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天然气来自极地冰漠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ju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气的通勤列车正穿越冰漠,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火车行驶在北半球如此高纬度的地方。

  火车以30公里的时速穿过冰漠。车厢中十分温暖,火车进站时才有乘客带进寒意。司机亚历山大·米罗诺维奇望着白茫茫的窗外,一次次地擦去窗上的霜花。
  这辆列车行驶在北极圈内的贾马尔半岛,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俄气”)的通勤列车,它将工人们送到波瓦南科沃——这里坐落着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田之一。

冰漠环绕的绿洲


  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个地方能像贾马尔半岛这样,虽然生存环境险恶,却能蓬勃发展。俄罗斯经济依靠能源,全世界大约1/4的天然气储藏在俄罗斯的冻土下。
1 . 白雪皑皑的苔原上,天然气田就像一座小岛。2.钻头旋转向下两公里,抵达多年冻土层的深处。3.钻井的工人在工地就餐。4.迷宫一样的管道中,天然气即将被运走。5 .一名男子拖着箱子,穿过暴风雪,登上通勤列車。

  贾马尔官员德米特里·阿尤乔夫说:“我们第二次征服了北极。”第一次征服始于斯大林时期。苏联人在极地建起定居点,设立文化中心和幼儿园,后又通过工资补贴吸引工人留在这苦寒之地。没有哪个国家如同苏联这样在北极定居得如此稠密。
  早在1964年,苏联就在贾马尔开辟了第一处气田,斯大林曾梦想在北极圈内建一条铁路。20世纪40年代初,数千劳工在严寒中修建铁轨。斯大林去世后,建筑工程停工,至今未能通车。
  今天,俄罗斯10%的投资都流向该地。普京表示,未来几年,北极将变得更加重要。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贾马尔的项目中,俄罗斯如今80%的天然气产自这里。它是俄罗斯经济的引擎,一块被冰漠环绕的绿洲。
  这里的平均工资是俄罗斯其他地区的两倍左右。据2019年7月的一项研究数据,贾马尔是俄罗斯最富有的地区。大型能源公司的6万名员工从全国各地来到此处工作,其中大部分是俄气员工。资金补贴和涵盖港口、桥梁、道路、管道、幼儿园、游泳池和医院等的全方位特别规划也吸引了医生、教师和护理人员前来。
  自2008年以来,在每年夏季的几个月,从欧洲沿着西伯利亚海岸一直通往亚洲的东北运输通道是解冻状态,方便能源公司将必要的资源输往北极。按计划,这条极地铁路也将得以扩建:170公里的新轨道将把波瓦南科沃的气田和半岛东海岸萨贝塔的生产设施连接起来。因气候变化的影响,施工困难重重。冰雪刚一融化,地面就会变成沼泽,因而需要加固。长年冻土区的桥墩必须深达20米,才能保证它们在七月也不会摇晃。

波瓦南科沃气田的“探险家”


  在晴朗的日子里,苔原与天空的白色连成一片。有时会有驯鹿牧民随着远处的畜群出现,有时会有卡车在冰雪小径上行驶——因为贾马尔几乎没有街道。铁路工作人员在火车站检查路基和轨道,一天铲雪数次。夏天持续两个月,沼泽地上蚊子嗡嗡乱飞。秋天,可以看到火车惊起群鸟,驯鹿在铁轨上迷了路。
  24小时后,火车到达波瓦南科沃气田。这里的住宅区在冰冻的苔原上耸立,集装箱似的房屋位于错杂的管道之间。波瓦南科沃是个禁区,只有得到特殊许可才能访问。在寒冷的荒原上,有医院、餐厅、图书馆、冬季花园和带舞台的文化中心,还有可欣赏苔原景致的游泳池,以及可头戴塑料帽、呼吸健康空气的盐洞。但公司规定,当地禁酒,绝对不能用伏特加驱散孤独。火车开动前,安保部门甚至会搜查旅客的行李。
  早在1971年,人们就发现了波瓦南科沃的天然气矿藏,但当时缺乏资金和技术来开拓,因而直到2006年建筑工程才启动。一般是直升机运来建筑材料;在短暂的夏季,则由船只送来数百个装有货物的集装箱。
  波瓦南科沃是俄气的一个超大项目。在这个连灌木丛都不生长的荒凉地区,工人们从2000多米深的地下开采矿藏。公司负责人阿列克谢·米勒自豪地评论道:“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北极取得与之匹敌的成就。”“俄罗斯证明了它在北极毫无对手,而这还只是开始。”生产部门副经理维特列·布嘉杰也如此说道。
帐篷里的生活:晚上,孩子们在电脑上看电影《怪物史莱克》。一台发电机为他们供电。
祖母娜佳让驯鹿准备好拉雪橇,它们都有固定的位置。

  冬天,这里常常数月不见天日。尽管如此,这里的生活仍然算得上奢侈:苏联时期,气田的工人们在雪地里工作,在冰冷的营房休息。而如今这里只有140个工人,其中包括安保、消防和辅助工。高科技也得到了应用。许多人白天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晚上与家人视频。尽管如此,他们仍自认为是探险家。“没有点浪漫精神,可捱不过北境的荒凉。”布嘉杰说。
  看着半岛的地图,布嘉杰畅想未来道:“在这里,我们拥有一切:金属、钻石、石油、天然气……”对他来说,波瓦南科沃似乎只是开始,5000多名工人正在建设这里以北100公里处的另一块气田。

被边缘化的牧民


  室外,狂风卷着雪花穿过气田工人们的住宅区。那些身着驯鹿皮外套和柔软皮靴等传统服装的男人,仍在用自制的雪橇卖鱼——大约1.9万名贾马尔当地土著涅涅茨人依旧过着游牧生活。这些人的小摊位是为轮班工人设立的,他们会在回乡休假前购入冻鱼。“我们为俄气助力!”涅涅茨人罗曼说。这当然只是个玩笑,他知道这家公司不需要他的帮助。
驯鹿牧民米哈伊尔·楚迪在商店购买补给品。
工作中的火车司机亚历山大·米罗诺维奇
气田上的教堂
零下两位数的低温中,柳保夫把儿子层层包裹起来。
格勒布(4岁)的母亲和阿姨在搭帐篷,大约需要一小时。
1.一棟房子的外墙上写着:“我们让俄罗斯变得更强大。”
2.“天然气班”的学生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作准备。
3.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一个盐洞中呼吸健康空气。

  这里的人们必须为生存而战。当温度降到零下50度,在这草木不生的地方,要如何用火炉取暖呢?帐篷里只有白天是暖和的,晚上没有人补充本就少得可怜的柴火。好在水十分充足,罗曼的岳母娜佳用雪烧水。帐篷里堆满了用来放碗碟、毯子和锅的箱子。牧民瓦西里有台发电机,但由于汽油太贵,他只在晚上用它,这样他的侄儿们可以在电脑上看会儿动画片《怪物史莱克》。实际上,只有存储食物不成问题,因为他们周围就是巨大的露天冰箱。
  据官方统计,仍有超过70万头驯鹿生活在贾马尔岛上,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瓦西里有将近200头,它们是他的一切。哪怕到了深夜,他也会寻回所有驯鹿,因为它们可能在觅食时突然消失不见。食物对驯鹿来说是最大的问题。地衣和苔藓藏于雪下,而由于气候变化,春天它们还会被一层薄冰隔开,驯鹿得费尽力气才能打破冰层。瓦西里经常得拿铁锹破开冰层。
  因此,在温暖的冬天,一些牧民的牲畜会走失,瓦西里的一个熟人就因此陷入了赤贫境地。“天然气就在我们脚下,我们的生活却比狗还糟。”瓦西里认为,涅涅茨人是工业化的牺牲者,“无法想象,几年后,我们都会过上定居的生活。”他不想在超市买肉,也不想睡在暖气房里。此外,他还想知道他们应该去哪儿工作,因为俄气主要雇用文化素质高的工人。瓦西里说:“如今,俄罗斯其他地区也没有了驯鹿牧民,他们现在都坐在暖气公寓里喝得烂醉。”
  当时,驯鹿牧民联名写信给州长,反对建立通过此地的管道,表示希望能在俄气工作。牧民塞罗塔托怀念苏联时代。苏联解体时,他还是个孩子,但父母告诉了他很多当时的情况:他的父母在国有农场工作,收入几乎是苏联医生的两倍;他们感到被认可和需要,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被边缘化。“不久我们就只会存在于民间传说中了。”塞罗塔托担心地说。
  与此同时,即使在整个俄罗斯,像贾马尔岛上那样基础设施完好的住宅区也是少数:俄气向当地政府支付了数十亿卢布作为补偿,当地医院和学校因此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成绩优异的中学生可以进入“天然气班”,毕业后可以上大学,拿奖学金,未来做一份高薪的工作。该地区有5万居民的纳迪姆市甚至拥有一座宫殿般的幼儿园,总面积达15700平方米。园内有乐高游戏室、体育馆、木工室、带画架的绘画室和计算机室,有互动式攀岩墙、带灯光的沙画桌、两个游泳池和病房,有室内和室外两个游乐场,甚至还有一个可用3D打印机制作动画片的工作室。
  这座宏伟的幼儿园名叫“小小气田工”,是俄气送给这座城市的礼物。
  [编译自德国《明星》]
  编辑:周丹丹
其他文献
作者:赵春秋 作品名:《访梅》作者:赵春秋 作品名:《风雪 归舟》王维曾有画《辋川雪图》,将雪景山水的千变万化和神奇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并赋予其不同的人文意蕴,我喜爱有加。淡墨渲染法写雪坡沙渚、山石树木,村旁疏竹围绕,水边芦苇丛生,天际群雁飞翔,我常在这般诗情画意里徜徉。不曾想就真的遇上画冰雪画的朋友赵春秋,又不曾想他也是王维的粉丝,因故我们成为知己好友。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雪景山水是最受人喜爱
如果說巴西狂欢节是一场桑巴风情的热舞盛宴,那么威尼斯狂欢节则更像是充满浓郁巴洛克色彩的假面舞会。每年二月,意大利威尼斯都会举办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盛大的狂欢节——威尼斯嘉年华狂欢节,俗称“面具节”。面具是威尼斯狂欢节的一大标志。在中世纪,据说戴上面具的当地贵族可以掩盖身份、放飞自我,而平民们则可以和富人一起享受剧院、餐厅和咖啡厅的服务。面具消除了贫富、年龄、性别和阶级的屏障。时至今日,面具逐渐
2011年,新型病毒MEV-1在中国出现,接着快速扩散至全世界。疫情发展的第26天,美国的死亡人数已达250万,全球则是2600万。当然,这不是真的——它是好莱坞电影《传染病》中的情节。然而,电影生动地展现了人类面临全球疫病大爆发时的恐慌。当下的我们,正处于一场真实的疫情战里。虚构电影有一点与真实情况极其相似:一种病毒“跳”进了一个毫无准备的世界。| 不成熟的反应模式 |疫情的爆发既可怕又似曾相
如今往来于东京街头的,都是戴着防护口罩的行人。| 不期而至的转变 |像大多数勤勉工作的日本上班族一样,佐藤健二(化名)通常过着极其规律的生活。他每天6:30起床,早餐时吃一根香蕉,在把三岁的女儿送到幼儿园后,搭乘7:30的早班车去东京市中心上班,开启作为IT工程师的一天。12:00至13:00是他的午餐时间。他会在20:00下班,并于1小时后返回家中。二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实施一系列防疫措施
为保护老年人免受新冠病毒侵害,法国出台了数项严格措施,例如不建议外出、减少聚会、不要相互拥抱等。3月11日,法国政府又作了进一步规定,要求封闭所有养老院、老年人长期护理机构以及老年公寓,不再允许他人前来探望。“就该如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守规定。”养老院一名84岁的老人表示同意,并理性地接受了这些新的生活条例。“的确,这是一项具有强制性的措施。人们从未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过。既然还没有应对新冠病毒的治
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引人忧心的不再只有健康问题。在全世界,从诋毁式社交媒体动图,到偏见引发的诸多冲突,中国人及长得像中国人的亚裔备受指责,被视为人人避之不及的病毒传播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位研究美国种族史的专家称,恐亚情绪深深植根于美国几十年来充满歧视与偏见的公共卫生和移民政策,目的是防止亚裔移民对美国人在其国内外的统治地位构成威胁。“目前,19到20世纪美国仇外和种族主义传统重新回归。”在伯克
严控黑死病的英国英雄村如今,徜徉于英国伊姆村的游客从容自得,欢声笑语。殊不知350多年前爆发黑死病之时,街巷间哀嚎此起彼伏,挥之不散……1667年8月,短短八天之间,伊丽莎白·汉考克的丈夫和六个孩子相继病逝。尸体腐烂的恶臭使她不得不用手帕遮住口鼻,并将其拖到附近的田里埋了。1636年的黑死病,是杀死汉考克至亲们的罪魁祸首。13至17世纪间,这场致命灾难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欧洲,共导致1.5亿人丧命。这
我们所处的今天对应着罗马兴衰历程中的哪个阶段?这是每一位研究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都曾面对的问题。借助这种以古论今的尝试,我们可以从中加深对人类自身的理解,认识到人类社会是多么脆弱。帝国的兴衰在公元2世纪中叶,罗马人控制了地球上一片广阔的土地,北达不列颠,南至撒哈拉沙漠边缘,西起大西洋,东到美索不达米亚。其人口总数曾在一片兴旺繁荣中攀至7500万的顶峰。18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曾评价那是人
若将地球上所有的病毒排成一条线,那么这条线将长达一亿光年。地球上的生命,都被一种微小、无形又鲜为人知的生物控制着,那就是病毒。这种微生物的数量十分庞大,每1毫升海水中,就可能含有1.8亿个病毒。这就意味着,如果你在游泳时不小心喝了一口海水,那你吞下的病毒数量几乎能和欧洲人口总数一样多。据科学家估算,地球上的病毒数量大约有千穰之多,也就是1后面跟着31个0,是宇宙中星体数量的百万倍。在过去20多年中
丹尼尔·米勒在得克萨斯州287号公路附近的一家烘焙屋里,我和丹尼尔·米勒喝着咖啡谈论敏感话题。“我们必须好好想想,”丹尼尔·米勒向同为得州人的我问道,“对得克萨斯来说,什么才是对的?”在他看来,如果加泰罗尼亚人、库尔德人和苏格兰人都应当拥有自治权的话,那得州人亦然。“脱美”蓝图得克萨斯拥有自己独特的有趣文明。大约30年前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曾听说,医生在一名得州女性体内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卵巢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