方品种。通过比较观察,先后评选出了南特号、胜利籼、解放籼、柳条糯等为代表的130多个优良品种,并进行了推广种植。(但这些品种都有其缺点,如:植株高、一般株高13~14m,分蘖能力弱,生育期长,一般全生育期140d左右,适应性不强等)。
  在浏阳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浏阳调查、征集了以柳条糯、牛尾糯为代表的12个晚禾糯品种,以高脚早为代表的7个早禾糯品种;以霜降早、红米为代表的27个间作晚稻品种;以过冬青、露水白为代表的4个连作晚稻品种;以野禾子、黄谷子为代表的10个一季晚稻品种;以马尾早、黄泥粘、万利籼为代表的33个中稻品种;以南特号、麻壳子、西湖早为代表的37个早稻品种,并且编印成了浏阳县农作物种谱(图1)。
  112水稻品种的光敏性和抗性试验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湖南省参加了由中国农科院组织的“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反应特性的研究”,同时对水稻的高分蘖能力和抽穗整齐能力、早熟性、耐脱落性、高肥料效应、抗病性、耐冷性的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有其共性,也有各自的特异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有的适应性强,有的适应性弱,品种的感光性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山荫田中的前期低温条件下,生育期延迟,后期高温条件下,生育期缩短。这些试验在湖南水稻品种的单改双、高秆改矮秆的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13水稻品种资源的利用与创新
  在20世纪50[CD1]60年代初期,水稻栽培史称“高秆时期”。湖南省水稻品种资源的利用主要是发动广大群众直接从地方品种中进行穗选、单穗繁殖、穗行比较等,以选育新品种直接应用于生产。如:南特号、胜利籼、柳条糯等,并逐步发展成为选种、留种、繁殖、示范、推广为一体的良种繁育制度。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起,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夏爱民等进行矮托杂交育种工作。于1963年育成湖南省第1个矮秆(株高70cm左右),早籼品种——南陆矮。又相继育成了湘矮早2号、3号、4号、5号、9号等,湘矮早9号年推广面积曾达6667万hm2。
  20世纪70年代,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威优6号、南优6号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应用于生产的杂交水稻组合。
  2常规水稻良种的选育
  21旧中国的基础
  解放前,湖南省的水稻栽培品种几乎都是广大农民自发、群选、群育和自然选择的结果,没有专门的育种机构和人员。1949年,夏爱民选育成了中籼良种——解放籼,为新中国的建立献上了一份厚礼。
  22建国后常规水稻良种的选育与成就
  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湖南省水稻育种按照服务方向和育种目标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21评选地方良种、引种、系统选育
  1950—1955年,为了恢复和发展水稻生产,湖南省水稻育种是以评选地方良种为主,先后评选出了早稻雷火粘、红脚早、南特号;中稻万利籼、胜利籼、解放籼;晚稻红米冬粘、露水白等130多个品种直接应用于生产。
  1956—1957年,为了满足“单季改双季”的需要,湖南省先后从全国各兄弟省、市引进了3000多个水稻品种,从中鉴定和评选出适宜湖南省气候条件和作双季稻栽培的早稻莲塘早、江南1224、陆财号;晚稻浙场9号、菲菜青、老来青、农垦58等优良品种。
  矮化杂交育种——第1次绿色革命。
  我国的水稻矮化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从50年代末期起,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以及施肥量的增加,使得高秆不耐肥、不抗倒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湖南省曾进行过“籼改粳”的探索,不成功;从广东引进矮脚南特。 1961年,夏爱民等用矮脚南特与陆财号杂交,于1963年成功培育了湖南省第1个矮秆早籼迟熟品种——南陆矮。
  20世纪70年代初期,晚粳农垦58种性严重退化,产量下降,黄发松、劳绍雄等用江西1696与科字6号杂交,于1974年育成了湖南省第1个矮秆晚籼新品种——洞庭晚籼。
  222丰、抗、优、早相结合,育种目标多元化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育种家们的育种目标主要是:早熟、高产,对于米质和抗性考虑较少,同时,由于矮秆品种的大力推广,耕作制度日趋复杂,加上生产条件的改善,施肥水平的提高,水稻品种的不适应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满足水稻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水稻育种的目标也转向了丰、抗、优、早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向。1976年,魏子生等率先选育出多抗性、米质较优的迟熟晚籼新品种——湘抗32选5。   3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与育种
  湖南省水稻品种改良,在完成了单季改双季、高秆改矮秆的变革后,随即进入了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湖南和全国乃至全世界水稻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单产的提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1水稻杂种优势的提出
  1964年,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袁隆平第1次提出了“通过培育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1970年11月,李必湖在海南岛崖县南红农场附近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1株花粉贩育型不育株(简称“野败”), 使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入了1个新的阶段。
  32“三系”的配套与育种
  1972年10月,袁隆平用野败与二九南1号连续回交3代共11株,结果全部不育。至此,我国第1个符合标准的不育系研制成功。1972年10月19[CD1]2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第1次全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与研究会议,这次会议特别肯定了湖南的进展,交流了经验,落实了任务。
  1973年7月19日,袁隆平等在湖南农科院正式育成了野败二九南1号不育系,1973年10月,周坤炉等测出了IR24具有恢复力,于是“三系”实现配套。
  1974年,袁隆平等成功育成了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浏阳县从1976年开始,在湘潭地委的领导下与上级科研部门一起,开始探索杂交水稻制种工作。为浏阳的杂交水稻推广和粮食产量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
  4湖南粮食产量的提高
  解放前,湖南省粮食单产情况。根据浏阳市档案馆、浏阳市农业史记载,1949年以前,湖南省农民生产条件低下,没有系统选育的优良品种、农民实行自然耕种,种子一般都是从自己口粮中留取一部分作来年的种子使用,粮食单产长期徘徊在140kg/667m2以下。
  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湖南省粮食产量提高的几个节点:
  建国后,中共中央、湖南省委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先进农业措施,从而使湖南省粮食单产迅速得到提高。1952年,中共中央提出5年良种普及计划,1955年湖南省委下发“关于粮食作物种子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以水稻为主的选种、留种、示范、推广工作,并逐步建立良种繁育制度。從1950年起我省开始对地方品种进行调查,征集工作,评选出一大批优良水稻品种,并直接应用于生产。1953年省、市、县成立原种场,建立以水稻为主的选种、留种、示范、推广于一体的良种繁育制度。到1955年,湖南省粮食单产达到180kg/667m2,得到了恢复性的提高。1956—1957年,湖南省提出了单季改双季,稀植改密植(稀植:40cm×50cm;密植:25cm×33cm)。1959年,中央提出了“土、地、水、种、密、保、管、耕”的农业八字宪出。加上相适应品种的推广应用,以及相关技术的配套实施,湖南省粮食单产再上台阶到了200kg/667m2。高秆改矮秆——第1次绿色革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湖南省水稻生产推广高秆改矮秆,随着矮秆耐肥、抗倒伏的高产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以及耕地面积的增加,湖南省粮食总产和单产迅速提高,一跃成为我国水稻主产区,单产达到了250kg/667m2。70年代中后期,随着湖南省“三系”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杂交种子威优6号、南优6号的生产应用,湖南省水稻单产再创辉煌,突破了300kg/667m2,高产地区甚至达到了350kg/667m2。
  浏阳县委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各个关键节点上都做出了自己的重大贡献,各项工作都是湘潭地委的重点县,直到20世纪80年代,浏阳县的杂交水稻制种面积曾经达到067万hm2,成为了全国的制种重点县。
  作者简介:
  王巩集(1964- ),男,湖南浏阳人,农艺师,研究方向:农学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利用图们市1987—2016年以来的气候、产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线性分析的方法,从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气象因素对秋白菜产量的影响入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秋白菜产量的重要气象因子,建立影响秋白菜产量的气象因子和预报模型,为秋白菜高产种植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秋白菜的口感,吸引更多游客带动当地其它特色产品远销外地。  关键词:图们市;秋白菜;气象因子;产量  中图分类号:S16
摘 要:随着种植业、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沼液与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大量产生,农业废弃物因营养丰富被当作有机肥,又存在循环利用对作物安全生产和环境质量的挑战。目前国内外单独施用沼液和秸秆还田的研究较多,而沼液与秸秆耦合还田的研究较少。本文在水稻生产中设置施用沼液、秸秆和化肥配比处理,对水稻产量、水稻各器官含氮率、吸氮量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为沼液、秸秆在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有效合理的应用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
摘 要:吉林省东部玉米生产上存在低温、多湿、氮肥施用过量、土壤板结、耕层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等问题。本研究针对性地检测土壤温度、肥力、有机质含量变化和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的应用,筛选构建吉林省东部玉米密植增温散墒丰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结果表明,大垄双行高密加苗期深松施肥加秸秆腐熟加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为玉米生长提供了营养丰富的土壤环境,土壤的有机质升高,有利于疏松土壤和培肥地力;同时,提高了单位面积内的玉米
摘 要:通过1990—2014年蠡县麻山药气象产量资料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采用HP滤波法、相关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等,对麻山药气象产量及其生育期与气象因子关系综合分析,利用spss软件建立麻山药产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影响麻山药生长关键气象因子包括降水量、日照和气温,其中4月下旬降水、6月下旬降水,8月上旬气温、8月下旬气温与麻山药生长呈正相关,9月中旬降水量和9月累计降水量呈负相关,日照对麻山
摘 要:为明确吡虫啉不同施药方式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规喷雾为对照,比较分析吡虫啉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下,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小麦产量。结果表明,吡虫啉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对小麦蚜虫均有较好防治效果和较长持效期,一次处理即可将整个麦蚜发生期的种群数量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防效90.82%以上,且小麦千粒重和产量均有所增加,与常规喷雾处理相比,平均每667m2增产率可达5.64%~12
摘 要: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农产品的种植生产的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大葱作为农产品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就要充分注重大葱的种植质量和产量,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通过将不同的有机肥料配比,就能对大葱的品质以及产量产生相应的影响,本文就此进行展开研究。  关键词:大葱;产量品质;有机肥  中图分类号:S63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018  引
摘要:  为筛选出可用于苹果轮纹病防治的生物源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生物源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测试药剂对苹果轮纹病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室内毒力最强的3种药剂是50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WP)、1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和300亿cfu/g解淀粉芽孢杆菌(WP),EC50分别为3155×10-2μg/mL、3429×10-2
摘 要:我国是一个水果生产与消耗大国,并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消费者对水果的需求和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水果成熟度检测技术对提高我国鲜食水果和存储水果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就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水果成熟度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水果;成熟度;有损检测;无损检测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利用毕节市2009[CD1]2018年,共124个人工防雹作业点的冰雹观测资料,以及近10年共20次典型的冰雹天气过程的探空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较为全面的研究了毕节市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冰雹天气发生前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威宁县为冰雹天气的高發地区,织金和大方属于次高发区;3[CD1]9月为高发时段,春季多,夏季次之,5月最多,4月次之;冰雹可发生在下午13:00至凌晨02:0
摘 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作用下,现有资源遭到过渡开采,并使恶劣后果产生。在上述情况下,“海绵城市”理论这一新的理念被提出。本文主要以大连庄河为例,对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园林植物;海绵城市;生态建设;选择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197  1 大连庄河项目概况  庄河市海绵城市示范区位于庄河市南部,总面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