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分布黑龙江、河北、山东、四川、吉林、辽宁、云南、山西、甘肃、内蒙古等地。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止血、泻火解毒、安胎的功效。黄芩常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高热烦渴、黄疸、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神经保护、抗氧化、解热、保肝、抗肿瘤、心血管保护、抗高血糖等生物活性。黄芩根含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黄芩新素、β-谷甾醇等成分。黄芩还含有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本文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黄芩;化学;研究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别名腐肠(《本经》)、内虚(《吴普本草》)、空肠(《别录》)、土金茶根(《东北药植志》)等。黄芩广泛分布黑龙江、河北、山东、四川、吉林、辽宁、云南、山西、甘肃、内蒙古等地。黄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止血、泻火解毒、安胎的功效。《本草正》记载:“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黄芩常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肺热咳嗽、高热烦渴、黄疸、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滇南本草》记载:“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神经保护、抗氧化、解热、保肝、抗肿瘤、心血管保护、抗高血糖等生物活性。本文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
  黄芩含黄芩苷、左旋圣草素(eriodictyol)、黄芩素、木蝴蝶素A-7-O-葡萄糖醛酸甙(oroxylinA-7-O-glucuronide)、黄芩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baicalein-7-O-β-D-glucopyranoside)、粘毛黄芩素Ⅲ-2-O-β-D-吡喃葡萄糖甙(viscidulin Ⅲ-2-O-β-D-glucoplyranoside)、7-甲氧基黄芩素(7-methoxbaic alein)、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1-O-α-L-鼠李糖基(1→3)-β-D(4-阿魏酰基)-葡萄糖[2-(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yl-1-O-α-L-rhamnosyl(1→3)-β-D-(4-feruloyl)glucoside]、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素-5-O-β-D-葡萄糖苷、木蝴蝶素A(5,7-二羟基-6-甲氧基黄酮)、5,72,5-四羟基黄酮(5,7,2,5-tetrahydroxyflavone)、黄芩黄酮Ⅰ(5,2′-二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黄芩黄酮Ⅱ(5,2′-二羟基-6,7,8,6′-四甲氧基黄酮)、白杨素(5,7-二羟基黄酮)、半枝莲种素(rivularin)、二氢木蝴蝶素A(5,7-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等成分。黄芩还含有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
  2 药理作用
  2.1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黄芩抗菌范围较广,对白喉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链球菌、肺炎雙球菌、脑膜炎球菌、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宋琳莉,王微等人观察河北、山西、大连等地的黄芩提取物在小鼠体内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发现不同来源黄芩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感染作用[1]。初明,初正云等研究复方黄芩提取物对小鼠体内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Ⅳ)mRNA复制的抑制作用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表达的诱生作用,结论表明复方黄芩提取物具有诱生干扰素、抑制流感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复制作用[2]。
  2.2 抗过敏作用
  黄芩甙、黄芩甙元对豚鼠寓体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性气喘,均有缓解作用,对同种或异种抗原所引起的被动过敏反应也有抑制效果。黄芩甙元能抑制离体气管及回肠之Sehultz-Dale反应,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过敏介质(组胺、慢反应物质SRS-A)的释放。对豚鼠被动性皮肤过敏反应、组织胺皮肤反应亦表现抑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了过敏性介体的释放。
  2.3 解热作用
  文献报告,腹腔或静脉注射黄芩甙,口服黄芩煎剂,对疫苗或酵母致热的家兔均能解热,但大剂量黄芩水煎剂口服或肌肉住射均未能证实有解热作用。李倩楠等研究黄芩苷对酵母性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对致热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观察药后各组体温变将温度变化率与IL-6,IL-1,βTNF-α含量变化率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芩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于TNF-α和IL-1β的含量减少有关[3]。
  2.4 降压作用
  一般认为黄芩可直接扩张血管,产生降压作用。黄芩酊剂、黄芩浸剂、黄芩煎剂等对麻醉犬、猫、兔静脉、肌肉注射或灌胃,均可引起降压作用。
  2.5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胡秀梅采用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研究,观察黄芩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率、脑含水量以及脑组织NO、NOS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4]。
  2.6 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
  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黄芩黄酮Ⅱ于浓度1.0mM时,均可抑制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黄芩素及黄芩甙20,50mg/kg灌胃,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以防止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降低。
  2.7 抗肿瘤作用
  杨鹤松,高巍等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及部分单体对L A795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芩茎叶总黄酮及野黄芩甙对肿瘤细胞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侯华新,黎丹戎等测定黄芩黄酮A抗人肝癌细胞BEL-7402体外活性及对常用抗癌药物的体外增效作用,结果表明黄芩黄酮A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对Cis、Dox、5-FU化疗药物具有增效作用[6].
  参考文献
  [1]宋琳莉,王微,孟庆刚.不同来源黄芩提取物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04).
  [2]初明,初正云,王丹丹.复方黄芩提取物对小鼠体内流感病毒mRNA复制和干扰素(IFN)表达的影响[J].中药材,2007(01).
  [3]李倩楠,葛晓群.黄芩苷的解热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0(08).
  [4]胡秀梅.黄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02).
  [5]杨鹤松,高巍,邓淑华,等.黄芩茎叶总黄酮及其部分单体的抗肿瘤作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0,17(3):16-18.
  [6]侯华新,黎丹戎,秦箐,等.黄芩黄酮A对人肝癌细胞7402的抑制能力及体外增效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0,9(3):166-168.
其他文献
利用构造性方法证明了对于任意自然数n,n·→c4都是优美图,并讨论了n·→c4优美标号的若干性质.
文章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的武术学习和实践,对现代武术的表演艺术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武术表演中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武术运动自身具有可欣赏的艺术价
文章通过现场收集资料和访谈有关专家,以及对部分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比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以后更好地
摘 要:目的:使用HPLC法测定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的含量。方法:使用ODS色谱柱、甲醇-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比例是65:35,使用的检测波长是237nm。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在溶度为49.34μg°ml-1-91.62μg°ml-1这一范围内的浓度进行相应的分析,使得浓度与峰面积有着较好的相关性,而且相关系数达到了0.9996,平均价的回收率是99.91%,RSD是0.76%。  关键词:H
“不要轻言放弃”rn“我想知道的是为什么女科学家很多,而身居科研领导高位的却不多?”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博士生特蕾西·诺曼问道.而记者感兴趣的是女科学家是如何处理家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粉SrCaSiO4∶Eu,Ce,并对其进行了光谱及荧光寿命衰减曲线的测试.结果表明:SrCaSiO4∶0.005Eu2+,0.01Ce3+可和紫外LED相匹配发射蓝绿光,
当五四的热潮渐渐散去,民生凋敝的社会里充斥的是消沉的青年与军阀的战火,此时,《新青年》团体解散,女师大风潮与“三·一八”惨案闹得满城风雨,这一切的社会矛盾让鲁迅坠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字词教学的现象,很多教师没有把字词教学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而是以教师教会学生认识字词、学生储存字词为主,在“反正字词中考不会考”的影响下,造成了学生对字词的轻视。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下降,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当下中学生学习字词的情况其实并不太乐观。首先,中学
期刊
由刘半农作于1920年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是20世纪白话文运动兴起后广为流传的重要诗篇.关于此诗的意涵,学界有两种主要观点,一言爱国,二说相思,历来围绕着“她”的具体对象
期刊