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儿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时机探讨及评估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255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PICU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NCPAP在危重症患儿中的使用时机及范围。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入住我院PICU,在鼻导管给氧1 h后仍存在呼吸急促改用NCPAP的192例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NCPAP的氧分压不同,将患儿分为A组[呼吸急促(PaO2 ≥ 70 mmHg,1 mmHg=0.133 kPa)],B组[呼吸急促合并氧分压减低(50 mmHg<PaO2<70 mmHg)],C组[呼吸急促合并呼吸衰竭(PaO2≤50 mmHg)],比较3组患儿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的变化,明确NCPAP的临床效果。

结果

192例患儿原发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共161例(83.85%);重症手足口病14例(7.29%),严重脓毒症10例(5.21%),其他多脏器异常混合性疾病7例(3.65%)。PaO2/FiO2在使用NCPAP 1 h、4 h后逐渐上升,A组氧合改善情况最明显,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在使用NCPAP 1 h、4 h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通气失败2例(失败率3.57%);B组患儿通气失败9例(失败率11.11%);C组患儿通气失败30例(失败率54.55%),3组患儿无创辅助通气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84,P<0.001);3组患儿出院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CPAP对于常规吸氧仍存在呼吸异常的危重症患儿有明显疗效;鼻导管给氧下仍存在呼吸衰竭的患儿,在使用NCPAP时易导致无创辅助通气失败,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动态监测病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白细胞去除术(leukoreduction therapy)治疗婴儿重症百日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报道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收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3例确诊重症百日咳患儿,接受白细胞去除术治疗情况。通过文献复习总结国外白细胞去除术在婴儿重症百日咳中的治疗现状,结合文章中3例病例总结白细胞去除术在婴儿重症百日咳中实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3例重症百日咳患儿均存在白细胞增
目的探讨肺泡死腔分数(alveolar dead space fraction,ADSF)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儿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收治的早期ARDS患儿20例,根据OI值及发病28 d存活与否分为轻中度组(4≤OI<16),重度组(OI≥
重症肺炎是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随着对重症感染凝血紊乱的认识,目前发现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与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免疫血栓,在早期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以及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清除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凝血系统过度激活将引起微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对于重症肺炎患儿是否需要早期实施抗凝治疗以及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文对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在重症肺炎抗凝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
目的在支气管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1(STAT1)、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及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以进一步探讨其在哮喘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我院儿科门诊就诊以及住院的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38例作为哮喘组,该38例患儿经规范治疗后,哮喘良好控制患儿作为哮喘治疗有效组(n=23),哮喘部分控制及未控制患儿作
目的探讨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EFE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96例EFE患儿心电图均存在异常,尤以窦性心动过速(100%)、ST-T波改变(78%)、左室肥厚(75%)、左室高电压(26%)最常见
期刊
目的介绍并理解危重症合并谵妄的流行及危险因素很重要。因为抗胆碱能药物可能增加PICU内谵妄的发生,本研究旨在量化长期住院患儿抗胆碱能药物应用情况。本研究采用抗胆碱能药物评分(anticholinergic drug scale, ADS)量化该药物负担等级及程度。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场所单家学院型医疗中心PICU。对象需要机械通气的18岁以下患儿且PICU住院时间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引发炎症、激活凝血等病理生理过程。研究脓毒症和IL-6的关系,可以为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方向提供新思路。本文就脓毒症和IL-6的近年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早产儿经历的致痛性操作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法对106例早产儿入院后第1~3天经历的致痛性操作进行调查。结果106例早产儿在住院前3 d共经历16种共8 167次致痛性操作,平均每例患儿在3 d期间经历77次,每人每天经历约26次,致痛性操作最多的前7位分别是移除胶布1 661次(20.3%)、经口鼻吸痰1 416次(17.3%)、测血糖982次(12.0
目的探讨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post-pericardiotomy syndrome)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两例患儿年龄分别为2个月、4个月,均因先天性心脏病行修补术后出现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例1患儿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例2患儿表现为咳喘及皮疹。两例患儿均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心音低钝、心率增快、皮肤发花、尿量减少等,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