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肿瘤标志物阴性颅内未成熟畸胎瘤的治疗策略和预后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9431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阴性的颅内未成熟畸胎瘤的治疗措施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术前血清AFP和β-hCG呈阴性的23例颅内未成熟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行放疗18例(其中仅行常规放疗10例,常规放疗联合伽玛刀治疗7例,仅行伽玛刀治疗1例),行化疗10例。通过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和比较。

结果

2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提示,19例为未成熟畸胎瘤,4例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含未成熟畸胎瘤成分)。23例患者中,2例失访,获随访21例;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7%和65.7%。Log-rank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常规放疗、化疗均非颅内未成熟畸胎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均P>0.05)。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的16例患者中,行伽玛刀治疗者(8例)和未予伽玛刀治疗者(8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28.6%(P=0.01)。

结论

对于术前血清AFP和β-hCG呈阴性的颅内未成熟畸胎瘤,应首选手术治疗并尽可能达到全切除。术后如肿瘤残留或随访期间肿瘤复发,及时行伽玛刀治疗作为放化疗的补充方案,可使患者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中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地高辛应用时限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多中心、前瞻性中国房颤注册队列。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招募的患者中共有10 472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入组时地高辛应用情况分为持续组(入组前已开始应用地高辛),新进组(入组时首次应用地高辛)和对照组(入组时未应用地高辛)。患者入组后每6个月对其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
心房颤动(房颤)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房颤治疗领域涌现出大量研究,在房颤抗凝治疗、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相关卒中的基石,但我国房颤抗凝治疗仍需进一步规范化。同时,左心耳封堵技术发展迅速,可作为优化药物抗凝治疗的重要补充手段。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治疗的主要手段,可有效减少房颤复发,但其对房颤患者预后的影响仍有待高质量证据的进一步论证。房
期刊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史及血压水平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方法该研究的病例来自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市31家医院前瞻性纳入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25 512例。排除瓣膜性房颤、肥厚型心肌病、基线接受抗凝或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后,最终该研究纳入患者7 757例。随访终点为血栓栓塞事件,包括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栓塞。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
目的比较HAS-BLED、HEMORR2HAGES、ATRIA及ORBIT 4种出血风险评分系统对我国服用达比加群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全国12个中心开展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达比加群治疗安全性监测系统中,HAS-BLED、HEMORR2HAGES、ATRIA及O
本文报道1例老年男性患者,因劳力性胸痛入中日友好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段严重狭窄,置入冠状动脉支架后患者即刻出现剧烈胸痛,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再次造影示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主干血流正常,但右心室支闭塞,诊断为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单纯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特征,以供临床借鉴。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特征低危心房颤动(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的血栓栓塞风险,并为该类患者的抗凝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地连续入选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中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患者基线年龄、性别,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和血管疾病的情况,将其分为CHA2DS2-VASc评分
房间隔穿刺术是介入心脏病学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三维电学的发展,临床上对房间隔穿刺术有了新的认识。解剖方面,卵圆窝电位的发现体现了电学方法对解剖学的重建,有助于将“房间隔识别并穿刺”转化为“卵圆窝识别并穿刺”。器械方面,新近出现的射频针和穿刺导丝可以易化穿刺过程。方法学上,三维电解剖标测方法和X线方法相比,前者呈现三维化视角,通过电位标测能够精确定位卵圆窝,提升了穿刺成功率;后者不需配备电解
由美国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AANS)和神经外科医师大会(CNS)组织专家,在2010版《脑转移瘤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的基础上,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通过复习文献,重新制定了2019版《成人脑转移瘤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根据治疗方法及疾病特点分为8个部分,涵盖了手术、放疗、化疗、激素及新疗法等方面,新增了"多发脑转移瘤"的相关内容。由于脑转移瘤疾病的复杂性,可能出现指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不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临床特征和影响术后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9年8月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学证实的AT/RT患儿的临床资料,共31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儿术后的生存情况。结果31例患儿中,男/女为17/14;中位发病年龄为22个月(2个月至15岁),其中≤3岁组21例,>3岁组
目的探讨Poppen入路在颅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8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经Poppen入路手术治疗的311例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11例患者的肿瘤位置为:松果体区221例、丘脑23例、中脑31例、小脑7例、小脑幕29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行头颅MRI检查,以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311例患者共行316次手术,其中3例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2例因肿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